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2和6061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接工藝及仿真分析
本文關鍵詞:5052和6061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接工藝及仿真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攪拌摩擦焊 鋁合金 焊接工藝 殘余應力 焊接仿真
【摘要】:攪拌摩擦焊技術是最具有潛力的固相焊接方法之一。近些年來,攪拌摩擦焊技術發(fā)展迅速,在航空、船舶、核工業(yè)和機車等很多領域獲得了廣泛運用。論文針對某高速列車用3mm的5052和4mm的6061鋁合金薄板進行了攪拌摩擦焊接研究。首先,選定了0.3 mm的壓入量,采用多組焊接工藝參數(shù)進行攪拌摩擦焊接。針對所有的FSW接頭做了常規(guī)力學性能試驗,并觀察了微觀組織。結果表明,針對3mm的5052鋁合金薄板,當攪拌頭轉速為R=1000r/min.焊接速度為v=100mm/min時接頭綜合性能較佳;4mm的6061鋁合金薄板在攪拌頭轉速R=800r/min、焊接速度為v=120mm/min時接頭性能較佳;最高抗拉強度均能達到母材強度的約90%;焊縫區(qū)硬度均低于母材,熱機影響區(qū)硬度最低。同時,選擇兩種鋁合金材料的接頭各五組測試其殘余應力,分析攪拌摩擦焊工藝參數(shù)對接頭殘余應力分布的影響。攪拌摩擦焊焊接接頭殘余應力并非對稱分布,焊縫區(qū)前進側殘余應力值要比后退側殘余應力值高;FSW接頭的縱向殘余應力值比橫向殘余應力值大得多;攪拌頭轉速越快,殘余應力越大;隨著焊接速度增大,殘余應力水平變高。針對4mm的6061鋁合金攪拌摩擦建立了一個合理的熱輸入模型,運用ANSYS Workbench仿真平臺進行有限元分析,計算攪拌摩擦焊接的溫度場及應力場分布。分析不同焊接速度和攪拌頭旋轉速度對溫度場及應力場分布的影響,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基本一致。結果表明,軸肩影響區(qū)的最高溫度約320℃,與實測結果相符,驗證了該熱源模型時合理的;焊縫區(qū)最高溫度約550℃;鋁合金薄板在厚度方向上的溫度差異不明顯;殘余應力最大值出現(xiàn)在焊縫中心,計算的應力值比實測值稍低,該焊接模型仍需進一步優(yōu)化。
【關鍵詞】:攪拌摩擦焊 鋁合金 焊接工藝 殘余應力 焊接仿真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G453.9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緒論12-21
- 1.1 引言12-13
- 1.2 攪拌摩擦焊接概述13-16
- 1.2.1 攪拌摩擦焊接原理及特點13-14
- 1.2.2 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接工藝14-15
- 1.2.3 FSW接頭分區(qū)15-16
- 1.3 焊接殘余應力16-17
- 1.3.1 焊接殘余應力的概念16
- 1.3.2 焊接殘余應力研究現(xiàn)狀16-17
- 1.4 攪拌摩擦焊接溫度場模擬17-18
- 1.5 攪拌摩擦焊研究現(xiàn)狀18-20
- 1.5.1 FSW工藝研究現(xiàn)狀19
- 1.5.2 FSW接頭性能研究現(xiàn)狀19-20
- 1.6 選題意義和研究主要內容20-21
- 第2章 試驗方法與過程21-28
- 2.1 試驗材料21
- 2.2 試驗設備與測試方法21-28
- 2.2.1 焊接設備與焊接工藝試驗21-24
- 2.2.2 焊縫檢測與常規(guī)力學性能試驗24-25
- 2.2.3 硬度試驗與微觀組織觀察25-26
- 2.2.4 焊接殘余應力測試方法26-28
- 第3章 兩種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接頭性能與組織28-52
- 3.1 焊接接頭成形及缺陷分析28-31
- 3.1.1 FSW接頭焊縫表面成形28-30
- 3.1.2 FSW接頭缺陷分析30-31
- 3.2 FSW接頭組織觀察與分析31-33
- 3.2.1 FSW接頭宏觀形貌分析31-32
- 3.2.2 FSW接頭微觀形貌分析32-33
- 3.3 FSW接頭常規(guī)力學性能33-43
- 3.3.1 FSW接頭拉伸試驗結果34-39
- 3.3.2 FSW接頭彎曲試驗結果39
- 3.3.3 FSW接頭硬度試驗結果39-43
- 3.4 FSW接頭殘余應力結果43-50
- 3.4.1 應力釋放系數(shù)的標定43-45
- 3.4.2 殘余應力測試45-48
- 3.4.3 焊接工藝對FSW殘余應力的影響48-50
- 3.5 本章小結50-52
- 第4章 鋁合金攪拌摩擦焊仿真分析52-73
- 4.1 ANSYS Workbench平臺介紹52
- 4.2 攪拌摩擦焊的ANSYS熱-應力分析原理52-58
- 4.2.1 ANSYS熱力分析原理52-54
- 4.2.2 ANSYS熱力耦合54
- 4.2.3 攪拌摩擦焊微分方程54-55
- 4.2.4 攪拌摩擦焊熱源模型55-58
- 4.3 FSW熱-應力耦合計算與分析58-68
- 4.3.1 創(chuàng)建分析項目58-59
- 4.3.2 材料定義59
- 4.3.3 建立和模型59-60
- 4.3.4 網格與結構60-61
- 4.3.5 邊界條件61
- 4.3.6 熱源加載61-62
- 4.3.7 溫度場結果與分析62-66
- 4.3.8 應力場結果與分析66-68
- 4.4 焊接參數(shù)對FSW焊接過程中溫度場及殘余應力的影響68-72
- 4.4.1 攪拌頭轉速對攪拌摩擦焊接的影響69-70
- 4.4.2 焊接速度對攪拌摩擦焊接的影響70-72
- 4.5 本章小結72-73
- 結論73-74
- 參考文獻74-78
- 致謝78-7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7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建華,姚舜,魏良武,戚新海;攪拌摩擦焊接的傳熱和力學計算模型[J];焊接學報;2000年04期
2 王德慶,劉日明,丁成鋼,劉書華;攪拌摩擦焊接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J];大連鐵道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彭成章,周鵬展,黃明輝;2024鋁合金的攪拌摩擦焊接工藝及顯微組織[J];湘潭礦業(yè)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劉小文,鄢君輝,薛朝改,段立宇;銅板攪拌摩擦焊接頭金相組織及力學性能[J];焊接學報;2003年06期
5 劉小文,薛朝改,張小劍;銅板攪拌摩擦焊接工藝優(yōu)化[J];焊接;2003年12期
6 王希靖,郭瑞杰,阿榮,韓曉輝;攪拌摩擦焊接頭的溫度檢測[J];電焊機;2004年01期
