水稻溫敏型白條葉突變體twsl11的鑒定與基因克隆
發(fā)布時間:2022-07-07 15:26
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為其生長提供能源。植物的葉綠體主要存在于葉片中,植株葉片的發(fā)育會直接影響其葉綠體的發(fā)育。本研究對一個溫敏型白條葉突變體twsl11(thermo-sensitive white stripe leaf 11)進行了鑒定和基因克隆,研究結果如下:1.不同月份播種的突變體twsl11在苗期出現(xiàn)不同表型。五月份播種的突變體在苗期出現(xiàn)輕微的白條紋表型,分蘗期時白條紋表型明顯,抽穗期后白條紋表型減弱。六月份播種的突變體在苗期出現(xiàn)白化表型,并于播種一個月后死亡。葉片色素含量測定表明,突變體白葉部分葉綠素含量較野生型極顯著下降。2.農藝性狀考察表明,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twsl11株高變矮,穗長變短,粒寬變窄,分蘗增多,二次枝粳數減少,結實率和千粒重降低。此外,突變體的光合速率相較于野生型極顯著降低。3.溫度處理實驗表明,突變體twsl11在低溫(25℃)條件下表型與野生型相似,但在高溫(35℃)下的表型與野生型差異顯著,葉片白化。葉綠素含量測定發(fā)現(xiàn),高溫下突變體的葉綠素含量極顯著低于野生型,葉綠體超微結構破壞嚴重。4.過氧化物含量測定...
【文章頁數】: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高等植物中葉綠素降解的兩種途徑(劉聰利等,2012;ZHANGetal.,2011)
pCAMBIA-1300載體骨架Figure2.1StructureDiagramofpCAMBIA-1300
pCAMBIA-1305.1載體骨架Figure2.2StructureDiagramofpCAMBIA-1305.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稻黃綠葉基因Yellow-Green Leaf 6(YGL6)的表達模式與蛋白定位[J]. 施軍瓊,王亞琴,張?zhí)烊?馬玲,桑賢春,何光華. 作物學報. 2018(05)
[2]一個水稻黃綠葉突變體ygl14(t)的鑒定及基因定位[J]. 林添資,孫立亭,景德道,錢華飛,余波,曾生元,李闖,龔紅兵. 核農學報. 2018(02)
[3]一個新水稻低溫敏感葉色突變體tcm11的鑒定及基因定位[J]. 王文娟,吳蘭蘭,雷曉慶,趙懷玉,林冬枝,董彥君.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2)
[4]36T[J]. W.KJ. 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 2016(23)
[5]1個新水稻黃葉突變體yl1的遺傳分析和初步定位[J]. 胡智,何薔薇,郭旻,李榮德,朱茜,劉敏,嚴長杰.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16(02)
[6]水稻轉綠型新葉黃化不育系特征特性對比研究[J]. 賀治洲,尹明,謝振宇,沈建凱,王悅. 種子. 2014(11)
[7]三個水稻聯(lián)乙烯還原酶基因突變體的比較研究[J]. 王平榮,馬曉智,李春梅,孫昌輝,鄧曉建.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3(07)
[8]水稻葉色突變分子機制的研究進展[J]. 劉聰利,魏祥進,邵高能,陳明亮,胡培松,唐紹清. 中國稻米. 2012(04)
[9]一個水稻新型葉色突變體的形態(tài)結構與遺傳定位[J]. 李育紅,王寶和,戴正元,李愛宏,劉廣青,左示敏,張洪熙,潘學彪. 中國水稻科學. 2011(06)
[10]水稻葉色突變體及其基因定位、克隆的研究進展[J]. 李育紅,王寶和,戴正元,李愛宏,趙步洪,左示敏,陳忠祥,張洪熙,潘學彪.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1(02)
博士論文
[1]水稻黃化苗基因CS3的圖位克隆與功能分析[D]. 余寧.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9
[2]兩個水稻葉色控制基因的鑒定和功能分析[D]. 蘇巖.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8
[3]水稻HD Domain基因WFSL1調控葉綠體發(fā)育的分子機理研究[D]. 葛常偉.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7
[4]水稻腹白突變體wbe1和水稻白條紋葉突變體wsl3的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D]. 趙紹路.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5
