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料機懸臂的動態(tài)分析
【學位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7
【中圖分類】:TH246
【部分圖文】:
圖 3-1 臂架有限元力學模型圖3.3 臂架的計算結果計算結果主要針對臂架的應力分布和位移分布情況,首先確定臂架各桿件的應力值是否在許可范圍之內,根據(jù)我公司習慣,桿件的使用應力不大于 120MPa,最大變形量不超過 1/300,由于臂架自重較大,在保證上述要求的同時需要降低臂架重量,以保證配重量較小。根據(jù)計算得到以下的應力云圖和變形云圖。堆料臂架總體應力圖如圖 3-2 所示,詳細應力云圖如圖 3-3~3-5 所示,變形云圖如圖 3-6、3-7 所示。
堆料臂架總體應力圖
堆料臂架中間桿件應力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旭;;DB800/23.5側式懸臂堆料機運行裝置的改造和修復[J];水泥工程;2011年02期
2 孟德敏;于江;;平面彈性懸臂梁剪切撓度比較分析[J];低溫建筑技術;2011年07期
3 呂順;閔振東;;堆料機行走速度的確定[J];機械工程師;2011年09期
4 劉利雄;李建偉;蘭志剛;;堆料機懸臂皮帶機設計的改進[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16期
5 徐陽;盧毓江;秦劍生;陳輝;;測定懸臂梁固有頻率[J];硅谷;2011年17期
6 熊良才;姜洪;程華晰楊;;激光沖擊波驅動懸臂梁的流-固耦合動力學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7期
7 秦保新;李剛;李奉生;;堆料機受料皮帶機配重設計及使用[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1年S1期
8 劉樹林;許小勇;翟宇毅;劉彥峰;李余珍;;振動模態(tài)對壓電發(fā)電機陶瓷片粘貼位置的影響[J];光學精密工程;2011年08期
9 張友安;王星亮;梁國強;宋磊;;彈性飛翼飛機建模方法[J];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藍紅東;;華東調節(jié)庫拱壩應力分析計算[J];廣東建材;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志華;張向東;馬宏偉;;基于應變曲率法的懸臂梁多位置損傷識別實驗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3年
2 泮世東;吳林志;孫雨果;;蜂窩芯子橫向等效剪切強度分析[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田文超;賈建援;;MEMS薄膜應力研究[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五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李驍春;;鋼骨混凝土懸臂梁優(yōu)化設計[A];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泮世東;馮吉才;吳林志;;蜂窩芯子縱向等效剪切性能分析[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芳芳;張偉;姚明輝;曹東興;;懸臂輸液管的非線性動力學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張偉;姚明輝;;非線性非平面運動懸臂梁的復雜動力學研究[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上)[C];2007年
8 沈少萍;吳宏鑫;;特征模型自適應控制方法在懸臂梁振動主動控制中的應用[A];第25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6年
9 那日蘇;云國宏;;超磁致伸縮多層懸臂梁的場致彎曲[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3)[C];2007年
10 劉郁馨;劉永福;呂志濤;;懸掛預應力混凝土懸臂大梁設計[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可文;特諾恩在澳大利亞安裝的兩臺堆料機獲得竣工證書[N];中國冶金報;2008年
2 特約通訊員陳永富;新安江大橋懸臂梁對接達世界領先水平[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3年
3 張利民邋通訊員 張艷麗;秦皇島港改造自吸泵實現(xiàn)節(jié)能降耗[N];中國水運報;2007年
4 焦蘭坤;青島港靠“絕活兒”實現(xiàn)節(jié)能[N];科技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高荊萍邋通訊員 王新;國內最大400英尺鉆井平臺建成交工[N];中國工業(yè)報;2008年
6 通訊員 王新;國產最大自升鉆井平臺交付[N];中國水運報;2008年
7 永利邋林麗丹 王一瑋;秦皇島港“煤五期”工程有望當年達產[N];河北日報;2007年
8 北京弗歐弗奧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譚薇;MEMS傳感器大規(guī)模應用指日可待[N];中國電子報;2006年
9 通訊員 林麗丹 王一瑋;秦港煤五期輕松跨越千萬噸[N];中國水運報;2006年
10 王志剛;唐鋼堆料機動力電纜卷筒內移改造獲成功[N];中國冶金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津平;掃描探針顯微術中振動的分析及其應用[D];天津大學;2004年
2 那日蘇;超磁致伸縮微機械懸臂梁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8年
3 李啟才;帶懸臂梁段拼接的梁柱連接在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的破壞機理及抗震設計對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4 張興華;TiNi相變懸臂梁的沖擊響應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5 吳曉冬;光纖Bragg光柵應變傳感技術及其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王岳宇;AFM恒力模式下傾角和摩擦力對測量結果影響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7 張正元;射頻微機械開關與放大器關鍵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8 黃勇林;WDM系統(tǒng)中光分插復用/解復用技術研究[D];南開大學;2003年
9 李東明;壓電式及薄膜式電—氣轉換器技術與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10 韓建強;基于掩膜—無掩膜腐蝕技術的AFM探針制作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春發(fā);堆料機懸臂的動態(tài)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7年
2 白小丹;真實感三維頭發(fā)的模擬[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3 賈杰;壓電發(fā)電裝置的能量轉換及存儲特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楊明剛;壓電懸臂梁系統(tǒng)振動控制研究[D];江南大學;2009年
5 李曉彬;基于神經網絡的工程結構在線監(jiān)測與故障診斷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6 王玉輝;基于神經網絡的懸臂梁振動主動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7 賈曉妍;上頜全牙列種植固定橋懸臂長度、種植體位置與應力分布的關系[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8 柯芬蓉;基于人工免疫克隆算法的壓電懸臂梁振動主動控制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9 胡明;復合材料筒形件數(shù)控加工原理樣機與工藝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10 管佩剛;基于DSP的壓電懸臂梁振動控制系統(tǒng)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172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17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