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7的光學點溫測溫儀的研制
發(fā)布時間:2021-04-09 02:29
光學點溫測溫儀是一種以經典光學和熱學理論為基礎,結合點像望遠鏡的原理,使用能耗低、性能高和成本低的ARM微型處理器LPC2131設計而成的新型工業(yè)高溫測量儀器。與傳統(tǒng)的紅外測溫儀相比,具有與測量距離無關、與被測物體表面積無關、與輻射率無關等優(yōu)點,真正實現(xiàn)了高溫物體的點溫測量,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首先闡述了工業(yè)測溫儀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分類,對工業(yè)最常用的紅外測溫儀的缺陷和局限性進行了技術分析和說明,指出光學點溫測溫儀的研究意義;對ARM7核微處理器作了詳細的介紹,并對本文用到的ARM核芯片LPC2131功能特點和結構作了詳細的介紹;闡述了光學點溫測溫儀整體結構的設計,根據點像望遠鏡的原理,運用光纖和自聚焦透鏡設計了測溫儀光學信號采集系統(tǒng);詳細分析了系統(tǒng)的功能要求,在ARM核芯片LPC2131的基礎上進行了系統(tǒng)信號放大、濾波、A/D轉換、電源、液晶顯示、JTAG片內調試等模塊的硬件設計,并對每個模塊所完成的功能和設計思路作了說明;介紹了系統(tǒng)的數(shù)據采集、中斷處理、鍵盤、LCD顯示、非線性校正等模塊的軟件設計,以流程圖的方式介紹了各個單元功能的具體實現(xiàn),在分析了查表法和函數(shù)擬合法等軟件非線性校正的基...
【文章來源】: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光電二極管基本原理圖
y = f ( x)系統(tǒng)的輸出;x表示光學系統(tǒng)的輸入;y 信所識別,最終可通過神經網絡求出反函數(shù)以用中, f ( x )絕大多數(shù)為未知的非線性函數(shù)只能把其中的每一段近似為線性關系或整曲線擬合法等),其近似的程度往往也決定線性校正,達到補償和消除測量誤差的目,其特性函數(shù)為: z = F ( y)其中 z 為:1z f ( y )x = = 可知, F ( y )也是一非線性函數(shù)[44],從式z能夠和被測量值一致,使補償后的測溫儀示。實際上, F ( y )的函數(shù)表達式不能準確求學習訓練去替代 F ( y )。
因物體受熱或,熱脹冷縮后根據計[3],結構相對簡單材料的電阻、電勢與關系進行測量時,準元件結構大而動態(tài)廣泛的是熱電偶,將溫度的關系測量溫測對象時,溫度變化顯示溫度的目的。該會影響被測物體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單片機嵌入式系統(tǒng)的抗干擾技術[J]. 郝樹虹,盛春玲,李秋菊,胡濱.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0(05)
[2]基于數(shù)值計算的熱電偶測溫[J]. 吳來杰,嚴雋薇,劉敏. 儀表技術與傳感器. 2009(05)
[3]紅外測溫儀的工作原理及檢定數(shù)據處理方法探討[J]. 張欽. 計量與測試技術. 2008(08)
[4]基于LPC2132的紅外測溫儀的研究[J]. 唐慧強,王友鵬. 壓電與聲光. 2008(02)
[5]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中的抗干擾技術[J]. 王宗剛. 甘肅科技. 2008(02)
[6]用光的波動理論分析薄透鏡成像[J]. 洪正平.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3)
[7]紅外測溫儀—工作原理及誤差分析[J]. 曾強,舒芳譽,李清華. 傳感器世界. 2007(02)
[8]輻射測溫技術綜述[J]. 王文革. 宇航計測技術. 2005(04)
[9]光學創(chuàng)新型測溫儀的研制[J]. 陳堯生. 機械工人. 2005(08)
[10]自聚焦透鏡的傅里葉變換性質及成像性質[J]. 郎賢禮,劉德森,朱少麗,呂濤. 光子學報. 2005(07)
碩士論文
[1]徑向基神經網絡訓練算法及其性能研究[D]. 鄭明文.中國石油大學 2009
[2]基于ARM核的熱釋電紅外測溫儀的研制[D]. 王友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07
[3]基于DSP的比色光纖高溫測量儀的研制[D]. 張世明.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126734
【文章來源】: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光電二極管基本原理圖
y = f ( x)系統(tǒng)的輸出;x表示光學系統(tǒng)的輸入;y 信所識別,最終可通過神經網絡求出反函數(shù)以用中, f ( x )絕大多數(shù)為未知的非線性函數(shù)只能把其中的每一段近似為線性關系或整曲線擬合法等),其近似的程度往往也決定線性校正,達到補償和消除測量誤差的目,其特性函數(shù)為: z = F ( y)其中 z 為:1z f ( y )x = = 可知, F ( y )也是一非線性函數(shù)[44],從式z能夠和被測量值一致,使補償后的測溫儀示。實際上, F ( y )的函數(shù)表達式不能準確求學習訓練去替代 F ( y )。
因物體受熱或,熱脹冷縮后根據計[3],結構相對簡單材料的電阻、電勢與關系進行測量時,準元件結構大而動態(tài)廣泛的是熱電偶,將溫度的關系測量溫測對象時,溫度變化顯示溫度的目的。該會影響被測物體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單片機嵌入式系統(tǒng)的抗干擾技術[J]. 郝樹虹,盛春玲,李秋菊,胡濱.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0(05)
[2]基于數(shù)值計算的熱電偶測溫[J]. 吳來杰,嚴雋薇,劉敏. 儀表技術與傳感器. 2009(05)
[3]紅外測溫儀的工作原理及檢定數(shù)據處理方法探討[J]. 張欽. 計量與測試技術. 2008(08)
[4]基于LPC2132的紅外測溫儀的研究[J]. 唐慧強,王友鵬. 壓電與聲光. 2008(02)
[5]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中的抗干擾技術[J]. 王宗剛. 甘肅科技. 2008(02)
[6]用光的波動理論分析薄透鏡成像[J]. 洪正平.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3)
[7]紅外測溫儀—工作原理及誤差分析[J]. 曾強,舒芳譽,李清華. 傳感器世界. 2007(02)
[8]輻射測溫技術綜述[J]. 王文革. 宇航計測技術. 2005(04)
[9]光學創(chuàng)新型測溫儀的研制[J]. 陳堯生. 機械工人. 2005(08)
[10]自聚焦透鏡的傅里葉變換性質及成像性質[J]. 郎賢禮,劉德森,朱少麗,呂濤. 光子學報. 2005(07)
碩士論文
[1]徑向基神經網絡訓練算法及其性能研究[D]. 鄭明文.中國石油大學 2009
[2]基于ARM核的熱釋電紅外測溫儀的研制[D]. 王友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07
[3]基于DSP的比色光纖高溫測量儀的研制[D]. 張世明.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1267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31267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