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S算法與眾核處理器的適應性研究
本文選題:廣度優(yōu)先搜索算法 + 眾核處理器; 參考:《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5年05期
【摘要】:以圖計算為代表的數(shù)據(jù)密集型應用獲得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而傳統(tǒng)的高性能計算機處理這類應用的效率較低.面向未來高性能計算機體系結(jié)構要有效支持數(shù)據(jù)密集型計算,深入研究以廣度優(yōu)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BFS)算法為代表的圖計算的典型特征,設計實現(xiàn)輕量級啟發(fā)式切換BFS算法,該算法通過基本搜索方式的自動切換,避免冗余內(nèi)存訪問,提高搜索效率;針對BFS算法的離散隨機數(shù)據(jù)訪問特征以及眾核處理器執(zhí)行機制,建立面向BFS算法的眾核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分析模型;全面、深入研究了BFS算法在典型眾核處理器上的運行特征和性能變化趨勢.測試結(jié)果表明:Cache命中率、內(nèi)存帶寬、流水線利用效率等相關參數(shù)均處于較低水平,無法完全滿足BFS算法的需求,因此需要能夠支持大量離散隨機訪問和簡單執(zhí)行機制的新型眾核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
[Abstract]:In order to support data - intensive computing , the traditional high - performance computer architecture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data - intensive computing . In order to avoid redundant memory access and improve the search efficiency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trends of the BFS algorithm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che hit rate , memory bandwidth , pipelin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so on are all at a low level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che hit rate , memory bandwidth , pipelin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other related parameters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FS algorithm completely . Therefore , a new type of core processor architecture capable of supporting a large number of discrete random access and simple execution mechanism is required .
【作者單位】: 數(shù)學工程與先進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八六三”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基金項目(2013AA010105)
【分類號】:TP3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Robert Cravotta;;可配置處理器應用日趨紅火[J];電子設計技術;2003年11期
2 劉磊;鄒候文;唐屹;;一種可編程安全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的研究與實現(xiàn)[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3 張錚;趙榮彩;顏峻;邰銘;陳科;;網(wǎng)絡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和應用綜述[J];信息工程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4 張怡,孫志剛;基于IPSec的下一代高性能安全處理器的體系結(jié)構[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5 岳虹;戴葵;王志英;;一種面向數(shù)字信號處理的嵌入式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設計[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6年10期
6 許珊琳;;適合嵌入應用的嵌入式處理器[J];中國集成電路;2009年02期
7 張磊;王穎;陳云霽;徐志偉;張立新;;可重塑處理器:用戶可定義的加速器中處理器架構[J];網(wǎng)絡新媒體技術;2012年06期
8 Robert Cravotta;;一個處理器能兼顧控制與信號處理嗎?[J];電子設計技術;2002年07期
9 朱丹;李暾;郭陽;李思昆;;微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級測試程序自動生成技術[J];軟件學報;2005年12期
10 ;高性能處理器云集市場[J];每周電腦報;1997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宋緋;劉曉寧;;DSP/MCU結(jié)構的新型處理器[A];第九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趙秋平;楊燦群;王鋒;;LBM算法在Cell處理器上的實現(xiàn)和優(yōu)化[A];2008'中國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論壇論文集(二)[C];2008年
3 周巍;孫冰;戰(zhàn)立明;呂建華;王國仁;于戈;;基于DOM模型的XML查詢處理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A];第十八屆全國數(shù)據(jù)庫學術會議論文集(研究報告篇)[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處理器上演多核大戲[N];計算機世界;2005年
2 心元;PC“心臟”的搏擊[N];計算機世界;2004年
3 清華大學微處理器與SoC技 術研究中心 王海霞 汪東升;顛覆傳統(tǒng)理念[N];計算機世界;2005年
4 清華大學微處理器與SoC技術研究 中心 汪東升 王海霞 張悠慧 李兆麟;CMP 開啟處理器效能時代[N];計算機世界;2005年
5 江蘇 netfan;體現(xiàn)速度與性能[N];電腦報;2004年
6 四川 王毅;變革進行時[N];電腦報;2004年
7 清華大學微處理器與SoC技術研究中心 汪東升;多核技術天地廣闊[N];計算機世界;2006年
8 本報記者 李獻 王皓;2002年服務器四大景觀[N];計算機世界;2003年
9 ;MontaVista Linux 2.1跨平臺[N];中國計算機報;2002年
10 ;CPU技術進步牛氣沖天[N];計算機世界;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繼增;可配置可擴展處理器關鍵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霍文捷;嵌入式處理器安全運行機制的研究與設計[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從明;類數(shù)據(jù)流驅(qū)動的分片式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4 徐光;分片式流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5 李勇;異步數(shù)據(jù)觸發(fā)微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關鍵技術研究與實現(xiàn)[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6 任永青;邏輯核動態(tài)可重構的眾核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7 黎鐵軍;嵌入式流媒體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8 黃海林;高可靠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6年
9 劉光輝;高效處理器容錯技術研究與實現(xiàn)[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10 溫璞;面向科學計算的PIM體系結(jié)構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斌;分片式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上的超塊優(yōu)化技術[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2 黃冕;X處理器存儲一致性模型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3 趙燦明;分片式處理器上激進執(zhí)行模型分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4 劉晉汾;處理器描述語言的研究與應用[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5 劉子揚;基于虛擬計算群的眾核處理器動態(tài)在線任務調(diào)度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6 邸志雄;多核包處理器數(shù)據(jù)控制總線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7 方紅霞;基于指令的處理器時延測試產(chǎn)生方法[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5年
8 黎寶峰;嵌入式DSP處理器的設計與驗證[D];湖南大學;2003年
9 鐘松延;可配置可擴展處理器編譯器設計[D];天津大學;2012年
10 董亞卓;循環(huán)陣列處理器體系結(jié)構的關鍵技術研究與實現(xiàn)[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454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74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