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聚氨酯涂層在高濕熱海洋大氣環(huán)境中的老化行為
發(fā)布時間:2022-01-13 22:29
為研究丙烯酸聚氨酯涂層在高濕熱海洋大氣中的環(huán)境適應性及老化規(guī)律,在海南西沙永興島對其開展戶外大氣暴露試驗。通過傅里葉紅外光譜(FTIR)、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電化學阻抗譜(EIS)、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等手段分析了不同老化時間下的涂層性能變化情況。結果表明:經(jīng)過18個月的西沙永興島戶外大氣暴露試驗,丙烯酸聚氨酯防護涂層主要宏觀性能變化為粉化3級,推測氨基甲酸酯鍵(-NHCOO-)發(fā)生斷裂,導致涂層致密性下降和綜合防護性能降低。
【文章來源】:材料保護. 2020,5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丙烯酸聚氨酯涂層不同試驗時間的SEM形貌4 000×
丙烯酸聚氨酯防護涂層在自然暴露試驗過程中的紅外光譜變化見圖2。由圖2可知,試驗前后防護涂層中在3 350 cm-1處寬吸收峰是由含締合氫鍵的O-H和N-H伸縮振動吸收峰部分重疊形成的;2 850 cm-1處的吸收峰是次甲基-CH2-的伸縮振動峰,經(jīng)過12個月戶外老化后吸收峰減弱,表明含-CH2-基團的長鏈發(fā)生裂解;自然環(huán)境試驗12個月后,1 720 cm-1處氨基甲酸酯基團-NHCOO-中羰基-C=O的吸收振動峰減弱,1 532,1 445 cm-1處仲胺-NH-吸收振動峰減弱,1 602 cm-1處-NH2伯胺吸收峰變強,1 013 cm-1處的特征-C-O吸收峰增強。紅外結果表明經(jīng)過12個月西沙永興島戶外老化后,防護涂層中-CH2-長鏈發(fā)生部分斷裂,涂層固化基團氨基甲酸酯發(fā)生斷裂形成-NH2和羧酸基團。
采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對丙烯酸聚氨酯防護涂層中C、N、O原子濃度及C價態(tài)進行分析,測試結果見圖3、表3。自然環(huán)境試驗中防護涂層光氧老化產(chǎn)生含氧基團,導致O原子濃度升高,由表3可知C/O比由初始的2.86降為1.96,這與ATR-FTIR分析結果一致。為進一步了解丙烯酸聚氨酯防護涂層的老化過程,采用XPS peak分峰軟件對C1s進行分峰擬合分析,見圖4和表4。由圖4、表4可知,未老化的丙烯酸聚氨酯防護涂層C1s譜由4個特征峰組成,分別是284.79 eV的C-H和C-C特征峰、285.37 eV處C-N和C-H特征峰、286.69eV處C-O特征峰和288.71 eV處的C=O特征峰。西沙永興島戶外自然環(huán)境試驗12個月后,丙烯酸聚氨酯防護涂層C1s譜依舊由4個峰組成,分別是284.62eV(C-H、C-C)、285.17 eV(C-N、C-H)、286.47 eV(C-O)和288.69 eV(C=O)。自然環(huán)境試驗12個月致使防護涂層中C-O所占百分比由29.01%下降12.81%,C=O所占百分比由5.65%升高至8.07%,推測聚氨酯固化基團-NHCOO-中的C-O基團發(fā)生斷裂后形成了C=O。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模擬海洋大氣環(huán)境下鋁合金表面鋅黃環(huán)氧底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涂層體系失效過程研究[J]. 胡明濤,鞠鵬飛,左禹,唐聿明,趙旭輝,亓麗麗. 表面技術. 2018(05)
[2]丙烯酸聚氨酯涂層耐老化性能指標的數(shù)學模型[J]. 何德良,張瑞,雷輝斌,鄭敏聰,張心華,陳曉春.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12)
[3]聚氨酯老化機理與研究方法進展[J]. 沈光來,孫世彧,陳宗良. 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 2014(01)
[4]丙烯酸聚氨酯涂層的紫外老化行為[J]. 耿舒,高瑾,李曉剛,趙泉林.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2009(06)
[5]不同地區(qū)大氣曝曬對涂層耐蝕性能的影響 I.丙烯酸聚氨酯涂層[J]. 鄧洪達,張三平,楊麗霞.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2007(05)
