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金屬論文 >

304不銹鋼薄板微塑性成形行為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3 09:02

  本文關鍵詞:304不銹鋼薄板微塑性成形行為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304不銹鋼 單向拉伸 屈服應力 微拉深 最大拉深力


【摘要】:隨著現代航空航天、微型醫(yī)療、電子通訊、紡織印染等技術的發(fā)展,對微型系統(tǒng)及相關的微小金屬零件的需求日益增長。雖然目前對微小尺度范圍內的塑性成形理論及應用研究已廣泛開展并逐步深入,但理論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且研究結果對技術方面的指導作用也存在很多局限性。隨著微小構件尺寸的減小,塑性變形區(qū)內晶粒的數量也隨之減少,表層晶粒與厚度方向晶粒的排布與方位分布對變形的影響越來越顯著,表面層模型、應變梯度硬化理論及晶體塑性理論的研究及應用雖然有其適用性,但也均存在明顯的局限性。本文以試驗為基礎對薄板金屬材料的塑形成形性能進行研究,為理論研究提供實驗數據支撐。本文選用的材料為304不銹鋼薄板,首先對不同厚度的試樣進行熱處理,得到均勻的晶粒組織,接著做單向拉伸試驗,熱處理后試樣表層產生的鈍化膜韌性好,對表層晶粒中的位錯滑移到表面會起到阻礙作用,試樣越薄表面鈍化膜所占比例增加,進而使得材料屈服應力隨試樣的變薄而增加。在修正的Hall-Petch關系式中對不同厚度試樣的屈服應力有比較準確的預測。而隨著試樣變薄,厚向晶粒數減少,導致試樣延伸率降低。接下來對熱處理過的試樣進行微拉深試驗,對于不同筒形件尺寸的拉深力—位移曲線,板料厚度對最大拉深力點的位移量影響大,表現出筒形件所用板料越薄位移量越小這一尺寸效應現象;對于厚度不同的試樣,試樣越薄最大拉深力越小,而對達到最大拉深力時的位移量影響較小;引入修正的Nix-Gao應變梯度模型,建立含徑向項的最大拉深力計算公式,并與最大拉深力試驗值相對比,數據基本吻合,表現出越薄越強這一尺寸效應現象。
【關鍵詞】:304不銹鋼 單向拉伸 屈服應力 微拉深 最大拉深力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G142.7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緒論9-19
  • 1.1 引言9
  • 1.2 微塑性成形技術研究現狀9-14
  • 1.2.1 國外研究現狀9-12
  • 1.2.2 國內研究現狀12-14
  • 1.3 微塑性成形中表層晶粒研究進展14-16
  • 1.3.1 研究現狀14-15
  • 1.3.2 表面層模型15-16
  • 1.4 晶體塑性理論模型16-17
  • 1.5 本課題研究主要內容及意義17-19
  • 1.5.1 課題研究意義17
  • 1.5.2 主要研究內容17-19
  • 第2章 試驗材料及試驗設備19-23
  • 2.1 試驗材料19
  • 2.2 試驗試樣的制備19-21
  • 2.2.1 單向拉伸試樣的制備19-20
  • 2.2.2 筒形件拉深試樣制備20-21
  • 2.3 試驗設備21-22
  • 2.4 本章小結22-23
  • 第3章 單向拉伸試驗及分析23-39
  • 3.1 材料熱處理及組織觀察23-26
  • 3.2 拉伸試驗數據處理26-30
  • 3.3 屈服應力分析30-33
  • 3.3.1 屈服應力擬合分析30-31
  • 3.3.2 試樣厚度對屈服應力影響分析31-33
  • 3.4 塑性成形性能分析33-37
  • 3.4.1 材料抗拉強度分析33-35
  • 3.4.3 材料延伸率分析35-37
  • 3.5 本章小結37-39
  • 第4章 筒形件拉深試驗及分析39-53
  • 4.1 拉深試驗39-43
  • 4.1.1 模具設計39-41
  • 4.1.2 潤滑劑41
  • 4.1.3 試驗參數41-43
  • 4.2 拉深試驗分析43-52
  • 4.2.1 Nix-Gao應變梯度模型分析43-45
  • 4.2.2 最大拉深力理論分析45-47
  • 4.2.3 拉深力—位移曲線分析47-50
  • 4.2.4 試樣厚度方向晶粒影響分析50-52
  • 4.3 本章小結52-53
  • 第5章 結論與展望53-55
  • 5.1 結論53-54
  • 5.2 展望54-55
  • 致謝55-56
  • 參考文獻56-61
  • 作者簡介6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和科研成果61-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勻;丁盛;許楨英;張園園;尹必峰;;下壓量對微型燃料電池雙極板成形性能的影響[J];中國機械工程;2012年20期

2 程利冬;王振龍;;晶體塑性模型分析微圓柱墩粗變形尺寸效應機理(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年10期

3 周健;郭斌;單德彬;;銅箔抗拉強度及延伸率的尺寸效應研究[J];材料科學與工藝;2010年04期

4 馬寧;董湘懷;;第Ⅱ類尺度效應對微拉深成形的影響[J];塑性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5 趙亞西;童國權;李凡國;;尺寸效應對黃銅鐓粗微成形影響規(guī)律的研究[J];電加工與模具;2006年06期

6 趙迎紅;雷麗萍;曾攀;;微塑性成形技術及其力學行為特征[J];塑性工程學報;2005年06期

7 王春舉,曲東升,周健,單德彬,郭斌,孫立寧;精密微塑性成形系統(tǒng)的研制[J];鍛壓技術;2005年03期

8 胡鋼,許淳淳,張新生;304不銹鋼在閉塞區(qū)溶液中鈍化膜組成和結構性能[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1期

9 張凱鋒;王長麗;于彥東;;1420Al-Li合金超塑特性及微成形[J];金屬成形工藝;2003年01期

10 朱騫彬;微型機械加工技術發(fā)展現狀和趨勢及其關鍵技術[J];精密制造與自動化;2002年02期

,

本文編號:6664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6664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93d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