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工藝對耐磨高錳鋼錘頭顯微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3-04-22 01:17
本研究課題采用砂型鑄造工藝、鐵模覆砂型鑄造工藝和金屬型鑄造工藝制備高錳鋼,研究了三種鑄造工藝對高錳鋼金相組織、力學性能和抗磨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研究結(jié)果表明,高錳鋼在鑄態(tài)時,砂型鑄造工藝的非金屬夾雜物數(shù)量最多,呈塊狀和線狀分布;鐵模覆砂型鑄造工藝的非金屬夾雜物數(shù)量較少,呈塊狀分布;金屬型鑄造工藝的非金屬夾雜物數(shù)量最少,且呈點狀彌散分布。在熱處理后,砂型鑄造工藝、鐵模覆砂型鑄造工藝和金屬型鑄造工藝的高錳鋼的晶粒度評級分別為3.0級、3.5級、4.0級。隨著冷卻速度的加快,高錳鋼的晶粒越來越細化,高錳鋼的拉伸性能、沖擊韌性、耐磨性得到比較大的提升。金屬型鑄造工藝的拉伸性能和沖擊韌性最好,鐵模覆砂型鑄造工藝次之,砂型鑄造工藝最差。在沖擊功為2J的沖擊磨料磨損試驗中,金屬型鑄造工藝熱處理態(tài)的高錳鋼磨損失重最少,鐵模覆砂型鑄造工藝的次之,砂型鑄造工藝的最多。金屬型鑄造工藝的比鐵模覆砂型鑄造工藝的高錳鋼磨損失重量減少了約30.9%,鐵模覆砂型鑄造工藝的比砂型鑄造工藝的磨損失重減少了約31.5%。磨損加工硬化程度差別較大,金屬型鑄造工藝的最高,鐵模覆砂型鑄造工藝次之,砂型鑄造工藝最低。金屬型鑄造工藝的高...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錘式破碎機及錘頭概述
1.1.2 錘頭的磨損過程概述
1.2 高錳鋼及凝固研究理論概述
1.2.1 高錳鋼概述
1.2.2 凝固理論概述
1.3 高錳鋼的鑄造工藝及研究現(xiàn)狀
1.4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意義和主要研究內(nèi)容
2 試驗設(shè)計及方法
2.1 試驗設(shè)計框架
2.2 研究對象
2.2.1 高錳鋼的成分
2.2.2 鑄件的形狀及尺寸
2.2.3 高錳鋼的熱處理
2.3 試驗方法
2.3.1 測試試樣的制備
2.3.2 分析測試
3 三種鑄造工藝對高錳鋼顯微組織的影響
3.1 對鑄態(tài)高錳鋼組織的影響
3.1.1 非金屬夾雜物對比
3.1.2 金相組織對比
3.2 對熱處理后高錳鋼組織的影響
3.2.1 金相組織對比
3.3 本章小結(jié)
4 三種鑄造工藝對高錳鋼力學性能的影響
4.1 硬度對比
4.2 拉伸性能對比
4.2.1 拉伸性能數(shù)據(jù)對比
4.2.2 拉伸斷口形貌分析
4.3 沖擊韌性對比
4.3.1 沖擊吸收能量對比
4.3.2 沖擊斷口形貌對比
4.4 本章小結(jié)
5 鑄造工藝對高錳鋼抗沖擊磨料磨損性能的影響
5.1 沖擊磨料磨損失重量對比
5.1.1 沖擊功2J時磨料磨損失重對比
5.1.2 沖擊功4.5J時磨料磨損失重對比
5.2 磨損形貌對比
5.2.1 沖擊功2J時高錳鋼磨損形貌對比
5.2.2 沖擊功4.5J時高錳鋼磨料磨損形貌對比
5.3 磨損加工硬化性能對比
5.4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
本論文的特色和新穎之處及研究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796626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錘式破碎機及錘頭概述
1.1.2 錘頭的磨損過程概述
1.2 高錳鋼及凝固研究理論概述
1.2.1 高錳鋼概述
1.2.2 凝固理論概述
1.3 高錳鋼的鑄造工藝及研究現(xiàn)狀
1.4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意義和主要研究內(nèi)容
2 試驗設(shè)計及方法
2.1 試驗設(shè)計框架
2.2 研究對象
2.2.1 高錳鋼的成分
2.2.2 鑄件的形狀及尺寸
2.2.3 高錳鋼的熱處理
2.3 試驗方法
2.3.1 測試試樣的制備
2.3.2 分析測試
3 三種鑄造工藝對高錳鋼顯微組織的影響
3.1 對鑄態(tài)高錳鋼組織的影響
3.1.1 非金屬夾雜物對比
3.1.2 金相組織對比
3.2 對熱處理后高錳鋼組織的影響
3.2.1 金相組織對比
3.3 本章小結(jié)
4 三種鑄造工藝對高錳鋼力學性能的影響
4.1 硬度對比
4.2 拉伸性能對比
4.2.1 拉伸性能數(shù)據(jù)對比
4.2.2 拉伸斷口形貌分析
4.3 沖擊韌性對比
4.3.1 沖擊吸收能量對比
4.3.2 沖擊斷口形貌對比
4.4 本章小結(jié)
5 鑄造工藝對高錳鋼抗沖擊磨料磨損性能的影響
5.1 沖擊磨料磨損失重量對比
5.1.1 沖擊功2J時磨料磨損失重對比
5.1.2 沖擊功4.5J時磨料磨損失重對比
5.2 磨損形貌對比
5.2.1 沖擊功2J時高錳鋼磨損形貌對比
5.2.2 沖擊功4.5J時高錳鋼磨料磨損形貌對比
5.3 磨損加工硬化性能對比
5.4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
本論文的特色和新穎之處及研究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7966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37966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