[5]三個水稻葉色突變體的鑒定與基因克隆[D]. 劉文真.浙江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水稻低溫條件下葉綠體發(fā)育必需基因TCM8的克隆與功能分析[D]. 陳璐.上海師范大學 2019
[2]水稻斑葉基因WLML1的定位與耐逆基因OsCATB的功能研究[D]. 陳平.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8
本文編號:3656680
【文章頁數】: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高等植物中葉綠素降解的兩種途徑(劉聰利等,2012;ZHANGetal.,2011)
pCAMBIA-1300載體骨架Figure2.1StructureDiagramofpCAMBIA-1300
pCAMBIA-1305.1載體骨架Figure2.2StructureDiagramofpCAMBIA-1305.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稻黃綠葉基因Yellow-Green Leaf 6(YGL6)的表達模式與蛋白定位[J]. 施軍瓊,王亞琴,張?zhí)烊?馬玲,桑賢春,何光華. 作物學報. 2018(05)
[2]一個水稻黃綠葉突變體ygl14(t)的鑒定及基因定位[J]. 林添資,孫立亭,景德道,錢華飛,余波,曾生元,李闖,龔紅兵. 核農學報. 2018(02)
[3]一個新水稻低溫敏感葉色突變體tcm11的鑒定及基因定位[J]. 王文娟,吳蘭蘭,雷曉慶,趙懷玉,林冬枝,董彥君.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2)
[4]36T[J]. W.KJ. 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 2016(23)
[5]1個新水稻黃葉突變體yl1的遺傳分析和初步定位[J]. 胡智,何薔薇,郭旻,李榮德,朱茜,劉敏,嚴長杰.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16(02)
[6]水稻轉綠型新葉黃化不育系特征特性對比研究[J]. 賀治洲,尹明,謝振宇,沈建凱,王悅. 種子. 2014(11)
[7]三個水稻聯(lián)乙烯還原酶基因突變體的比較研究[J]. 王平榮,馬曉智,李春梅,孫昌輝,鄧曉建.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3(07)
[8]水稻葉色突變分子機制的研究進展[J]. 劉聰利,魏祥進,邵高能,陳明亮,胡培松,唐紹清. 中國稻米. 2012(04)
[9]一個水稻新型葉色突變體的形態(tài)結構與遺傳定位[J]. 李育紅,王寶和,戴正元,李愛宏,劉廣青,左示敏,張洪熙,潘學彪. 中國水稻科學. 2011(06)
[10]水稻葉色突變體及其基因定位、克隆的研究進展[J]. 李育紅,王寶和,戴正元,李愛宏,趙步洪,左示敏,陳忠祥,張洪熙,潘學彪.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1(02)
博士論文
[1]水稻黃化苗基因CS3的圖位克隆與功能分析[D]. 余寧.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9
[2]兩個水稻葉色控制基因的鑒定和功能分析[D]. 蘇巖.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8
[3]水稻HD Domain基因WFSL1調控葉綠體發(fā)育的分子機理研究[D]. 葛常偉.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7
[4]水稻腹白突變體wbe1和水稻白條紋葉突變體wsl3的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D]. 趙紹路.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5
[5]三個水稻葉色突變體的鑒定與基因克隆[D]. 劉文真.浙江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水稻低溫條件下葉綠體發(fā)育必需基因TCM8的克隆與功能分析[D]. 陳璐.上海師范大學 2019
[2]水稻斑葉基因WLML1的定位與耐逆基因OsCATB的功能研究[D]. 陳平.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8
本文編號:36566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6566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