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磁流變光整加工技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金屬材料磁流變光整加工技術研究
【摘要】:金屬材料磁流變光整加工技術利用磁流變液在磁場作用下的流變性,使磨料與工件之間產(chǎn)生磨削作用力來實現(xiàn)光整加工作用。與傳統(tǒng)的光整加工方法相比金屬材料磁流變光整加工技術具有較好的柔性和可控性,能實現(xiàn)金屬材料復雜型面的光整加工且不影響工件表面的物理力學性能。本文研究了磁流變拋光液的成分、性能和制備工藝,配制出滿足金屬材料磁流變光整加工要求的磁流變拋光液;在對磁流變拋光液流變機理研究的基礎,分析了磁流變拋光液中磨料磨削工件的微觀結構及金屬材料磁流變光整加工機理,計算分析加工區(qū)域磁流變拋光液的剪切應力,并建立了材料去除模型。研究了實驗裝置中的磁場發(fā)生模塊,結合磁路設計理論及加工原理改進原磁極布置方式,利用ANSYS對加工區(qū)域磁場的強度和分布進行仿真分析,ANSYS分析結果證明改進是有效的。選擇主要實驗參數(shù)及其水平,用正交實驗法設計實驗,研究金屬材料磁流變光整加工工藝,分析各參數(shù)對加工效果的影響規(guī)律,并找出針對特定材料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組合。通過上述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本實驗得出了金屬材料磁流變光整加工中針對硬鋁2A12和淬火40Cr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在該工藝參數(shù)下,硬鋁2A12和淬火40Cr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分別可達到Ra0.275和Ra0.14。
【關鍵詞】:磁流變液 光整加工 磁場分析 工藝實驗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G66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緒論8-16
- 1.1 引言8
- 1.2 光整加工技術概述8-9
- 1.2.1 光整加工技術的特點8
- 1.2.2 零部件的表面質量對其性能及壽命影響8-9
- 1.3 光整加工技術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和趨勢9-11
- 1.3.1 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9
- 1.3.2 光整加工技術分類及其發(fā)展趨勢9-11
- 1.4 基于磁流變效應的光整加工技術11-14
- 1.4.1 磁流變拋光技術12
- 1.4.2 磁流變磨料流光整加工技術12-13
- 1.4.3 球頭磁流變光整加工技術13-14
- 1.5 金屬材料磁流變光整加工技術14
- 1.6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14-15
- 1.7 本章小結15-16
- 2 金屬材料磁流變拋光液研制16-23
- 2.1 引言16
- 2.2 磁流變拋光液的研究16-18
- 2.2.1 磁流變液的概述16
- 2.2.2 金屬材料磁流變拋光液成分16-18
- 2.3 磁流變拋光液的配制18-22
- 2.3.1 磁流變液穩(wěn)定性能的研究19-20
- 2.3.2 金屬材料磁流變拋光液配制20-22
- 2.4 本章小結22-23
- 3 金屬材料磁流變光整加工機理研究23-31
- 3.1 引言23
- 3.2 磁化特性和磁流變效應23-25
- 3.3 材料去除原理研究25-28
- 3.4 材料去除模型建立28-30
- 3.5 結論30-31
- 4 實驗裝置的設計31-42
- 4.1 引言31
- 4.2 實驗裝置的總體設計31-33
- 4.2.1 實驗裝置的設計31
- 4.2.2 磁場發(fā)生裝置的選擇與設計31-33
- 4.3 磁極布置方式的ANSYS分析33-37
- 4.3.1 ANSYS前處理34-36
- 4.3.2 ANSYS后處理及結果分析36-37
- 4.4 實驗條件37-40
- 4.4.1 實驗設備及材料37-39
- 4.4.2 測量裝置39-40
- 4.5 本章小結40-42
- 5 工藝實驗研究42-53
- 5.1 引言42
- 5.2 實驗方案制定及工藝實驗參數(shù)的選取42-44
- 5.2.1 實驗方案制定42-43
- 5.2.2 工藝實驗參數(shù)的選取43-44
- 5.3 硬鋁2A12工藝實驗研究44-48
- 5.3.1 工藝實驗參數(shù)對光整加工效果影響規(guī)律研究44-47
- 5.3.2 工藝參數(shù)的正交實驗優(yōu)化47-48
- 5.4 淬火40Cr的正交實驗研究48-51
- 5.4.1 工藝參數(shù)的正交實驗48-50
- 5.4.2 實驗結果與優(yōu)化分析50-51
- 5.5 工藝實驗總結51-52
- 5.5.1 磁流變拋光液的補水及回收51
- 5.5.2 工藝路線的規(guī)劃51-52
- 5.6 本章小結52-53
- 6 結論和展望53-56
- 6.1 結論53
- 6.2 展望53-56
- 參考文獻56-5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9-60
- 致謝60-6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心宏,馬偉增,王立忠;磁流變體制備與應用研究[J];電子工藝技術;2001年04期
2 路家斌;閻秋生;田虹;高偉強;;磁流變效應微磨頭拋光特性研究[J];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2009年04期
3 陶曉峰;楊建國;李蓓智;李中會;;光學玻璃磁流變拋光液的研究與材料去除實驗[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1年02期
4 廖昌榮,李立新,陳偉民,黃尚廉;磁流變材料及其在振動控制中的應用[J];材料導報;2000年06期
5 黃豪彩,黃宜堅;磁流變技術及其在機械工程中的應用[J];制造技術與機床;2003年04期
6 付仟騫;王金剛;印敬亮;;磁流變體的特性及測試[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3期
7 秦利軍;龔興龍;江萬權;李劍鋒;彭超;;鐵粉含量對明膠基磁流變膠流變性能的影響[J];機械工程材料;2010年05期
