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鍍膜彈丸撞擊法評價界面結合性能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2-09 18:11
針對基體/涂層材料被廣泛應用而評價其結合性能的方法較局限的現(xiàn)狀,采用了新型的前端鍍膜彈丸撞擊評價法,并對該動態(tài)測量方法進行分析與研究。 首先,對一維彈性應力波的傳播規(guī)律進行分析,根據新型鍍膜彈丸撞擊基體/涂層試樣的過程,建立物理幾何模型并進行合理假設,運用應力波理論推導出涂層自由面的應力及界面法向應力的計算公式。以鋼基體/鎳涂層試件為實例,計算分析彈丸前端薄膜與基體聲阻抗比對產生的界面應力的影響;并采用自制圓柱體尼龍彈丸,其前端薄膜的材料與基體相似,通過控制彈道槍的用藥量來調節(jié)彈丸的發(fā)射速度,驗證了此方法能產生足夠大的沖擊波使涂層發(fā)生剝落。然后,結合非線性有限元程序ANSYS/LS-DYNA分析當彈丸頭部形狀、撞擊傾角、前端薄膜材料及厚度等參數變化時,界面應力的分布情況及切向應力的變化趨勢。此外,還針對陶瓷涂層的特點,分析不同類別的脆性涂層/基體的界面應力狀況。與理論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做出相應的分析說明。最后,根據彈丸撞擊法高頻響的特點,提出測量系統(tǒng)的設計,即在涂層側粘貼高頻響的PVDF壓電傳感器,把示波器獲得的波形曲線換算成涂層面受到的應力,基于此應力與界面應力的關系,可得界面...
【文章頁數】: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1 緒論
1.1 背景及意義
1.2 基體與涂層結合性能的研究概況
1.2.1 能量法
1.2.2 物理載荷法
1.3 本文主要工作內容
2 應力波理論分析
2.1 引言
2.2 應力波的基本概念
2.3 理想狀態(tài)的波動方程
2.4 波在不同介質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2.5 小結
3 前端鍍膜彈丸撞擊法理論分析
3.1 鍍膜彈丸撞擊法原理介紹
3.2 鍍膜彈丸撞擊法應力波傳播過程分析
3.3 鋼基體/鎳涂層算例分析
3.4 方法可行性試驗
3.5 小結
4 前端鍍膜彈丸撞擊法數值模擬分析
4.1 ANSYS/LS-DYNA介紹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有限元空間離散化
4.2.2 應力計算方程
4.2.3 接觸的定義與控制
4.3 彈丸頭部形狀對界面應力的影響
4.3.1 幾何模型及基本假設
4.3.2 材料模型及狀態(tài)方程
4.3.3 數值模擬結果分析
4.4 非垂直撞擊數值模擬分析
4.4.1 非垂直撞擊的理論分析
4.4.2 材料模型
4.4.3 不同傾角的仿真結果分析
4.5 垂直撞擊陶瓷涂層/基本的數值模擬分析
4.5.1 陶瓷材料
4.5.2 材料模型及參數
4.5.3 彈丸薄膜厚度對界面應力的影響
4.5.4 不同陶瓷涂層結合強度仿真分析
4.6 總結與分析
5 PVDF壓電傳感器的應用及測試系統(tǒng)的設計
5.1 引言
5.2 PVDF壓電傳感器在動態(tài)測量中的應用
5.3 PVDF壓電傳感器測試方法及物理參數
5.4 使用方法及顯示設備
5.5 自由面應力與界面應力的關系
5.6 本章小結
6 總結
6.1 全文工作總結
6.2 前景展望與探討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復合彈丸撞擊涂層鋼板的力學過程研究[J]. 張強,吳志林. 計算機仿真. 2012(08)
[2]基于LS-DYNA的復合材料層合板低速沖擊損傷研究[J]. 劉玄,張曉晴.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2(12)
[3]基于PVDF壓電材料的壓力傳感器設計[J]. 韓冰,王越,孟繁浩,張濤. 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 2012(02)
[4]側面壓入法評價涂層界面結合性能的影響因素[J]. 張凱亮,陳光南,張坤,吳臣武,羅耕星,王秀鳳. 材料熱處理學報. 2012(03)
[5]柱殼結構的彌散效應及對應力波的削弱作用[J]. 高光發(fā),李永池,趙凱,龐有超. 振動與沖擊. 2011(12)
[6]噴涂層結合強度測量方法的研究現(xiàn)狀[J]. 宋亞南,徐濱士,王海斗,樸鐘宇. 工程與試驗. 2011(04)
[7]薄膜彈丸對涂層基體沖擊的界面結合強度分析[J]. 吳志林,張強.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1(34)
[8]基于ANSYS/LS-DYNA的彈體侵徹鋼板研究[J]. 張志飛,范錦彪,王燕. 計算機測量與控制. 2011(02)
[9]PVDF壓力傳感器標定及在激光推進實驗中的應用[J]. 崔村燕,洪延姬,李修乾,何國強. 爆炸與沖擊. 2011(01)
[10]應力波作用下巖石聲發(fā)射實驗研究[J]. 萬國香,王其勝,李夕兵. 振動與沖擊. 2011(01)
博士論文
[1]界面斷裂韌性與膜基結合性能關系的研究[D]. 聶璞林.上海交通大學 2009
