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產品技術演化與升級創(chuàng)新的概念設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16 22:21
產品的創(chuàng)新性對其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企業(yè)為了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對技術進行演化和升級以實現(xiàn)產品創(chuàng)新的目的。概念設計是產品設計中最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階段,因此有必要提高概念設計階段的創(chuàng)新性。針對我國部分企業(yè)持續(xù)性競爭優(yōu)勢不足的現(xiàn)狀,本文以功能為基礎,探索概念設計中適用于機電產品技術演化和升級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本文首先研究了設計、概念設計和創(chuàng)新設計之間的關系,并定義了功能、結構和行為的概念。在此基礎上結合創(chuàng)新設計和概念設計的特點,提出了功能驅動下對產品進行技術演化和升級的設計框架,并指出了其中的關鍵技術和研究要點。為明確技術演化方向,本文提出了技術成熟度預測方法探討技術演化的過程和目標。該方法基于專利數(shù)據結果,將TRIZ理論的S曲線與專利數(shù)據測算法結合起來對產品核心技術的成熟度進行預測。在技術預測的基礎上采用技術進化雷達圖揭示了核心技術各個方面在進化路線上的發(fā)展階段及其與進化極限間的差距,從而快速找到了系統(tǒng)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達到對產品升級創(chuàng)新演化方向進行定位的目的。為尋求適用于技術演化及升級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本文提出了支持升級創(chuàng)新設計的科技文獻改進層次聚類算法。該算法首先建立了基于文獻引用關系的相...
【文章來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設計的步驟
概念設計的內涵
概念設計與詳細設計特征曲線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擴展效應模型的功能設計過程及實現(xiàn)[J]. 曹國忠,檀潤華,孫建廣. 機械工程學報. 2009(07)
[2]面向實例推理的產品設計本體建模研究及應用[J]. 王生發(fā),顧新建,郭劍鋒,馬軍. 機械工程學報. 2007(03)
[3]初始聚類中心優(yōu)化的k-means算法[J]. 袁方,周志勇,宋鑫. 計算機工程. 2007(03)
[4]基于功能—行為—結構情景設計的未預見發(fā)現(xiàn)構造模型驅動產品創(chuàng)新[J]. 劉曉敏,檀潤華. 機械工程學報. 2006(12)
[5]自主創(chuàng)新概念的討論與界定[J]. 張煒,楊選良. 科學學研究. 2006(06)
[6]專利數(shù)據在測度創(chuàng)新技術變化中的作用研究[J]. 楊武. 科技管理研究. 2006(07)
[7]基于創(chuàng)新設計理論/功能分析的機械產品功能原理創(chuàng)新設計[J]. 袁峰,王太勇,聶惠娟.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 2006(02)
[8]基于本體的概念設計產品信息建模[J]. 王有遠,謝強,王云,丁秋林.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6(01)
[9]一種面向大批量定制的產品可拓設計方法[J]. 馬輝,譚建榮,張樹有,馮毅雄. 中國機械工程. 2005(15)
[10]復合功能產品概念設計循環(huán)求解過程及其實現(xiàn)[J]. 馮培恩,張帥,潘雙夏,陳泳,何斌. 機械工程學報. 2005(03)
博士論文
[1]機械產品概念設計過程建模與方案求解問題研究[D]. 趙宏.大連理工大學 2008
[2]面向功能的創(chuàng)新概念設計問題研究[D]. 秦晉.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7
[3]有助于產品創(chuàng)新的概念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D]. 何斌.浙江大學 2006
[4]面向需求的機械產品原理方案創(chuàng)新設計關鍵技術研究[D]. 袁峰.天津大學 2006
[5]機械產品快速創(chuàng)新設計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究[D]. 高常青.山東大學 2006
[6]基于仿生學的產品概念設計方法學探索[D]. 陳泳.浙江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086690
【文章來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設計的步驟
概念設計的內涵
概念設計與詳細設計特征曲線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擴展效應模型的功能設計過程及實現(xiàn)[J]. 曹國忠,檀潤華,孫建廣. 機械工程學報. 2009(07)
[2]面向實例推理的產品設計本體建模研究及應用[J]. 王生發(fā),顧新建,郭劍鋒,馬軍. 機械工程學報. 2007(03)
[3]初始聚類中心優(yōu)化的k-means算法[J]. 袁方,周志勇,宋鑫. 計算機工程. 2007(03)
[4]基于功能—行為—結構情景設計的未預見發(fā)現(xiàn)構造模型驅動產品創(chuàng)新[J]. 劉曉敏,檀潤華. 機械工程學報. 2006(12)
[5]自主創(chuàng)新概念的討論與界定[J]. 張煒,楊選良. 科學學研究. 2006(06)
[6]專利數(shù)據在測度創(chuàng)新技術變化中的作用研究[J]. 楊武. 科技管理研究. 2006(07)
[7]基于創(chuàng)新設計理論/功能分析的機械產品功能原理創(chuàng)新設計[J]. 袁峰,王太勇,聶惠娟.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 2006(02)
[8]基于本體的概念設計產品信息建模[J]. 王有遠,謝強,王云,丁秋林.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6(01)
[9]一種面向大批量定制的產品可拓設計方法[J]. 馬輝,譚建榮,張樹有,馮毅雄. 中國機械工程. 2005(15)
[10]復合功能產品概念設計循環(huán)求解過程及其實現(xiàn)[J]. 馮培恩,張帥,潘雙夏,陳泳,何斌. 機械工程學報. 2005(03)
博士論文
[1]機械產品概念設計過程建模與方案求解問題研究[D]. 趙宏.大連理工大學 2008
[2]面向功能的創(chuàng)新概念設計問題研究[D]. 秦晉.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7
[3]有助于產品創(chuàng)新的概念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D]. 何斌.浙江大學 2006
[4]面向需求的機械產品原理方案創(chuàng)新設計關鍵技術研究[D]. 袁峰.天津大學 2006
[5]機械產品快速創(chuàng)新設計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究[D]. 高常青.山東大學 2006
[6]基于仿生學的產品概念設計方法學探索[D]. 陳泳.浙江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0866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08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