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磨損是機械零件失效的三種主要原因之一,各種機械零件的磨損所造成的能源和材料的消耗是十分驚人的,世界工業(yè)化發(fā)達國家的能源約40%是以不同形式消耗在磨損上的,因此,人們一直致力于研究提高材料的抗摩擦磨損性能,表面涂層技術就是極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就是在制備硬質涂層的基礎上利用強流脈沖離子束(HIPIB)對膜層進行輻照處理,研究輻照前后性能變化規(guī)律及其原因。 硬質涂層的制備是在Bulat-6型電弧離子鍍設備上進行的。根據元素的物理和化學特性,選擇Nb、Zr和Cr元素作為組元,采用分離靶技術,通過獨立調節(jié)靶弧電流,在高速鋼基體上制備了(Ti_(0.35),Nb_(0.65))N、(Ti_(0.45),Nb_(0.55))N、(Ti_(0.47),Zr_(0.53))N、(Wi_(0.70),Zr_(0.30))N、(Ti_(0.62),Cr_(0.38))N和(Ti_(0.67),Cr_(0.33))N的均質涂層及(Ti_x,Nb_(1-x))N、(Ti_x,Zr_(1-x))N梯度涂層。 輻照實驗是在大連理工大學三束材料表面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的TEMP-6型裝置上進行的。該裝置采用聚合物陽極單極脈沖模式外磁絕緣離子二極管,離子束成分為30%C~(n+)和70%H~+,加速電壓為300-350kV,脈沖寬度為70ns,采用束流密度為60A/cm~2和100 A/cm~2對(Ti,Nb)N、(Ti,Zr)N均質涂層及(Ti_x,Nb(1-x))N、(Ti_x,Zr_(l-x))N梯度涂層進行了輻照處理。 SEM觀察表明,采用束流密度為60A/cm~2的HIPIB輻照后,(Ti,Zr)N均質膜層和(Ti_x,Zr~(1-x))N梯度膜層的表面開裂,而(Ti,Nb)N均質膜層表面熔化,并產生了熔滴和熔坑。熔滴的產生是由于燒蝕物質回流沉降于膜層表面而形成,而熔坑的產生是HIPIB輻照時,離子束的轟擊使膜層表面顆粒飛濺產生凹坑,而極快的冷卻速度使熔融物質無法完全充滿凹坑而形成的。而在束流密度為100 A/cm~2時,均質膜層和梯度膜層表面全部開裂。 利用MM-200摩擦磨損試驗機測試了HIPIB輻照前后膜層的抗摩擦磨損性能。結果表明,HIPIB輻照前,(Ti,Nb)N均質膜層的抗摩擦磨損性能明顯高于(Ti,Zr)N均質膜層。300N載荷下,(Ti_(0.35),Nb_(0.65))N和(Ti_(0.45),Nb_(0.55))N的磨損體積分別為2.389和2.163(×10~(-3)mm~3),而(Ti_(0.47),Zr_(0.53))N和(Ti_(0.70),Zr_(0.30))N膜層的磨損體積分別為4.215和5.452(×10~(-3)mm~3)。600N載荷下,(Ti_(0.35),Nb_(0.65))N和(Ti_(0.45),Nb_(0.55))的磨損體積分別為2.762和3.217(×10~(-3)mm~3),(Ti_(0.47),Zr_(0.53))N和(Ti_(0.70),Zr_(0.30))N膜層的磨損體積分別為6.855和8.468(×10~(-3)mm~3)。(Ti_xNb_(1-x))N梯度膜層的抗摩擦磨損性能要優(yōu)于(Ti,Nb)N均質膜,300N載荷下的磨損體積僅為1.514(×10~(-3)mm~3),600N載荷下的磨損體積為2.139(×10~(-3)mm~3)。而(Ti_x,Zr_(1-x))N梯度涂層的抗摩擦磨損性能與均質膜相比無明顯改善。HIPIB輻照后,(Ti,Nb)N均質膜的抗摩擦磨損性能明顯提高,300N載荷下, (Ti_(0.35),Nb_(0.65))N和(Ti_(0.45),Nb_(0.55))N的磨損體積分別為1.771和1.348(×10~(-3)mm~3),600N載荷下,(Ti~(0.35),Nb_(0.65))N和(Ti_(0.45),Nb_(0.55))N的磨損體積分別為2.299和2.011(×10~(-3)mm~3)。而(Ti_x,Nb_(1-x))N梯度膜的抗摩擦磨損性能反而下降,300N載荷下的磨損體積為2.179(×10~(-3)mm~3),600N載荷下的磨損體積為2.527(×1 0~(-3)mm~3)。 為了說明HIPIB輻照對涂層抗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原因,測試了輻照前后膜層的相結構、硬度及膜基結合力。 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HIPIB輻照前,(Ti,Nb)N均質膜層具有單一的(Ti,Nb)N相,優(yōu)先沿(111)方向生長,保留了TiN的立方結構;(Ti,Zr)N均質膜層中出現了(Ti,Zr)N、(Zr,Ti)N、TiN和ZrN四種相,均保留了TiN的立方結構;而在(Ti,Cr)N均質膜層中以(Ti,Cr)N相為主,同時有少量的Cr_2N相產生。(Ti_x,Nb_(1-x))N梯度涂層中除(Ti,Nb)N相外,還出現了(Ti,Nb)2N相,而(Ti_x,Zr_(1-x))N梯度涂層中仍然是(Ti,Zr)N、(Zr,Ti)N、TiN和ZrN混合相。HIPIB輻照后,無論是(Ti,Nb)N、(Ti,Zr)N均質膜還是(Ti_x,Nb_(1-x))N、(Ti_x,Zr_(1-x))N梯度膜,其相結構與輻照前相同。 利用DMH-2LS超微載荷顯微硬度計測量了HIPIB輻照前三種均質涂層及兩種梯度膜的硬度及輻照后(Ti,Nb)N均質膜層及兩種梯度膜的硬度。測試結果表明,輻照前均質膜層中,(Ti,Zr)N膜的硬度最高,(Ti_(0.47),Zr_(0.53))N膜層的努氏硬度可達HK3678,(Ti_(0.70),Zr_(0.30))N膜層的努氏硬度也達到HK3509,而(Ti_(0.35),Nb_(0.65))N均質膜的努氏硬度僅為HK2651。