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動力學參數研究與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7-10-19 11:03
本文關鍵詞: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動力學參數研究與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 反共振理論 動力學參數 虛擬樣機
【摘要】:慣性往復直線振動篩以工作平穩(wěn)、耗能小、清理效果好、振動體的振動方向角及振幅可根據實際生產需要進行調節(jié)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糧油食品、石油、化工、礦山等領域,用來完成顆粒物料的分級、清理等作業(yè)。目前的慣性往復直線振動篩采用雙振動電機進行激振,振動電機均安裝在振動體篩箱上,這不僅導致了參振質量和激振力的增加,而且使振動電機的壽命有所減小。除此之外篩箱的側板也容易產生破損,振動噪聲也較大,這對生產人員的健康不利等。 針對慣性往復直線振動篩的上述問題,首先,本文從目前的研究背景及現狀出發(fā),以反共振理論為理論基礎,提出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設計思想、目的以及意義。其次,建立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力學模型;根據其力學模型,列出鉛垂方向上的動力學方程。之后,采用復數法求解穩(wěn)態(tài)下的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動力學方程,得到它的穩(wěn)態(tài)響應。根據穩(wěn)態(tài)響應的方程式,繪制出了它的幅頻響應特性曲線,分析了各個動力學參數對穩(wěn)態(tài)響應的影響,得到了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機構的主要動力學參數值,即上振動體支撐彈簧的剛度和下振動體支撐彈簧的支撐剛度。最后,建立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機構的虛擬樣機模型,得到了上、下振動體的振動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上、下支撐彈簧的變形及受力曲線圖等信息,從而驗證了反共振理論在本設計中的可行性以及所選動力學參數的正確性。
【關鍵詞】: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 反共振理論 動力學參數 虛擬樣機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H237.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緒論10-18
- 1.1 引言10
- 1.2 慣性往復振動機械簡介10-12
- 1.3 慣性往復直線振動機械的研究現狀12-15
- 1.3.1 慣性往復振動機械工藝過程的理論研究12-13
- 1.3.2 慣性往復振動機械機構動力學研究13-15
- 1.3.2.1 力學模型研究13-14
- 1.3.2.2 激振力的設計研究14-15
- 1.4 反共振理論的應用與發(fā)展15-17
- 1.4.1 反共振理論的發(fā)展15-16
- 1.4.2 反共振理論的應用16-17
- 1.5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17
- 1.6 本章小結17-18
- 第二章 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機構動力學分析18-40
- 2.1 本課題的研究背景及設計方案18-23
- 2.1.1 反共振振動機械概述18
- 2.1.2 反共振振動機械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8-22
- 2.1.3 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研究意義22-23
- 2.2 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機構的設計方案23
- 2.3 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機構動力學分析23-39
- 2.3.1 無阻尼二自由度系統的自由振動23-26
- 2.3.2 無阻尼強迫振動下的動力學分析26-29
- 2.3.3 有阻尼強迫振動下的動力學分析29-39
- 2.3.3.1 力學模型的建立29-31
- 2.3.3.2 系統的動力學方程求解31-33
- 2.3.3.3 各個動力學參數對系統振動特性的影響33-39
- 2.4 本章小結39-40
- 第三章 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機構設計40-48
- 3.1 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機構動力學參數選擇40-41
- 3.1.1 振動系統的動力學參數選擇40-41
- 3.2 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機構設計41-44
- 3.2.1 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機構的組成41-42
- 3.2.2 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機構設計42-44
- 3.3 雙振動體慣性往復近共振篩的性能分析44-47
- 3.3.1 物料波動對機構振動系統幅頻特性曲線的影響44-45
- 3.3.2 激振頻率波動對機構振動系統幅頻特性曲線的影響45-47
- 3.4 本章小結47-48
- 第四章 雙振動體慣性往復反共振振動篩的虛擬樣機設計與分析48-59
- 4.1 虛擬樣機技術概述48
- 4.2 多剛體動力學分析軟件ADAMS48-50
- 4.3 雙振動體慣性往反共振振動篩的虛擬樣機模型50-55
- 4.3.1 虛擬樣機模型的建立50
- 4.3.2 篩箱和支撐架模型及旋轉偏重塊的建立50-51
- 4.3.4 ADAMS動力學仿真結果及分析51-55
- 4.4 傳統慣性往復振動篩的ADAMS仿真55-58
- 4.5 本章小結58-59
- 第五章 全文總結59-61
- 5.1 研究成果59-60
- 5.2 后續(xù)研究展望60-61
- 參考文獻61-65
- 致謝65-66
- 個人簡歷6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勁濤;劉杰;李小號;柳洪義;;反共振點位于兩共振點正中間的反共振機參數選擇[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劉杰,,孫光復;反共振振動機械的理論及應用[J];東北大學學報;1995年01期
3 趙希芳;;ADAMS中的柔性體分析研究[J];電子機械工程;2006年03期
4 李濱慧;高洪波;趙波;肖冬;;反共振振動篩的振幅穩(wěn)定性控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5 廉振紅;王永康;;慣性往復振動機械的發(fā)展現狀及趨勢[J];廣西輕工業(yè);2011年05期
6 黃志超;;多自由度反共振機械的模糊可靠性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席俊杰;;虛擬樣機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J];制造業(yè)自動化;2006年11期
8 徐慶善;隔振技術的進展與動態(tài)[J];機械強度;1994年01期
9 高洪波;趙波;;反共振振動篩的動力學參數分析與優(yōu)化[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4期
10 易啟偉;糧食加工設備機械參數和性能測試的探討[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2004年12期
本文編號:10607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060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