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紋識別的智能槍械技術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J203
【圖文】:
過指環(huán)與霰彈獵槍的信號通信來實現(xiàn)智能識別,當指環(huán)距離槍械超過一定的范圍時,槍逡逑械內(nèi)部電子器件失效從而使得槍械無法實現(xiàn)正常射擊動作,從而喪失功能;德國研制一逡逑款Armatix邋ipl的智能槍如圖1.2所示,只有當槍和iWl腕表間的距離小于0.25m的時逡逑候才能發(fā)射,這個腕表是佩戴在槍持有者的手上的,因此避免了被偷走后被濫用的后果,逡逑同時持有者可以通過表上的定時器和PIN碼遠程讓手槍癱瘓無法正常使用;新澤西理工逡逑學院還開發(fā)一款“動態(tài)握把識別”的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智能化,該系統(tǒng)使用32個傳感器分布逡逑在握把上來測量使用者在射擊時的握力,由于每個人的握力是不同的,所以該系統(tǒng)具有逡逑較好的智能識別的功能。從這些專利看來,美國和德國的智能槍械的主要研制方向是在逡逑手槍的基礎上添加一些電子通信,然而在安全性和智能識別唯一性方面不足,因此后來逡逑出現(xiàn)了唯一性高的生物智能識別,針對這些技術開發(fā)了指紋識別等生物智能識別的方式逡逑來實現(xiàn)智能化。而國內(nèi)對智能槍械的發(fā)展比較遲,目前還鮮有這方面的相關文獻和材料。逡逑邐逡逑圖1.1邋M-2000智能霰彈獵槍邐圖1.2邋Armatix邋ipl智能槍逡逑1.2.2指紋識別的技術支持及國內(nèi)外現(xiàn)狀逡逑生物識別是槍械實現(xiàn)智能化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本學位論文的研宄內(nèi)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逡逑(1)總體方案設計及內(nèi)外彈道計算逡逑根據(jù)相應指標和要求,對智能槍械進行總體方案設計,主要包括:智能槍的結構以逡逑裝填方式、指紋識別技術實現(xiàn)智能化、藍牙技術實現(xiàn)無線短距離通訊、電磁閥模擬擊逡逑等方案設計。并針對特殊使用的序貫式預裝填三連發(fā)的智能槍進行三連發(fā)內(nèi)外彈道計逡逑。逡逑(2)槍結構熱分析逡逑根據(jù)內(nèi)外彈道計算得到的溫度和傳熱系數(shù)作為熱分析的熱載荷,采用ANSYS逡逑orkbench瞬態(tài)熱仿真模塊對槍整體的熱分布進行求解,得出溫度分布圖,為電路選型逡逑電子器件布置提供參考。逡逑(3)電子器件選型及實物搭建逡逑根據(jù)相應指標要求和使用溫度要求,對指紋識別技術智能化中的智能控制器、指紋逡逑集模塊、藍牙通訊模塊中的電子器件的型號進行選型與詳細的敘述。并對這幾個模塊逡逑行實物搭建。逡逑(4)指紋識別算法研宄逡逑
2.1系統(tǒng)設計要求逡逑針對需求設計一款智能槍械,可以實現(xiàn)隱藏功能,具有體積小的特點;而且針對指逡逑紋識別需要有較高的準確率;能夠通過指紋識別的方式來確定使用者是否擁有射擊權逡逑限;實現(xiàn)識別和射擊兩部分分開使用,兩模塊采用無線通訊。由于使用場合的特殊性對逡逑智能槍提出以下要求:逡逑(1)槍械尺寸要求為l00X15X15mm;逡逑(2)有效殺傷距離10m;逡逑(3)識別速度<ls;逡逑(4)拒真率<0.1邋%;逡逑(5)認假率<0.001%;逡逑(6)有效通訊距離不小于6m。逡逑2.2武器系統(tǒng)設計逡逑由于設計指標尺寸較小,因此擬采用類似于“金屬風暴”中的序貫式預裝填彈藥系逡逑統(tǒng)的結構方案。整個系統(tǒng)由槍管、子彈、發(fā)射藥等部分組成,結構示意圖如圖2.1所示。逡逑廠堵頭邋彈九藥室槍管逡逑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漢英;周劍勛;;一種新的指紋圖像分割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4年06期
2 魏軍;任曉乾;欒蘭;;最佳閾值選擇的方法及在圖像處理中的應用[J];數(shù)字技術與應用;2014年01期
3 袁東鋒;杜恒;秦小鐵;;基于三角形局部特征點模型指紋匹配算法[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2期
4 王建英;;指紋圖像特征點提取的改進算法[J];電子測試;2013年05期
5 牟少敏;杜海洋;蘇平;查緒恒;陳光藝;;一種改進的快速并行細化算法[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13年01期
6 陳剛;陳寧;曾勇;;基于鄰域搜索的OPTA指紋細化改進算法[J];計算機仿真;2012年09期
7 魏鴻磊;張文孝;華順剛;;一種采用脊線特征的指紋模糊匹配方法[J];智能系統(tǒng)學報;2012年03期
8 翟光濤;李引;;鈦合金輕質(zhì)槍管熱-結構耦合分析[J];兵工自動化;2011年07期
9 卞維新;徐德琴;;指紋圖像細化的復合式算法[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11年06期
10 張志禹;O@薇;;一種基于混合匹配的指紋識別方法[J];微型機與應用;2011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付玉虎;指紋圖像預處理與偽特征點刪除算法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2 蘭慧;變威力發(fā)射技術分析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3 付莉娜;指紋識別算法的研究與優(yōu)化[D];西安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7679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276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