這主要是由于(Ti,Zr)N均質膜層中存在(Ti,Zr)N、(Zr,Ti)N、TiN和ZrN分離相所致。而(Ti_x,Nb_(1-x))N梯度涂層的硬度最高,其努氏硬度達HK3807,但(Ti_x,Zr_(1-x))N梯度涂層的硬度為HK3470,與均質膜相比無明顯改善。HIPIB輻照后,(Ti,Nb)N均質膜層的硬度有明顯提高,(Ti_(0.35),Nb_(0.65))N膜層的努氏硬度由HK2651提高到HK3054,(Ti_(0.45),Nb_(0.55))N膜層的努氏硬度由HK3200提高到HK3422,這是由于HIPIB的轟擊在膜層內產生位錯增殖所致。但(Ti_x,Nb_(1-x))N梯度涂層的硬度卻顯著降低,其努氏硬度由HK3807減少到HK3338。 利用CSR-01型劃痕實驗機測試了輻照前(Ti,Nb)N、(Ti,Zr)N均質膜及(Ti_x,Nb_(1-x))N、(Ti_x,Zr_(1-x))N梯度涂層及輻照后(Ti,Nb)N均質膜及(Ti_x,Nb_(1-x))N梯度膜的膜基結合力。結果表明,輻照前,雖然(Ti,Nb)N均質膜的硬度較低,但其膜基結合力要好于(Ti,Zr)N均質膜。(Ti_(0.35),Nb_(0.65))N和(Ti_(0.45),Nb_(0.55))N膜層的膜基結合力分別為65N和59N,而(Ti_(0.47),Zr_(0.53))N和(Ti_(0.70),Zr_(0.30))N膜層的膜基結合力僅為36N和28N。(Ti_x,Nb_(1-x))N梯度涂層的膜基結合力達到了70N,但(Ti_x,Zr_(1-x))N梯度膜的膜基結合力與均質膜相比沒有明顯改善,僅為37N。HIPIB輻照后,(Ti_(0.35),Nb_(0.65))N和(Ti_(0.45),Nb_(0.55))N膜層的膜基結合力分別提高到70N和65N,而(Ti_x,Nb_(1-x))N梯度涂層的膜基結合力提高到78N。 在簡化的條件下,對HIPIB輻照過程的溫度場進行了模擬,結果表明,HIPIB開始作用階段,溫度迅速上升,升溫速率達10~(11)K/s,很快達到膜層材料的熔點,隨后溫度開始下降,降溫速率達10~(10)K/s。在整個輻照過程中,膜層表面始終有最大的溫度分布,材料表層首先熔化,隨后熔化深度向內層擴展,熔化深度為0.4μm左右。
【圖文】:
大連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6一5一4一2高速鋼的組織形貌如圖2.2所示,其組織為典型的回火馬氏體+殘余奧氏+未溶碳化物顆粒,組織均勻細小。表2.1基體材料高速鋼的化學成分Tab.2.lComPonentofhighsPeedsteelsubstrate元素CWMoCrVSPWt%0.9~1.25.8~6.34.6~5.23.7~4.21.8~2.4<0.025<0.025

Nb卜x)N梯度涂層的Ti、N’’b成分分布 Fig.2.6ElementdistributionofTiandN’’bin(Tix,,N’b一x)Ngradienteoating圖2.6為梯度涂層橫截面的電子探針線掃描圖像,從圖中可以看出:(1)在涂層表面,Ti含量最高,而Nb含量最低;(2)從基體到涂層表面,Ti含量逐漸升高,Nb含量逐漸降低,在膜基界面處Nb含量最高。從圖2.6的成分曲線可以看出,涂層的成分組成變化較為連續(xù),因此,可確?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TH117.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冰,汪愛英,孫超,黃榮芳,聞立時;電弧離子鍍NiCrAlY涂層高溫氧化行為(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1年02期
2 高玉周,史雅琴,林國強,嚴立;(Ti,Zr)N復合薄膜的微觀結構及性能[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3 秦聰祥;曾鵬;胡社軍;汝強;;離子束輔助沉積對TiAlSiN薄膜性能的影響[J];鈦工業(yè)進展;2006年02期
4 戚棟,王寧會,林國強,丁振峰;電弧離子鍍脈沖負偏壓電源負載特性的仿真分析[J];電工技術雜志;2002年11期
5 廖春艷,舒朝濂,杭凌俠;Cu、Ni金屬膜表面AgCu28釬料潤濕性研究[J];西安工業(yè)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6 李爭顯;王少鵬;潘曉龍;杜繼紅;王寶云;嚴鵬;;電弧離子鍍沉積TiN/AlN-TiAlN復合膜的耐磨性[J];裝備制造技術;2010年02期
7 董小虹;黎炳雄;梁航;;俄羅斯電弧離子鍍技術的特點及其在刀具涂層上的應用[J];航空制造技術;2009年13期
8 邱萬奇;閻明;;電弧離子鍍制備透明(002)AlN薄膜[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9年S1期
9 袁方園;陸文琪;林國強;;利用朗繆爾雙探針診斷電弧離子鍍等離子體參數[J];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2009年05期
