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甲彈對目標坦克穿甲能力仿真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8 16:15
為建立坦克炮對裝甲類目標的毀傷概率模型,研究命中前提下穿甲彈彈丸對目標坦克裝甲的擊穿能力,以某型坦克不同方向上的裝甲暴露情況為例,建立了彈丸侵徹模型以及彈目運動關(guān)系模型,通過Matlab數(shù)值仿真和理論計算,得到彈丸命中條件下,目標坦克不同方向上的整體擊穿概率隨著目標運動方向與彈丸運動方向的反向延長線所成夾角θ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各個區(qū)域擊穿概率最大時的θ角取值范圍,對實現(xiàn)彈丸對裝甲目標的有效打擊具有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
【文章來源】:火力與指揮控制. 2020,4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裝甲目標擊穿概率計算基本模型圖
根據(jù)余弦定理,可以得到彈丸與目標運動的速度和v(最終著速)以及夾角β滿足:此時,β角也是彈丸對坦克正面區(qū)域的侵徹角,顯然,β角與θ角是同向變化的,即β角隨著θ角的增大而增大。當(dāng)θ取不同的值時,目標的受彈面也會不同:
2.1 坦克正面區(qū)域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θ角的增大,彈丸對坦克正面的綜合擊穿概率減小。這是因為θ角越小,彈丸的侵徹角β也會越小,彈丸侵徹深度越深,穿透裝甲的能力越強,使得坦克目標正面綜合擊穿概率越大且pHmax=0.940 1。對于坦克目標正面不同的區(qū)域,車體前上部分和炮塔部分裝甲不能完全被穿透,因此,車體前上部分被擊穿的概率最小。當(dāng)θ角小于某個臨界值(車體前下:θ≤55.9°,履帶:θ≤80.6°),穿甲彈彈丸能擊穿該部位,擊穿概率就不再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易碎穿甲彈破碎機理分析[J]. 華志敏,沈培輝,章程浩,劉鐵磊. 兵器裝備工程學(xué)報. 2018(10)
[2]裝甲車輛人機工效一體化仿真方法研究[J]. 劉維平,聶俊峰,劉西俠,金毅,傅斌賀.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8(07)
[3]復(fù)雜艦船目標毀傷評估模型建立方法研究[J]. 馬曉明,晏衛(wèi)東,劉延青.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8(07)
[4]復(fù)合材料在坦克裝甲車輛上的應(yīng)用分析[J]. 付華彪,譚昕龍. 中國高新科技. 2018(02)
[5]主戰(zhàn)坦克火力、機動和防護性能與主要總體尺寸的關(guān)系研究[J]. 毛明,馬士奔,黃詩喆. 兵工學(xué)報. 2017(07)
[6]基于IDEA模型的坦克性能指標需求方案有效性分析[J]. 徐亞軍,侯勝高,肖慧鑫.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7(05)
[7]某型坦克炮常規(guī)彈藥高原環(huán)境下打擊效能試驗[J]. 王兆祥,常穎,付昭旺,曹營軍.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7(05)
[8]著靶攻角對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侵徹性能的影響[J]. 李建飛,趙太勇,陳智剛,王堅茹,印立魁,付建平. 兵工學(xué)報. 2016(S2)
[9]復(fù)雜目標毀傷效果評估關(guān)鍵問題分析[J]. 肖海,劉新學(xué),李亞雄,武健.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6(12)
[10]裝甲與反裝甲彈藥的較量(下)[J]. 熊佳. 坦克裝甲車輛. 2016(15)
碩士論文
[1]單點起爆雙模成型裝藥作用機理及對坦克毀傷效能研究[D]. 周歡.南京理工大學(xué) 2015
本文編號:3236980
【文章來源】:火力與指揮控制. 2020,4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裝甲目標擊穿概率計算基本模型圖
根據(jù)余弦定理,可以得到彈丸與目標運動的速度和v(最終著速)以及夾角β滿足:此時,β角也是彈丸對坦克正面區(qū)域的侵徹角,顯然,β角與θ角是同向變化的,即β角隨著θ角的增大而增大。當(dāng)θ取不同的值時,目標的受彈面也會不同:
2.1 坦克正面區(qū)域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θ角的增大,彈丸對坦克正面的綜合擊穿概率減小。這是因為θ角越小,彈丸的侵徹角β也會越小,彈丸侵徹深度越深,穿透裝甲的能力越強,使得坦克目標正面綜合擊穿概率越大且pHmax=0.940 1。對于坦克目標正面不同的區(qū)域,車體前上部分和炮塔部分裝甲不能完全被穿透,因此,車體前上部分被擊穿的概率最小。當(dāng)θ角小于某個臨界值(車體前下:θ≤55.9°,履帶:θ≤80.6°),穿甲彈彈丸能擊穿該部位,擊穿概率就不再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易碎穿甲彈破碎機理分析[J]. 華志敏,沈培輝,章程浩,劉鐵磊. 兵器裝備工程學(xué)報. 2018(10)
[2]裝甲車輛人機工效一體化仿真方法研究[J]. 劉維平,聶俊峰,劉西俠,金毅,傅斌賀.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8(07)
[3]復(fù)雜艦船目標毀傷評估模型建立方法研究[J]. 馬曉明,晏衛(wèi)東,劉延青.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8(07)
[4]復(fù)合材料在坦克裝甲車輛上的應(yīng)用分析[J]. 付華彪,譚昕龍. 中國高新科技. 2018(02)
[5]主戰(zhàn)坦克火力、機動和防護性能與主要總體尺寸的關(guān)系研究[J]. 毛明,馬士奔,黃詩喆. 兵工學(xué)報. 2017(07)
[6]基于IDEA模型的坦克性能指標需求方案有效性分析[J]. 徐亞軍,侯勝高,肖慧鑫.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7(05)
[7]某型坦克炮常規(guī)彈藥高原環(huán)境下打擊效能試驗[J]. 王兆祥,常穎,付昭旺,曹營軍.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7(05)
[8]著靶攻角對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侵徹性能的影響[J]. 李建飛,趙太勇,陳智剛,王堅茹,印立魁,付建平. 兵工學(xué)報. 2016(S2)
[9]復(fù)雜目標毀傷效果評估關(guān)鍵問題分析[J]. 肖海,劉新學(xué),李亞雄,武健.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6(12)
[10]裝甲與反裝甲彈藥的較量(下)[J]. 熊佳. 坦克裝甲車輛. 2016(15)
碩士論文
[1]單點起爆雙模成型裝藥作用機理及對坦克毀傷效能研究[D]. 周歡.南京理工大學(xué) 2015
本文編號:32369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323698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