[6]用EIS法研究丙烯酸聚氨酯涂層的光老化性能[J]. 鄭天亮,張華,王軒,王月紅,張璋. 航空學報. 2007(03)
[7]水、氯離子在丙烯酸聚氨酯涂層中的擴散傳輸行為[J]. 楊麗霞,李曉剛,程學群,鄧洪達,張三平,林安.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2006(01)
本文編號:3587256
【文章來源】:材料保護. 2020,5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丙烯酸聚氨酯涂層不同試驗時間的SEM形貌4 000×
丙烯酸聚氨酯防護涂層在自然暴露試驗過程中的紅外光譜變化見圖2。由圖2可知,試驗前后防護涂層中在3 350 cm-1處寬吸收峰是由含締合氫鍵的O-H和N-H伸縮振動吸收峰部分重疊形成的;2 850 cm-1處的吸收峰是次甲基-CH2-的伸縮振動峰,經(jīng)過12個月戶外老化后吸收峰減弱,表明含-CH2-基團的長鏈發(fā)生裂解;自然環(huán)境試驗12個月后,1 720 cm-1處氨基甲酸酯基團-NHCOO-中羰基-C=O的吸收振動峰減弱,1 532,1 445 cm-1處仲胺-NH-吸收振動峰減弱,1 602 cm-1處-NH2伯胺吸收峰變強,1 013 cm-1處的特征-C-O吸收峰增強。紅外結果表明經(jīng)過12個月西沙永興島戶外老化后,防護涂層中-CH2-長鏈發(fā)生部分斷裂,涂層固化基團氨基甲酸酯發(fā)生斷裂形成-NH2和羧酸基團。
采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對丙烯酸聚氨酯防護涂層中C、N、O原子濃度及C價態(tài)進行分析,測試結果見圖3、表3。自然環(huán)境試驗中防護涂層光氧老化產(chǎn)生含氧基團,導致O原子濃度升高,由表3可知C/O比由初始的2.86降為1.96,這與ATR-FTIR分析結果一致。為進一步了解丙烯酸聚氨酯防護涂層的老化過程,采用XPS peak分峰軟件對C1s進行分峰擬合分析,見圖4和表4。由圖4、表4可知,未老化的丙烯酸聚氨酯防護涂層C1s譜由4個特征峰組成,分別是284.79 eV的C-H和C-C特征峰、285.37 eV處C-N和C-H特征峰、286.69eV處C-O特征峰和288.71 eV處的C=O特征峰。西沙永興島戶外自然環(huán)境試驗12個月后,丙烯酸聚氨酯防護涂層C1s譜依舊由4個峰組成,分別是284.62eV(C-H、C-C)、285.17 eV(C-N、C-H)、286.47 eV(C-O)和288.69 eV(C=O)。自然環(huán)境試驗12個月致使防護涂層中C-O所占百分比由29.01%下降12.81%,C=O所占百分比由5.65%升高至8.07%,推測聚氨酯固化基團-NHCOO-中的C-O基團發(fā)生斷裂后形成了C=O。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模擬海洋大氣環(huán)境下鋁合金表面鋅黃環(huán)氧底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涂層體系失效過程研究[J]. 胡明濤,鞠鵬飛,左禹,唐聿明,趙旭輝,亓麗麗. 表面技術. 2018(05)
[2]丙烯酸聚氨酯涂層耐老化性能指標的數(shù)學模型[J]. 何德良,張瑞,雷輝斌,鄭敏聰,張心華,陳曉春.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12)
[3]聚氨酯老化機理與研究方法進展[J]. 沈光來,孫世彧,陳宗良. 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 2014(01)
[4]丙烯酸聚氨酯涂層的紫外老化行為[J]. 耿舒,高瑾,李曉剛,趙泉林.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2009(06)
[5]不同地區(qū)大氣曝曬對涂層耐蝕性能的影響 I.丙烯酸聚氨酯涂層[J]. 鄧洪達,張三平,楊麗霞.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2007(05)
[6]用EIS法研究丙烯酸聚氨酯涂層的光老化性能[J]. 鄭天亮,張華,王軒,王月紅,張璋. 航空學報. 2007(03)
[7]水、氯離子在丙烯酸聚氨酯涂層中的擴散傳輸行為[J]. 楊麗霞,李曉剛,程學群,鄧洪達,張三平,林安.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2006(01)
本文編號:35872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35872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