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ics的系統(tǒng)級故障注入平臺
本文選題:故障注入 + 系統(tǒng)可靠性 ; 參考:《計算機工程》2015年02期
【摘要】:故障注入技術是評價系統(tǒng)可靠性的有效方法,F(xiàn)有基于仿真的故障注入平臺大多基于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或超高速集成電路硬件描述語言實現(xiàn),對故障模型的支持非常有限。為此,基于Simics結構級模擬器,設計并實現(xiàn)系統(tǒng)級硬件故障注入平臺。該平臺上層支持不同固件、操作系統(tǒng)以及應用程序,底層支持對處理器典型流水部件的故障注入,同時實現(xiàn)瞬時故障、永久故障和間歇故障模型以及其他較全面的故障類型,并將一組系統(tǒng)級故障檢測機制集成入平臺中。實驗通過監(jiān)測硬件故障在系統(tǒng)級的傳播,對比分析了故障對不同部件造成的系統(tǒng)級影響,結果表明,瞬時故障對系統(tǒng)影響較小,永久故障容易引起系統(tǒng)失效,間歇故障對各部件有不同程度的干擾作用。
[Abstract]:Fault injection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Most of the existing simulation-based fault injection platforms are based on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 or VLSI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and the support for fault models is very limited. Therefore, the system level hardware fault injection platform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ased on Simics structural simulator. The upper layer of the platform supports different firmware, operat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while the bottom layer supports fault injection of typical pipelined components of the processor, and implements transient, permanent and intermittent fault models as well as other more comprehensive fault types. A set of system level fault detection mechanism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platform. By monitoring the propagation of hardware fault at the system level, the system level effect caused by the fault on different components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ient faul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system, and the permanent fault can easily cause the system failure. Intermittent faults have different degree of interference to each component.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373025,61303002) 國家“863”計劃基金資助項目(2012AA0100905)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20002110032)
【分類號】:TP306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懿;復雜計算機系統(tǒng)可用性評測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妍,徐葉茂;嵌入式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故障注入技術[J];艦船電子工程;2005年05期
2 譚玲,曲峰,董劍,楊孝宗;基于軟件故障注入的容錯性能評測技術[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5年11期
3 彭俊杰;黃慶成;洪炳熔;李瑞;袁成軍;;一種用于星載系統(tǒng)可靠性評測的軟件故障注入工具[J];宇航學報;2005年06期
4 李志宇;黃考利;連光耀;;基于半實物仿真的故障注入系統(tǒng)設計[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3年03期
5 孫峻朝,李運策,楊孝宗;故障注入研究的一種理論框架[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1999年11期
6 仉俊峰;洪炳昒;喬永強;;基于軟件方法故障注入系統(tǒng)[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7 黃永飛;彭欣潔;;常用電路的故障注入方法[J];航空兵器;2007年02期
8 鄭宏超;范隆;岳素格;劉立全;;基于庫替換技術的單粒子效應故障注入仿真[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09年07期
9 潘慶和;洪炳昒;潘啟樹;;基于軟件故障注入的星載系統(tǒng)錯誤傳播研究[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2012年07期
10 董劍,曲峰,劉宏偉,崔剛;嵌入式故障注入器HFI-4的研究與設計[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2003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勇;王婷婷;;基于故障注入的信息系統(tǒng)安全漏洞檢測技術研究[A];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2 胡嘉偉;江建慧;;一種面向軟件可靠性評估的故障注入機制的設計與實現(xiàn)[A];第十四屆全國容錯計算學術會議(CFTC'2011)論文集[C];2011年
3 李迎霞;龍翔;高小鵬;;串行總線故障注入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8年
4 孔霞;董劍;曲峰;楊孝宗;;面向容錯服務器的軟件故障注入工具的研制[A];第十屆全國容錯計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佟向鵬;王文鳳;;基于故障注入的系統(tǒng)測試方法及應用[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國航空發(fā)展——2013首屆中國航空科學技術大會論文集[C];2013年
6 譚蘭芳;譚慶平;徐建軍;李建立;;面向星載容錯系統(tǒng)測評的故障注入技術研究及算法[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8年
7 劉偉娜;張翱;楊宏濤;張展;錢軍;;消息驅動的故障注入自動化測試平臺[A];第十四屆全國容錯計算學術會議(CFTC'2011)論文集[C];2011年
8 周玉宇;尚利宏;呂紫旭;;基于虛擬機的單粒子翻轉故障注入方法[A];第六屆中國測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錢軍;左德承;苗百利;楊孝宗;;基于JTAG的故障注入研究[A];第五屆中國測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田增;朱英;巨鵬錦;曹華;;基于VPI的故障注入驗證環(huán)境[A];第十五屆計算機工程與工藝年會暨第一屆微處理器技術論壇論文集(A輯)[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潘慶和;軟件故障注入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李愛國;分布式軟件故障注入及軟件脆弱點檢測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徐光俠;分布式實時系統(tǒng)的軟件故障注入及可靠性評測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4 仉俊峰;星載計算機系統(tǒng)可靠性評測方法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娟;基于故障注入的軟件安全測試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2 劉偉娜;面向安騰架構的高端容錯機故障注入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徐曉露;基于故障注入的嵌入式系統(tǒng)測試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柳卯;通訊故障注入測試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中山大學;2010年
5 劉丹;面向軟件的故障注入工具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6 呂文娟;軟件故障注入及軟件脆弱點檢測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朱鵬;星載SAR控制軟件故障注入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4年
8 石晶;分布式系統(tǒng)的故障注入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9 朱亮亮;基于核電數(shù)字控制系統(tǒng)的故障注入測試工具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10 謝家森;調試驗證平臺中閉環(huán)測試和故障注入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8831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88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