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刀伺服變主軸轉速車削非圓截面元件研究
本文關鍵詞:慢刀伺服變主軸轉速車削非圓截面元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非圓車削 變主軸轉速加工 慢刀伺服 正弦截面輪廓
【摘要】:超精密非圓截面元件,如質譜儀中的雙曲面四極桿,通常采用慢刀伺服(slow tool servo,STS)車削的方法加工。然而,由于STS的帶寬較低,使得STS跟蹤目標刀具軌跡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導致被加工零件輪廓產(chǎn)生較大的形狀誤差。為了降低該誤差,作者提出一種基于STS的變主軸轉速(variable spindle speed,VSS)車削非圓截面元件的加工方法。闡述了如何根據(jù)非圓截面元件輪廓設計出相應主軸轉速的變化軌跡。為驗證所提方法的正確性,利用STS以主軸定轉速和變轉速方式分別車削了截面輪廓呈正弦變化的零件,并對刀具伺服輸入信號進行了頻譜分析。實驗結果顯示:變主軸轉速車削正弦截面零件的形狀誤差小于定主軸轉速車削。結果表明:所提出的VSS加工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車削非圓截面零件的形狀精度。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制造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制造工藝研究所;
【關鍵詞】: 非圓車削 變主軸轉速加工 慢刀伺服 正弦截面輪廓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405313)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超精密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自助項目(KF15002)
【分類號】:TG51
【正文快照】: 現(xiàn)如今,制造業(yè)對金剛石刀具車削加工非圓光學元件的需求與日俱增[1]。車削非圓光學元件要求刀具根據(jù)截面目標輪廓伺服運動。在幾十年以前,車削非圓截面零件只能通過仿形車床來實現(xiàn)。隨著數(shù)控技術的發(fā)展,快刀伺服(FTS)和慢刀伺服(STS)逐漸成為車削非圓光學元件的主流加工方法。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宇;王斌武;;偏心進給車削非圓截面零件的方法[J];煤炭技術;2006年06期
2 沈杰;李國平;韓同鵬;王路偉;;非圓截面車削系統(tǒng)的控制與仿真研究[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10年01期
3 鄧中亮,王先逵;基于傅里葉級數(shù)的非圓截面車削進給運動特征分析[J];機械工程學報;1999年02期
4 鄧中亮;非圓截面車削與進給驅動力學模型的建立[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5 鄧中亮;非圓截面工件加工法的發(fā)展[J];制造技術與機床;1996年09期
6 周華;陳英龍;張增猛;何建軍;;水輔成型非圓截面制件殘余壁厚的仿真與試驗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2010年18期
7 黃炎;長圓截面雙筒容器的應力分析[J];化工設備設計;1987年05期
8 司勇,王先逵,劉成穎,吳丹,江思敏,顏菡;非圓截面車削數(shù)控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控制[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5期
9 曹輝;要小鵬;龔偉;;非圓截面數(shù)控車削技術研究[J];制造技術與機床;2009年12期
10 陳俊華,盛剛,陳俊龍;一種簡易數(shù)控非圓截面的車削[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董倩;王成;;用Mazars損傷律估計圓截面樁的抗彎承載力[A];第十一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2002年
2 劉敏嘉;陶明德;;圓截面水槽中的表面波[A];第十六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2年
3 李自剛;李明;;具有軸承不對中故障的柔性非圓截面多轉子系統(tǒng)非線性動力學行為[A];第十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上冊[C];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曉斌;非圓截面導彈空氣動力工程估算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1年
2 徐志剛;非圓截面車削開放式數(shù)控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3 武杰;非圓截面零件加工動杰切削力建模及補償技術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3年
4 段春;非圓車削加工中高速往復進給技術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5 唐軍領;岸邊起重機圓截面桿渦激振動抑制的模擬實驗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6年
6 葛勇超;非圓截面零件的數(shù)控磨削加工研究[D];汕頭大學;2006年
7 馬高峰;岸橋圓截面桿件渦激振動的直條肋抑制模擬實驗[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8 李廣悅;圓截面鋼—混凝土-CFRP-混凝土實心組合短柱軸壓力學性能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9 李搶;非圓車削加工控制系統(tǒng)設計及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10 毛琳琳;基于ILC的典型非圓截面零件數(shù)控切削系統(tǒng)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9968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99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