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紅外復合導引頭協同抗干擾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3 11:40
多模復合制導是現代導引頭的發(fā)展方向。利用雷達傳感器測得的精確距離數據和紅外傳感器測得的精確角度數據進行融合能夠大幅度提高導引頭的制導精度,紅外成像傳感器又比點源型傳感器具備更好的目標識別能力;雷達與紅外在電磁頻譜上相距較遠,同時對雷達和紅外傳感器進行干擾難度非常大。因此,雷達/紅外成像復合制導成為反艦導彈的首選末制導方式,本文針對反艦導彈跟蹤艦船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干擾,對雷達和紅外成像觀測數據進行融合研究來達到協同抗干擾的目的。本文首先對反艦導彈雷達/紅外復合導引頭面臨的干擾進行分析,從干擾原理、干擾實施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其次,針對雷達/紅外復合導引頭信息融合技術進行研究,對信息融合的分類、流程以及算法進行詳細論述,設計出利用分布式結構對雷達/紅外成像復合導引頭的特征層數據進行融合的方案,通過仿真比較得出了信息融合的最優(yōu)算法,即利用修正的K近鄰域航跡關聯算法對局部航跡進行關聯,利用協方差加權航跡融合算法進行航跡融合;最后,提出了一種雷達/紅外成像復合導引頭協同抗干擾算法,即航跡關聯后,利用目標狀態(tài)殘差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判斷來檢測干擾,利用局部航跡質量評價來判斷受擾傳感器,通過重新建立局...
【文章來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符號對照表
縮略語對照表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雷達/紅外復合技術發(fā)展現狀及趨勢
1.3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介紹
第二章 反艦導彈雷達/紅外成像復合導引頭面臨的干擾分析
2.1 弦外無源電磁干擾
2.1.1 箔條干擾
2.1.2 角反射器干擾
2.1.3 龍伯透鏡反射器干擾
2.2 弦外有源電磁干擾
2.2.1 懸停式弦外有源電磁干擾
2.2.2 拖曳式弦外有源電磁干擾
2.2.3 漂浮式弦外有源電磁干擾
2.3 弦外有源紅外干擾
2.3.1 紅外誘餌彈
2.3.2 紅外干擾機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雷達/紅外復合導引頭信息融合技術
3.1 信息融合概述
3.2 信息融合分類
3.2.1 信息抽象程度劃分
3.2.2 融合結構劃分
3.2.3 數據類型劃分
3.3 信息融合流程
3.4 雷達/紅外復合導引頭信息融合算法
3.4.1 數據配準
3.4.2 航跡關聯
3.4.3 航跡融合
3.4.4 仿真驗證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反艦導彈雷達/紅外成像復合導引頭抗干擾技術
4.1 雷達/紅外成像復合導引頭協同抗干擾過程
4.2 局部航跡跟蹤
4.2.1 局部航跡起始及管理方法
4.2.2 濾波跟蹤算法
4.2.3 仿真驗證
4.3 干擾檢測
4.3.1 干擾存在性檢測
4.3.2 判定受擾傳感器及抗干擾
4.4 仿真驗證
4.4.1 反艦導彈遭遇面源型紅外干擾
4.4.2 反艦導彈遭遇弦外有源電磁干擾
4.4.3 結論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紅外誘餌對抗技術的發(fā)展動向與分析[J]. 李朝榮,郭寶錄,李永,李寶寧. 艦船電子工程. 2014(09)
[2]光電對抗中的干擾技術及趨勢[J]. 宋炯生. 電子世界. 2014(02)
[3]海上雷達干擾中的無源干擾技術探討[J]. 陳祥輝. 電子世界. 2013(18)
[4]基于對抗模擬的箔條質心干擾決策計算方法[J]. 樊博.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3(07)
[5]艦載舷外有源誘餌載荷動態(tài)干擾效果仿真試驗系統(tǒng)設計[J]. 黃文亮,劉麗明,顧振杰. 艦船電子對抗. 2013(02)
[6]主動雷達/紅外成像復合制導關鍵技術[J]. 王學偉,徐慶九. 光電技術應用. 2012(01)
[7]彈上導引頭信息對抗技術概述[J]. 陳西宏,胡茂凱,薛倫生. 飛航導彈. 2012(01)
[8]雷艇信息融合技術[J]. 宋明玉. 艦船電子工程. 2009(12)
[9]艦載舷外雷達誘餌布放可行性方案[J]. 任智敏,王燁,李云峰. 四川兵工學報. 2008(05)
[10]復合制導技術的現狀與發(fā)展[J]. 徐春夷. 制導與引信. 2008(01)
博士論文
[1]反艦導彈雷達導引頭抗舷外干擾技術研究[D]. 來慶福.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對反艦導彈末制導雷達的干擾技術研究[D]. 顧燕飛.江蘇科技大學 2012
[2]利用慣導信息的反艦導彈抗干擾方法[D]. 付海波.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0
