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疊結(jié)構(gòu)氮化硅阻變器件可靠性研究
【學位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P333;TN432
【部分圖文】:
第一章 緒論管的基礎(chǔ)上, F.Masuoka 等人于 1984 年提出 Flash 的概念按塊擦除”為核心理念的陣列式存儲器。在之后的發(fā)展過,又分別朝著以高速、可隨機存取為訴求目標的代碼存儲以大容量為訴求目標的文件存儲(以 NAND 結(jié)構(gòu)為代表存儲密度需求的不斷提高,F(xiàn)lash 尺寸的縮放一直遵從摩勢如圖 1.3 所示[2]。
2.4 幾種常見的有機阻變材料分子結(jié)構(gòu):(a)AIDCN(b)PS(c)8HQ(d)DT(e)2NT(f)PANI(g)TTF(h)PCMB.3 RRAM 阻變模型和導電機制截至目前,有大量材料被發(fā)現(xiàn)具有電阻轉(zhuǎn)變的特性,但是電阻轉(zhuǎn)變時材料內(nèi)部具的物理機制尚不明確,學界目前在這一問題上尚未有統(tǒng)一的意見。但可以肯定的是,存在某種普適的模型或機理能夠解釋所有不同介質(zhì)和電極材料的阻變器件。在早期的研究中,人們通常對阻變模型和導電機制兩個概念的區(qū)分并不十分明確,是歸結(jié)成“使器件發(fā)生阻變行為的原因”這樣籠統(tǒng)的概念。但是隨著人們研究的深,通過對 I-V 特性曲線的擬合以及原子力顯微鏡(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e)、射電子顯微鏡(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等物理手段的觀測,發(fā)現(xiàn)前的總結(jié)分類有可能存在不一致或是矛盾之處。比如用 AFM 觀測到導電細絲的生與斷裂,通過曲線擬合卻發(fā)現(xiàn)符合空間電荷限制電流傳輸(trap-controlled SCLC)型[66]。實際上,符合空間電荷限制電流傳輸機制的器件,即使可以用細絲模型解釋
3界面處氧空位的俘獲和釋放引起了能帶的彎曲,從而使得肖特基勢壘高度發(fā)生變化,繼而影響材料的電阻值(肖特基勢壘高度的變化會影響隧穿電流的大。。這一模型也被 S.Asanuma 等人用來成功解釋 M/Pr1-xCaxMnO3的阻變行為。其他此類的多元金屬氧化物也有可見于文獻的用這一模型解釋阻變行為的報道[68-69]。2.3.2 細絲型細絲模型是目前被廣泛適用于各類不同材料器件的一種模型,很多學者從理論推導和實際物理觀測的角度對這一模型進行了驗證。如 M. Yang 等人用該模型解釋了SiNx薄膜的阻變行為[70];H. D. Kim 等人利用 AFM, 成功觀察到 AlN 薄膜中導電細絲的生成[71],如圖 2.5 所示;S. C. Chae 等人也利用 AFM 在 TiO2薄膜中觀察到類似現(xiàn)象[72],如圖 2.6 所示;Y. C. Yang 等人利用 TEM 在 ZnO 薄膜中觀察到 Ag 導電細絲的存在并利用能量色散 X 射線光譜(EDX,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驗證其元素組成[6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圣浩;張瑞勤;段會川;戴國才;;a-Si:H中無序?qū)覓戽I電子狀態(tài)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年03期
2 于工,陳光華,張仿清;用計算機模擬研究a-Si:H的懸掛鍵(英文)[J];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1989年04期
3 彭彤,葉令,張開明;硫?qū)ι榛壉砻鎽覓戽I的飽和作用[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2期
4 黃香平;肖金泉;鄧宏貴;杜昊;聞火;黃榮芳;聞立時;;氣相沉積硅薄膜微結(jié)構(gòu)及懸掛鍵缺陷研究[J];真空科學與技術(shù)學報;2011年02期
5 趙謙,王波,嚴輝,久米田稔,清水立生;退火處理對摻鉺氫化非晶硅懸掛鍵密度和光致熒光的影響[J];物理學報;2004年01期
6 昝育德;硅的位錯核心結(jié)構(gòu)無懸掛鍵[J];半導體學報;1998年06期
7 張曉丹;趙穎;熊紹珍;;薄膜太陽電池系列講座(13) 硅基薄膜太陽電池(五)[J];太陽能;2012年11期
8 陳光華,張仿清,徐希翔,森本章治,久米田稔,清水立生;摻雜的a-Si_(1-x)C_x:H膜的LESR研究[J];物理學報;1986年04期
9 原小杰,毛干如,王者福;PECVD氮化硅膜氫鍵及硅懸掛鍵的研究[J];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1987年04期
10 陳皖蘇 ,林金堵;印制電路詞匯(7)[J];印制電路信息;2002年07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鄔小林;萘類分子及其鉀摻雜體系的磁性研究[D];湖北大學;2018年
2 郭猛;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的電子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3 王越飛;新型半導體非易失性存儲模式的物理機制及器件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4 王丹;畸變氧八面體中3d~6離子磁能級與載流子鈍化機理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5 馮春寶;無機光伏材料缺陷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6 韓晗;PtSi/Si界面的摻雜效應及氧化物生長中Si表面電子作用的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7 張勇;幾種半導體納米材料表面電子結(jié)構(gòu)和磁性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8 耶紅剛;AlN等半導體表面結(jié)構(gòu)與電子性質(zhì)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鵬飛;層疊結(jié)構(gòu)氮化硅阻變器件可靠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2 李彥景;懸掛鍵對SiC納米線光電性能的影響[D];燕山大學;2018年
3 黃香平;硅薄膜微結(jié)構(gòu)及懸掛鍵缺陷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馬潤香;幾種半導體高指數(shù)表面電子特性研究[D];鄭州大學;2000年
5 邢青青;H_2S鈍化對SiC表面的影響[D];西安理工大學;2016年
6 馬紅妹;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光致衰減失效機理及可靠性表征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7 趙謙;a-Si:H中的光致Er熒光及缺陷熒光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3年
8 薛亮;多孔硅復合結(jié)構(gòu)傳感性能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肖聰;局域介電方法及其在Si/SiO_2和Si/HfO_2結(jié)構(gòu)上的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10 陳娟;氫鈍化對Ⅲ-Ⅴ族氮化物量子點電子結(jié)構(gòu)的影響[D];內(nèi)蒙古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426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84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