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多核處理器混合緩存架構生成與訪問機制研究
【圖文】:
處理器處理器核圖 1.3 使用三維集成電路技術的多核處理器架構圖片上網(wǎng)絡的三維多核處理器系統(tǒng)架構如圖 1.3 所示。于芯片的最底部,處理器層上的每一個節(jié)點內都包含。處理器層上面通過三維集成電路技術堆疊了多級共存層。緩存層內每個節(jié)點為一個緩存塊(Cache bank) 通信;層與層之間通過 TSV 互連。核處理器的緩存架構設計,即針對采用上述多層堆疊性存儲技術使用靜態(tài)隨機存儲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器單元結構圖如圖1.4所示。
gem5模擬器圖 2.6 Gem5 仿真器結構圖行模式上,Gem5 支持兩種模式:系統(tǒng)調用模式(System-call,SE)和全ystem,F(xiàn)S)。在系統(tǒng)調用模式下,,Gem5 首先會按照用戶設置的系統(tǒng)配置來生,然后在該架構上執(zhí)行用戶所要運行的程序,并輸出仿真結果,但是系統(tǒng)調線程的功能。全系統(tǒng)模式下,Gem5 仿真器會加載指定的操作系統(tǒng)并完成初持中斷、異常、特權級別、I/O 等。但是正因為復雜,不是所有的指令集架模式。統(tǒng)的存儲模型上,Gem5 支持兩種緩存模式:傳統(tǒng)緩存(classic Cache)與 Ru,傳統(tǒng)緩存和 Ruby 不兼容。傳統(tǒng)緩存使用總線的方式將 Cache、CPU 和主uby 緩存是從 GEMS 仿真器中繼承而來的仿真模型,它包含具有支持不同替享 Cache 層次架構,多種一致性協(xié)議、互連拓撲結構、DMA 控制器和內存內部結構如圖 2.7 所示(來自 Gem5 官網(wǎng))。本文所研究的片上多核處理器緩的互連拓撲結構而非總線互連,因此使用 Ruby 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P33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面向多媒體及通信等領域的多核處理器[J];技術與市場;2015年02期
2 開磊;;多核處理器關鍵技術分析[J];大眾投資指南;2019年06期
3 ;最數(shù)字[J];飛碟探索;2016年07期
4 老虎;;嵌入式智能計算擴展多核處理器市場空間[J];電子產品世界;2014年05期
5 于伏亮;;一種有效的多核處理器計算模型設計與分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年11期
6 張洋;;虞志益:引領多核處理器創(chuàng)新之路[J];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13年01期
7 黃國睿;張平;魏廣博;;多核處理器的關鍵技術及其發(fā)展趨勢[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9年10期
8 謝向輝;胡蘇太;李宏亮;;多核處理器及其對系統(tǒng)結構設計的影響[J];計算機科學與探索;2008年06期
9 ;多核處理器的軟件優(yōu)化[J];新電腦;2008年05期
10 許珊琳;;多核處理器——計算領域的又一次革命[J];中國集成電路;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軍;王飆;;通用多核處理器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研究[A];第十五屆計算機工程與工藝年會暨第一屆微處理器技術論壇論文集(A輯)[C];2011年
2 劉磊;周慶;井蔚;劉冰;;基于多核處理器的網(wǎng)絡安全協(xié)議并行處理研究[A];第26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3 王力生;張欣;;基于多核處理器的動態(tài)負載平衡并行遺傳算法[A];全國第20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CACIS·2009)暨全國第1屆安全關鍵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4 孟憲元;;異構多核處理器實現(xiàn)智能處理系統(tǒng)[A];第十屆全國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專刊[C];2016年
5 萬志濤;章恒;張若淵;;基于多核處理器的深度包檢測的實現(xiàn)和性能評估[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wǎng)絡技術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6 方娟;張紅波;;多核處理器預取策略的研究[A];2010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李建軍;吳家鑄;羅恒;;一種面向多核的高效硬件信號燈[A];第十九屆計算機工程與工藝年會暨第五屆微處理器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5年
8 孟憲元;;為智能應用的異構多核處理FPGA[A];第十一屆全國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痆C];2017年
9 周輝;晏磊;趙紅穎;高鵬騏;楊福興;;基于多核處理器DM270的高分辨率CMOS成像系統(tǒng)設計[A];中國感光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和第七屆青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劉瀟驍;余金山;劉蓬俠;趙振宇;方糧;潘文勝;歐陽海燕;;一種支持多核處理器掃描鏈低速與實速測試的時鐘控制電路[A];第十六屆計算機工程與工藝年會暨第二屆微處理器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我國多核處理器研究實現(xiàn)新突破[N];光明日報;2012年
2 ;勤哲Excel服務器2013版強化多核處理器支持[N];電腦報;2013年
3 簡墨;新“硬”用風暴[N];電腦報;2009年
4 蔣楠;美國 青少年變身“多核處理器”[N];中國計算機報;2006年
5 MCU;RMI推出業(yè)內高性能的多核處理器[N];電子報;2009年
6 慶廣;多核處理器助力無線多媒體業(yè)務拓展[N];中國電子報;2009年
7 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 何正未;軟件滯后制約多核應用[N];計算機世界;2006年
8 本報記者 陳斌;多核處理器的未來路徑[N];計算機世界;2008年
9 李梅 編譯;多核處理器新年井噴[N];計算機世界;2007年
10 Hillstone首席軟件架構師 王鐘;多核是更好的選擇[N];網(wǎng)絡世界;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苑風凱;多核處理器末級私有高速緩存優(yōu)化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7年
2 蔣小文;多核實時系統(tǒng)的節(jié)能和可靠性優(yōu)化調度研究[D];浙江大學;2018年
3 李文U
本文編號:26139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61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