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引信的懸停直升機旋翼回波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18 08:49
為解決PD引信對懸停直升機的探測問題,文中根據典型防空導彈PD引信和直升機旋翼運動特點,推導并建立了PD引信的懸停直升機旋翼回波數學模型,結合短時傅里葉時頻域分析技術對仿真結果進行分析,得到了懸停直升機旋翼的時頻特性。對比外場試驗數據,仿真數據與試驗數據相一致,理論模型得到驗證,為后期的引信對直升機的啟動特性研究奠定基礎。
【文章來源】:彈箭與制導學報. 2020,40(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3 頁
【部分圖文】:
引信與旋翼相對位置
圖1 引信與旋翼相對位置防空導彈無線電引信結構布局和天線方向圖如圖2所示。主副瓣天線增益可達30 dB以上,故引信的目標回波能量主要由引信天線主瓣提供,副瓣進入的信號可忽略不計;同時引信天線主瓣寬度一般為5°,且引信工作于近場,只能對旋翼進行局部照射。故式(3)的積分形式可等效為引信天線主瓣照射區(qū)域的點源回波模型,即
數字仿真模型如圖3所示,引信位于F點,彈軸指向FO方向;直升機懸停于原點正上方Q,高度為H;AB為等效的雙旋翼直升機長度,旋翼以順時針旋轉(俯視);θ為引信主波束傾角;Rc為引信至直升機的水平距離。以某型雙旋翼無人直升機為例,旋翼直徑6.2 m,轉速frot=8.9 r/s (旋轉周期112 ms)。引信主波束傾角60°,波束寬度5°。設定直升機懸停在距引信正前方7.5 m處,懸停高度10 m,使得旋翼的兩個翼尖A和B落在引信探測錐面上。同時將旋翼量化為1 001個各向同性的同強度散射點,則旋翼每個點P(x0,y0,z0)繞著Z軸旋轉瞬時時刻的坐標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時域回波相關性特征的飛機目標分類方法[J]. 杜蘭,李林森,李瑋璐,王寶帥,史蕙若. 雷達學報. 2015(06)
[2]直升機旋翼回波特性建模[J]. 朱迪. 上海航天. 2009(05)
[3]低分辨雷達螺旋槳飛機回波調制特性的研究[J]. 丁建江,張賢達.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03(04)
[4]懸停直升機檢測問題研究[J]. 湯子躍,王永良,蔣興舟. 現(xiàn)代雷達. 2000(01)
本文編號:3542051
【文章來源】:彈箭與制導學報. 2020,40(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3 頁
【部分圖文】:
引信與旋翼相對位置
圖1 引信與旋翼相對位置防空導彈無線電引信結構布局和天線方向圖如圖2所示。主副瓣天線增益可達30 dB以上,故引信的目標回波能量主要由引信天線主瓣提供,副瓣進入的信號可忽略不計;同時引信天線主瓣寬度一般為5°,且引信工作于近場,只能對旋翼進行局部照射。故式(3)的積分形式可等效為引信天線主瓣照射區(qū)域的點源回波模型,即
數字仿真模型如圖3所示,引信位于F點,彈軸指向FO方向;直升機懸停于原點正上方Q,高度為H;AB為等效的雙旋翼直升機長度,旋翼以順時針旋轉(俯視);θ為引信主波束傾角;Rc為引信至直升機的水平距離。以某型雙旋翼無人直升機為例,旋翼直徑6.2 m,轉速frot=8.9 r/s (旋轉周期112 ms)。引信主波束傾角60°,波束寬度5°。設定直升機懸停在距引信正前方7.5 m處,懸停高度10 m,使得旋翼的兩個翼尖A和B落在引信探測錐面上。同時將旋翼量化為1 001個各向同性的同強度散射點,則旋翼每個點P(x0,y0,z0)繞著Z軸旋轉瞬時時刻的坐標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時域回波相關性特征的飛機目標分類方法[J]. 杜蘭,李林森,李瑋璐,王寶帥,史蕙若. 雷達學報. 2015(06)
[2]直升機旋翼回波特性建模[J]. 朱迪. 上海航天. 2009(05)
[3]低分辨雷達螺旋槳飛機回波調制特性的研究[J]. 丁建江,張賢達.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03(04)
[4]懸停直升機檢測問題研究[J]. 湯子躍,王永良,蔣興舟. 現(xiàn)代雷達. 2000(01)
本文編號:35420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354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