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載荷快速連接結構設計及有限元分析
【學位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TJ760.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研究目的和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緊固件連接方式現(xiàn)狀
1.2.2 結構鎖連接方式現(xiàn)狀
1.3 課題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2章 有效載荷快速連接環(huán)境分析
2.1 有效載荷快速維護技術
2.2 有效載荷部署平臺
2.2.1 水平部署方式和豎直部署方式
2.2.2 快速維護系統(tǒng)輔助工裝設備
2.3 有效載荷快速更換作業(yè)裝配路徑設計
2.3.1 豎直部署方式裝配路徑設計
2.3.2 水平部署方式裝配路徑設計
2.4 有效載荷快速維護結構設計參數(shù)提取
2.4.1 載荷支座安裝環(huán)境及尺寸邊界
2.4.2 結構靜力學載荷工況提取
2.4.3 附加設計指標
2.5 設計優(yōu)化原則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有效載荷支座快速連接結構設計
3.1 螺栓連接形式支座維護難點
3.2 結構承載區(qū)域劃分
3.3 有效載荷分體結構設計
3.3.1 斜楔過盈面設計
3.3.2 快速裝卸螺栓設計
3.4 新型快速連接支座整體結構小結
3.5 理論裝配時間計算分析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快速連接支座有限元分析及優(yōu)化
4.1 引言
4.2 材料的選取
4.3 靜力學分析理論
4.4 靜力學仿真分析
4.4.1 輸入條件
4.4.2 約束條件
4.4.3 分析結果
4.5 滑槽部分結構尺寸優(yōu)化
4.5.1 參數(shù)化設計及多目標優(yōu)化理論
4.5.2 Creo與Workbench聯(lián)合仿真優(yōu)化
4.5.3 優(yōu)化約束條件加載
4.5.4 優(yōu)化結果數(shù)據(jù)分析
4.6 有效載荷支座振動特性分析
4.7 振動特性分析理論
4.8 振動特性分析
4.8.1 輸入條件
4.8.2 約束條件
4.9 模態(tài)分析
4.10 諧響應分析
4.11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專利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向陽;;第三種有效載荷助推艙面臨最后設計評定[J];國外導彈與宇航;1983年05期
2 J.C.Chen;于海昌;;用剛體界面加速度估算有效載荷的載荷[J];國外導彈與航天運載器;1988年10期
3 張磊;廖一寰;唐國金;;在軌發(fā)射有效載荷動力學仿真[J];彈箭與制導學報;2008年04期
4 ;航天飛機已接納47個有效載荷[J];國外導彈與宇航;1980年01期
5 趙曄;;航天飛機的有效載荷已排到1984年[J];國外空間動態(tài);1980年02期
6 王景泉;;微型科學衛(wèi)星的有效載荷[J];國外空間動態(tài);1990年02期
7 劉豪;;國外商業(yè)衛(wèi)星搭載有效載荷發(fā)展研究[J];國際太空;2014年01期
8 江山;德爾它4H未能將有效載荷送入軌道[J];太空探索;2005年02期
9 于藍;;印度烈火-3導彈即將服役[J];太空探索;2010年10期
10 李大耀;;談談航天器的有效載荷[J];Aerospace China;200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行毅;;我國空間有效載荷系統(tǒng)的信息基礎設施及系統(tǒng)實施[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2 胡行毅;;空間有效載荷系統(tǒng)的遠程電測試研究[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六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3 胡行毅;;空間有效載荷系統(tǒng)的電測系統(tǒng)[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7年
4 陳曉敏;安軍社;陳斌;;嫦娥二號有效載荷數(shù)據(jù)管理系統(tǒng)[A];第二十三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5 周昌義;周盛雨;孫輝先;陳曉敏;安軍社;;有效載荷配電器1553B簡易終端設計與實現(xiàn)[A];第二十三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6 曲利新;;星載有效載荷初樣質(zhì)量控制[A];中國電子學會可靠性分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選[C];2008年
7 楊秉新;李博;;21世紀初航天光學有效載荷發(fā)展動態(tài)[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孫輝先;吳季;張曉輝;代樹武;李慧軍;趙葆常;舒嶸;常進;王煥玉;任瓊英;陳曉敏;;嫦娥二號衛(wèi)星科學目標和有效載荷簡介[A];第二十三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9 胡行毅;;載人航天有效載荷系統(tǒng)電測技術的討論[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10 陳曉敏;孫輝先;;有效載荷數(shù)據(jù)管理系統(tǒng)新技術實驗[A];實踐五號衛(wèi)生空間探測與試驗成果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游本鳳;進軍載荷領域 分享誘人“蛋糕”[N];中國航天報;2014年
2 吳晶晶;減輕載荷重量是關鍵[N];人民日報;2007年
3 ;與偉大祖國同行 鑄有效載荷豐碑[N];中國航天報;2009年
4 記者 黃希;快速發(fā)展有效載荷 迎接太空經(jīng)濟時代[N];中國航天報;2008年
5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504所所長 張洪太 黨委書記 邱樂德;創(chuàng)空間飛行器有效載荷新輝煌[N];中國航天報;2006年
6 記者 何宗渝 陳玉明;嫦娥二號6種有效載荷開機工作[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7 ;創(chuàng)新鑄就有效載荷研制新豐碑[N];中國航天報;2013年
8 ;殷興良:構造快速進入空間和應用空間的能力[N];中國航天報;2001年
9 記者 余建斌;嫦娥二號六種有效載荷開機[N];人民日報;2010年
10 記者 陳立;嫦娥二號衛(wèi)星六種有效載荷開機工作[N];中國航天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趙巖;車載火箭有效載荷在轉(zhuǎn)載和起豎過程中的動力學響應[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孟博洋;有效載荷快速連接結構設計及有限元分析[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年
3 何鴻飛;有效載荷地面設備狀態(tài)檢測顯示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0年
4 劉薇;基于GA的飛行器有效載荷運控模式的優(yōu)化設計[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3年
5 姚海軍;空間有效載荷控制器的研究與設計[D];吉林大學;2007年
6 李憲強;有效載荷控制裝置存儲與控制邏輯設計[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10年
本文編號:28332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3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