[3]基于多類特征融合的步態(tài)識別算法[D]. 紀陽陽.山東大學 2010
[4]航跡融合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D]. 羅琳玲.電子科技大學 2009
[5]多模復合制導信息融合技術研究[D]. 江源源.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7
[6]基于數據融合的網絡安全態(tài)勢定量感知方法研究[D]. 梁穎.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54919
【文章來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符號對照表
縮略語對照表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雷達/紅外復合技術發(fā)展現狀及趨勢
1.3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介紹
第二章 反艦導彈雷達/紅外成像復合導引頭面臨的干擾分析
2.1 弦外無源電磁干擾
2.1.1 箔條干擾
2.1.2 角反射器干擾
2.1.3 龍伯透鏡反射器干擾
2.2 弦外有源電磁干擾
2.2.1 懸停式弦外有源電磁干擾
2.2.2 拖曳式弦外有源電磁干擾
2.2.3 漂浮式弦外有源電磁干擾
2.3 弦外有源紅外干擾
2.3.1 紅外誘餌彈
2.3.2 紅外干擾機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雷達/紅外復合導引頭信息融合技術
3.1 信息融合概述
3.2 信息融合分類
3.2.1 信息抽象程度劃分
3.2.2 融合結構劃分
3.2.3 數據類型劃分
3.3 信息融合流程
3.4 雷達/紅外復合導引頭信息融合算法
3.4.1 數據配準
3.4.2 航跡關聯
3.4.3 航跡融合
3.4.4 仿真驗證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反艦導彈雷達/紅外成像復合導引頭抗干擾技術
4.1 雷達/紅外成像復合導引頭協同抗干擾過程
4.2 局部航跡跟蹤
4.2.1 局部航跡起始及管理方法
4.2.2 濾波跟蹤算法
4.2.3 仿真驗證
4.3 干擾檢測
4.3.1 干擾存在性檢測
4.3.2 判定受擾傳感器及抗干擾
4.4 仿真驗證
4.4.1 反艦導彈遭遇面源型紅外干擾
4.4.2 反艦導彈遭遇弦外有源電磁干擾
4.4.3 結論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紅外誘餌對抗技術的發(fā)展動向與分析[J]. 李朝榮,郭寶錄,李永,李寶寧. 艦船電子工程. 2014(09)
[2]光電對抗中的干擾技術及趨勢[J]. 宋炯生. 電子世界. 2014(02)
[3]海上雷達干擾中的無源干擾技術探討[J]. 陳祥輝. 電子世界. 2013(18)
[4]基于對抗模擬的箔條質心干擾決策計算方法[J]. 樊博.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3(07)
[5]艦載舷外有源誘餌載荷動態(tài)干擾效果仿真試驗系統(tǒng)設計[J]. 黃文亮,劉麗明,顧振杰. 艦船電子對抗. 2013(02)
[6]主動雷達/紅外成像復合制導關鍵技術[J]. 王學偉,徐慶九. 光電技術應用. 2012(01)
[7]彈上導引頭信息對抗技術概述[J]. 陳西宏,胡茂凱,薛倫生. 飛航導彈. 2012(01)
[8]雷艇信息融合技術[J]. 宋明玉. 艦船電子工程. 2009(12)
[9]艦載舷外雷達誘餌布放可行性方案[J]. 任智敏,王燁,李云峰. 四川兵工學報. 2008(05)
[10]復合制導技術的現狀與發(fā)展[J]. 徐春夷. 制導與引信. 2008(01)
博士論文
[1]反艦導彈雷達導引頭抗舷外干擾技術研究[D]. 來慶福.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對反艦導彈末制導雷達的干擾技術研究[D]. 顧燕飛.江蘇科技大學 2012
[2]利用慣導信息的反艦導彈抗干擾方法[D]. 付海波.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0
[3]基于多類特征融合的步態(tài)識別算法[D]. 紀陽陽.山東大學 2010
[4]航跡融合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D]. 羅琳玲.電子科技大學 2009
[5]多模復合制導信息融合技術研究[D]. 江源源.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7
[6]基于數據融合的網絡安全態(tài)勢定量感知方法研究[D]. 梁穎.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549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295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