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傳動齒形優(yōu)化和齒面接觸狀態(tài)有限元分析
【學位單位】:大連鐵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4
【中圖分類】:TH132.4
【部分圖文】:
大連鐵道學院工學碩士學位論文圖2一19擺線輪有限元網格圖2一20針齒有限元網格FigZ一19FEMmeshesofe界loidFig22oFEMmeshesofneedieteeill4.在I一DEAS中化分網格時,為了以后在MARC軟件中操作方便,將擺線輪與針齒在工作位置上劃分好網格后,在X方向或Y方向離開400~。5.使用Mes靦g模塊下的APpend命令將擺線輪、針齒的平面網格做成一體。2.3.2.2網格處理由于是靜態(tài)分析,不考慮慣性力,所以這里的擺線輪與針齒的材料屬性是一致的,考慮到模型的連續(xù)性,將擺線輪與針齒分別做好組,分別定義。1.網格處理步驟如下:l)將I一DEAS轉化了的UNV文件輸入到M叭丑C軟件中。2)將該網格進行分組(Set),分為擺線輪和針齒兩個組。3)將分離后的擺線輪和針齒網格檢查,然后移動到工作位置。2.在網格處理過程中所用的命令和技術關鍵點:1)“SweeP”命令用于銷除重復的或距離過度小的幾何或有限單元元素
2.對于針齒保證針齒殼外緣沿X、Y、Z三個方向約束。以上施加邊界條件的時候,注意防止出現剛體位移。具體形式如圖2一10所示:圖2一2邊界條件的施加Fig.2一22APPliedb0Un山叮conditions2.3.4材料屬性的定義由上節(jié)可知,考慮到模型的連續(xù)性,將擺線輪與針齒分別做好組,分別定義;另外,靜力分析不涉及到熱機藕合問題,所以這里和溫度相關的屬性都不需要定義。值得注意的是,在1~DEAS中默認的單位是nu刀,而在M田℃中存在兩套單位,可自行匹配。兩套單位如表2一1。表2一1Marc軟件中適用的兩套單位幾bs一IT、勺o幻Ildsof晚鉆即pliedinMarcsoftw毋裕裕庶庶為為后景景時間間mmmlnnnmNNNKgggS
第二章擺線輪齒面嚙合受力分析方法及驗證圖2一3材料屬性的定義圖2一4接觸的定義Fig.2一3Definitionofff扭teriaiProPer’tiesFig.2一4Definitionofcolltact各材料屬性如表2一2所示:表2一材料屬性數值幾b.2一valueofinatenalproPertles彈性模量泊松比質量密度擺線輪針齒2.068E5(洲[Pa)2.068E5(N[Pa)0.290.297.854e一6(7.854e一6(注:靜態(tài)分析并不考慮質量密度,材料屬性數值可不輸入。2.3.5接觸體的定義接觸是一個邊界條件高度非線性的復雜問題,如果不定義接觸體,軟件將默認每個節(jié)點都有可能與其它節(jié)點接觸,這將大大增加計算時間,而這卻是毫無用處的,所以計算之前一定要定義接觸體,排除那些可能永遠不會接觸的節(jié)點。在定義接觸體時,應注意接觸體定義的順序關系。擺線輪與針齒的多齒接觸定義如圖2一24。實際上這是一個多部位接觸的問題,由于擺線針輪傳動中擺線輪最多只有一半齒接觸,,故取三處接觸區(qū)域(見如圖2一n右圖兩體接觸網格密集區(qū))。接觸單元數量為23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亓家祥,楊育林,陳英群,袁盛治;動力諧波傳動剛度與回差的試驗研究[J];機械傳動;1994年S1期
2 關天民,張東生;FA針擺傳動回轉精度分析[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4年03期
3 宦宣頤,姜洪源,關莉,陳鐵鳴,徐溥滋;新型高齒同步帶齒形設計及仿真[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1999年06期
4 翟曉玉,趙志麗,仵雪飛;展成掛輪調整法在齒廓修形中的應用[J];機械工程師;2002年02期
5 解曉輝,寧廣慶,陽培;環(huán)境溫度變化對NGW行星輪系回差的影響[J];機械傳動;2005年04期
6 鄭清春;潘洪杰;薄同偉;朱培浩;;行星齒輪減速器系統傳動精度的分析與研究[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09年01期
7 鄧鑒非;花鍵銑主傳動鏈末級副回差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響[J];制造技術與機床;1989年03期
8 崔巖,胡宏勛;太陽能光伏電源的控制電路[J];太陽能;1996年02期
9 王軍,杜發(fā)榮,曹雪梅,周彥偉;不同齒根過渡曲線的直齒圓柱齒輪的三維造型[J];礦山機械;2002年10期
10 趙志平;用齒形法求解共軛齒廓的坐標旋轉變換[J];蘭州工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章易程;齒輪乏油傳動的摩擦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張瑞亮;雙圓弧弧齒錐齒輪傳動嚙合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3 薛云娜;雙面嚙合齒形鏈傳動的嚙合理論與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4 潘存云;球齒輪傳動原理與加工方法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5 石照耀;復雜螺旋曲面特征線測量的理論與技術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1年
6 甘學輝;聚合物齒輪泵特性理論研究及數值模擬[D];機械科學研究院;2002年
7 王伏林;數字化齒面展成加工及誤差補償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李寶良;線接觸磨損數值仿真及應用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0年
9 安子軍;擺線鋼球行星傳動研究[D];燕山大學;2000年
10 凌四營;超精密磨齒中的機床精化及磨齒工藝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東生;FA傳動齒形優(yōu)化和齒面接觸狀態(tài)有限元分析[D];大連鐵道學院;2004年
2 解曉輝;NGW行星齒輪減速器回差分析[D];機械科學研究院;2004年
3 張君;維肯泵的優(yōu)化設計與制造工藝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4 李紅淵;雙圓弧弧齒錐齒輪的接觸性能仿真及試驗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5 解永孚;等效代換齒廓二齒差擺線齒輪行星傳動理論研究和實驗[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6 周長明;純滾動接觸齒輪的測量理論[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7 朱繼華;外嚙合擺線類齒輪泵嚙合理論及設計制造研究[D];機械科學研究院;2004年
8 林晨嵐;基于摩擦功原理的齒輪副磨損動態(tài)仿真[D];中南大學;2010年
9 袁名松;螺旋式切紙滾刀設計機理研究及其計算機仿真[D];昆明理工大學;2003年
10 楊坤玉;變速傳動軸承設計理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8885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8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