10 李鵬;黃美東;佟莉娜;張琳琳;王麗格;李曉娜;;磁控濺射與電弧離子鍍制備TiN薄膜的比較[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占吉;任妮;Dmitri A.Karpov;;大型電弧離子鍍膜設備[A];TFC’03全國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2 張建華;張勤儉;張勤河;秦勇;畢進子;朱學誠;;沉積偏壓對電弧離子鍍TiN涂層質量的影響[A];特種加工技術——2001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第九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3 趙棟才;肖更竭;馬占吉;武生虎;任妮;;碳纖維復合材料表面電弧離子鍍鋁膜附著力研究[A];TFC’09全國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高玉周;周文龍;徐久軍;嚴立;;電弧離子鍍復合薄膜(Ti_xNb_(1-x))N的結構、組織及其滑動磨損性能[A];21世紀全國耐磨材料大會——第九屆全國耐磨材料磨損失效分析與抗磨技術學術會議論文專輯[C];2000年
5 杜軍;張平;蔡志海;趙軍軍;;永磁體表面電弧離子鍍制備ZrN薄膜的結構與性能[A];TFC’09全國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貴宏;鄒友生;陳立佳;李鋒;王啟民;宮駿;孫超;;電弧離子鍍沉積富碳的TiC薄膜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C];2004年
7 聞立時;黃榮芳;;脈沖偏壓電弧離子鍍的發(fā)展現狀及前瞻[A];2005'全國真空冶金與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趙彥輝;林國強;董闖;聞立時;;脈沖工藝在薄膜制備中的應用[A];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趙棟才;肖更竭;馬占吉;武生虎;任妮;;碳纖維復合材料表面電弧離子鍍鋁膜附著力研究[A];第九屆真空冶金與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冰;宮駿;孫超;黃榮芳;聞立時;;電弧離子鍍MCrAlY涂層元素的行為[A];2000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0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軍;復合氮化物硬質涂層的HIPIB輻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2 信敬平;強流脈沖離子束原理及其輻照的能量沉積規(guī)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黃美東;脈沖偏壓電弧離子鍍低溫沉積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4 趙彥輝;脈沖偏壓電弧離子鍍沉積超硬多層薄膜[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5 戚棟;電弧離子鍍的等離子體負載特性與脈沖偏壓電源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6 王旭;強流脈沖離子束輻照316L不銹鋼結構及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7 吳迪;強流脈沖離子束與靶材相互作用的數值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8 呂樹國;脈沖N離子束輔助電弧離子鍍沉積TiAlN膜層的研究[D];東北大學 ;2009年
9 董志宏;強流脈沖離子束特性優(yōu)化及輻照力學效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10 高玉周;耐磨梯度表面層的制備及其滑動摩擦學特性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珊珊;鎂合金壓鑄模用H13鋼表面電弧離子鍍膜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鳳;強流脈沖離子束輻照鈦合金表面改性的機理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1年
3 豐新宇;強流脈沖離子束輻照材料應用基礎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4 孫亮;電弧離子鍍內孔鍍膜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肖惠軍;鈦義齒支架電弧離子鍍技術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6 袁永;電弧離子鍍納米二氧化鈦薄膜的制備及相關特性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7 袁方園;利用朗繆爾雙探針診斷電弧離子鍍等離子體參數[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8 隋振中;AIP脈沖偏壓電源及等離子體診斷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9 唐為國;TiN/(Ti,Al)N復合多層膜的制備及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10 姜迎新;厚Ti/TiN多層涂層力學性能與摩擦學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
269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