[2]動能彈在不同材料靶體中的侵徹行為研究[D]. 何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金屬涂層結合性能的復合彈丸撞擊方法研究[D]. 張強.南京理工大學 2012
[2]彈丸正撞擊下纖維增強樹脂基層合板破壞模式的理論和數值研究[D]. 覃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09
[3]碰撞沖擊力的數值計算與測試方法研究[D]. 王俊峰.上海交通大學 2007
[4]陶瓷/金屬梯度耐磨涂層的應力分析[D]. 曾慶東.武漢理工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715129
【文章頁數】: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1 緒論
1.1 背景及意義
1.2 基體與涂層結合性能的研究概況
1.2.1 能量法
1.2.2 物理載荷法
1.3 本文主要工作內容
2 應力波理論分析
2.1 引言
2.2 應力波的基本概念
2.3 理想狀態(tài)的波動方程
2.4 波在不同介質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2.5 小結
3 前端鍍膜彈丸撞擊法理論分析
3.1 鍍膜彈丸撞擊法原理介紹
3.2 鍍膜彈丸撞擊法應力波傳播過程分析
3.3 鋼基體/鎳涂層算例分析
3.4 方法可行性試驗
3.5 小結
4 前端鍍膜彈丸撞擊法數值模擬分析
4.1 ANSYS/LS-DYNA介紹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有限元空間離散化
4.2.2 應力計算方程
4.2.3 接觸的定義與控制
4.3 彈丸頭部形狀對界面應力的影響
4.3.1 幾何模型及基本假設
4.3.2 材料模型及狀態(tài)方程
4.3.3 數值模擬結果分析
4.4 非垂直撞擊數值模擬分析
4.4.1 非垂直撞擊的理論分析
4.4.2 材料模型
4.4.3 不同傾角的仿真結果分析
4.5 垂直撞擊陶瓷涂層/基本的數值模擬分析
4.5.1 陶瓷材料
4.5.2 材料模型及參數
4.5.3 彈丸薄膜厚度對界面應力的影響
4.5.4 不同陶瓷涂層結合強度仿真分析
4.6 總結與分析
5 PVDF壓電傳感器的應用及測試系統(tǒng)的設計
5.1 引言
5.2 PVDF壓電傳感器在動態(tài)測量中的應用
5.3 PVDF壓電傳感器測試方法及物理參數
5.4 使用方法及顯示設備
5.5 自由面應力與界面應力的關系
5.6 本章小結
6 總結
6.1 全文工作總結
6.2 前景展望與探討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復合彈丸撞擊涂層鋼板的力學過程研究[J]. 張強,吳志林. 計算機仿真. 2012(08)
[2]基于LS-DYNA的復合材料層合板低速沖擊損傷研究[J]. 劉玄,張曉晴.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2(12)
[3]基于PVDF壓電材料的壓力傳感器設計[J]. 韓冰,王越,孟繁浩,張濤. 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 2012(02)
[4]側面壓入法評價涂層界面結合性能的影響因素[J]. 張凱亮,陳光南,張坤,吳臣武,羅耕星,王秀鳳. 材料熱處理學報. 2012(03)
[5]柱殼結構的彌散效應及對應力波的削弱作用[J]. 高光發(fā),李永池,趙凱,龐有超. 振動與沖擊. 2011(12)
[6]噴涂層結合強度測量方法的研究現(xiàn)狀[J]. 宋亞南,徐濱士,王海斗,樸鐘宇. 工程與試驗. 2011(04)
[7]薄膜彈丸對涂層基體沖擊的界面結合強度分析[J]. 吳志林,張強.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1(34)
[8]基于ANSYS/LS-DYNA的彈體侵徹鋼板研究[J]. 張志飛,范錦彪,王燕. 計算機測量與控制. 2011(02)
[9]PVDF壓力傳感器標定及在激光推進實驗中的應用[J]. 崔村燕,洪延姬,李修乾,何國強. 爆炸與沖擊. 2011(01)
[10]應力波作用下巖石聲發(fā)射實驗研究[J]. 萬國香,王其勝,李夕兵. 振動與沖擊. 2011(01)
博士論文
[1]界面斷裂韌性與膜基結合性能關系的研究[D]. 聶璞林.上海交通大學 2009
[2]動能彈在不同材料靶體中的侵徹行為研究[D]. 何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金屬涂層結合性能的復合彈丸撞擊方法研究[D]. 張強.南京理工大學 2012
[2]彈丸正撞擊下纖維增強樹脂基層合板破壞模式的理論和數值研究[D]. 覃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09
[3]碰撞沖擊力的數值計算與測試方法研究[D]. 王俊峰.上海交通大學 2007
[4]陶瓷/金屬梯度耐磨涂層的應力分析[D]. 曾慶東.武漢理工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7151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3715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