8 余娟;;磁流變即效微砂輪加工玻璃表面的形貌特征研究[J];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2013年04期
9 張鵬程;閻秋生;路家斌;;磨料對磁流變工作液性能及加工效果的影響[J];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2010年01期
10 余淼;夏永強;;基于鏈化分析的磁流變彈性體剪切模量模型[J];功能材料;2009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尚廉;;磁流變技術及其潛在工程應用概述[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廖昌榮;張玉麟;李立新;陳偉民;黃尚廉;;磁流變材料的模型描述及影響因素分析[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宣守虎;張燕麗;周玉鳳;江萬權;龔興龍;;相變型磁流變材料的制備與力學性能研究[A];第六屆全國電磁流變液及其應用學術會議程序冊及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慶輝;吳張永;溫成卓;吳喜;;磁流變液壓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展望[A];2011裝備制造業(yè)綠色創(chuàng)造 節(jié)能減排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葉興柱;龔興龍;江萬權;嚴長青;;磁流變膠的沉降和力學性能研究[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3)[C];2007年
6 湯愛軍;閻秋生;路家斌;高偉強;李偉華;田虹;;磁極形狀對磁流變拋光加工效果影響的研究[A];2007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湯愛軍;閻秋生;路家斌;高偉強;李偉華;田虹;;磁極形狀對磁流變拋光加工效果影響的研究[A];2007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之第12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許陽光;龔興龍;宣守虎;;新型高性能磁流變材料的制備、表征及機理研究[A];第六屆全國電磁流變液及其應用學術會議程序冊及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盧秀首;喬秀穎;龔興龍;楊濤;李偉;孫康;李盟;楊康;謝宏恩;殷奇;王東;陳曉東;;各向同性和各向異性熱塑性磁流變彈性體的制備與表征[A];中國流變學研究進展(2010)[C];2010年
10 宣守虎;張燕麗;江萬權;龔興龍;;磁性橡皮泥的力學性能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實驗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軍;磁流變傳動理論與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2 司鵠;磁流變體的力學機理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3 柴京富;集群磁流變效應研磨刷研拋工具加工機理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彭小強;確定性磁流變拋光的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5 白楊;磁流變拋光液的研制及去除函數(shù)穩(wěn)定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路家斌;電磁流變協(xié)同效應微磨頭加工機理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陳琳;磁流變彈性體的研制及其力學行為的表征[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8 張瑋;復合型磁流變彈性體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9 王慧軍;超聲波磁流變復合拋光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王銀玲;橡膠基金屬鐵粒子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作為磁流變彈性體在安全工程中應用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林斌;磁流變拋光循環(huán)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技術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2 吳雨駿;磁流變彈性體觸覺傳感作動器設計與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王磊;磁流變彈性體雙轉子自供電減振器結構設計與動力學特性分析[D];青島理工大學;2015年
4 杜偉軍;慣組磁流變減振器設計及性能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5 韓利國;金屬材料磁流變光整加工技術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劉術志;聚氨酯基磁流變材料磁控電磁學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7 王春輝;還原鐵粉磁流變拋光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8 程振永;小口徑非球面的磁流變拋光技術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9 郭元鋒;汽車磁流變風扇離合器的分析與設計[D];重慶大學;2008年
10 楊志國;攪拌型磁流變體石油鉆機輔助剎車裝置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268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92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