7 林三寶,張華,趙衍華,吳林,馮吉才;攪拌摩擦焊接塑性流體流動的常用研究方法[J];電焊機;2004年S1期
8 趙衍華,林三寶,賀紫秋,吳林;二維攪拌摩擦焊接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5年06期
9 趙衍華,林三寶,吳林,賀紫秋;攪拌摩擦焊接過程流體數(shù)值模擬概述[J];電焊機;2005年08期
10 張昭,陳金濤,張洪武;攪拌摩擦焊接中壓緊力的變化對焊接過程的影響[J];航空材料學報;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昭;陳金濤;劉亞麗;張洪武;;不同材料的攪拌摩擦焊接數(shù)值模擬[A];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10(CCCM2010)暨第八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8)論文集[C];2010年
2 張昭;劉亞麗;張洪武;;攪拌摩擦焊接中缺陷生成的數(shù)值模擬[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王衛(wèi)兵;郭曉娟;;攪拌摩擦焊接熱分析過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A];第二屆民用飛機制造技術及裝備高層論壇資料匯編(論文集)[C];2010年
4 張利國;姬書得;姜文輝;;攪拌摩擦焊接頭宏觀形貌的研究現(xiàn)狀[A];第二屆民用飛機制造技術及裝備高層論壇資料匯編(論文集)[C];2010年
5 賈洪德;張春杰;黃征;;推進劑貯箱薄壁箱底攪拌摩擦焊接[A];第十六次全國焊接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劉亞麗;張昭;陳金濤;張洪武;;攪拌摩擦焊接數(shù)值模擬的網格敏感性分析[A];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10(CCCM2010)暨第八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8)論文集[C];2010年
7 李鯤鵬;郭倫春;萬發(fā)榮;龍毅;;攪拌摩擦焊接過程中的組織結構與焊接工藝的關系[A];第六屆21世紀中國焊接技術研討會暨第四屆計算機在焊接中的應用交流會論文專刊[C];2004年
8 蘇曉莉;王快社;周俊杰;王訓宏;;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接參數(shù)對溫度場的影響[A];全國第十三屆輕合金加工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9 劉會杰;陳迎春;馮吉才;;2219-0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接技術研究[A];第十一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1冊)[C];2005年
10 劉小文;楊寧寧;穆耀釗;;異種金屬攪拌摩擦焊接頭的組織與力學性能[A];第十一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1冊)[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思;攻關能手的完美追求[N];中國航天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藝君;攪拌摩擦焊接/加工高熔點合金組織與性能相關性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2 張昭;攪拌摩擦焊接過程中材料行為及力學響應的數(shù)值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3 張忠科;攪拌摩擦焊接過程的多場檢測及耦合關鍵問題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4 謝廣明;攪拌摩擦焊接鎂及銅合金的微觀組織和力學性能[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5 李兵;6063鋁合金薄板攪拌摩擦焊接工藝及機理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6 劉德佳;攪拌摩擦焊接鎂合金微區(qū)織構、力學性能與斷裂機制[D];重慶大學;2014年
7 張正偉;攪拌摩擦焊接構件殘余狀態(tài)和疲勞壽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夫偉;2A12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接溫度場的數(shù)值分析[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2 邵慶豐;鋁合金7050攪拌摩擦焊接頭洋蔥環(huán)微觀組織與力學性能[D];蘭州理工大學;2016年
3 章敬慶;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接過程的熱/流模擬與實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4 陳恒;5052和6061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接工藝及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5 馬國棟;攪拌摩擦焊接接頭的損傷累積規(guī)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6 羅暢;AZ91D及ZG61鎂合金FSW接頭組織與力學性能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7 王訓宏;攪拌摩擦焊接過程中的若干問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年
8 李樹偉;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接頭疲勞裂紋擴展速率試驗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8年
9 項俊鋒;載流—攪拌摩擦焊接行為的有限元分析[D];重慶大學;2013年
10 郭生霞;鈦合金攪拌摩擦焊接有限元分析[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5885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58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