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合金薄壁窄槽電加工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鈦合金薄壁窄槽電加工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薄壁窄槽結構是指寬度在0.1-1mm、長度在1-100mm、深寬比小于2的槽型微小結構。鈦合金薄壁窄槽在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生物醫(yī)療等領域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電火花加工方法不受材料硬度、韌性、強度的影響,宏觀作用力小,因而在金屬材料的薄壁窄槽加工中被廣泛采用。然而,電火花加工存在表面變質層、微觀裂紋等問題,顯著降低了零件的使用壽命及疲勞性能。電解加工方法具有無電極損耗、加工表面無變質層、無變形等優(yōu)點,在去除電火花加工表面變質層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針對鈦合金(TC4)薄壁窄槽結構,本文探索采用電火花方法首先進行穿槽加工,再采用電解方法拋光加工表面變質層。具體工作如下:首先,通過單因素試驗法,研究了多個工藝參數(shù),如不同極性的加工方式、脈沖寬度、抬刀速度、峰值電流、開路電壓、脈沖間隔,對電極相對損耗、薄壁窄槽內側面的粗糙度、平均變質層厚度、內側面形貌的影響;粗略得出了電火花加工鈦合金(TC4)薄壁窄槽時各個工藝參數(shù)對工藝指標的影響規(guī)律,對加工參數(shù)的取值區(qū)間進行了初步優(yōu)化。其次,進行了正交試驗,研究了脈沖寬度、脈沖間隔、峰值電流、開路電壓對電極相對損耗、加工表面粗糙度、加工表面變質層厚度、加工錐度4項工藝指標的影響。利用灰關聯(lián)理論將上述4項工藝指標參數(shù)的優(yōu)化問題,轉化成了單一指標(灰關聯(lián)度)問題,使得復雜問題簡單化。得到了優(yōu)化參數(shù)組合:脈沖寬度3.7?s、脈沖間隔49?s、峰值電流6.2A、開路電壓100V。對比正交試驗的結果,優(yōu)化后的參數(shù)組合提高了鈦合金(TC4)薄壁窄槽加工表面質量、降低了加工錐度和電極相對損耗,實現(xiàn)了工藝參數(shù)的進一步優(yōu)化。最后,采用電解拋光的方式,對電火花加工的表面變質層進行去除試驗,得出了拋光電壓、拋光時間對加工效果影響的規(guī)律:隨著拋光電壓及拋光時間的增加,變質層表面先出現(xiàn)點蝕,之后點蝕逐漸擴大、重疊,覆蓋整個變質層表面,形成了平整的加工表面;隨著拋光時間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呈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而電解拋光速度會一直降低。在拋光電壓、拋光時間分別為4.6V、60s,5.4V、40s以及5.4V、60s時,變質層幾乎被完全去除。電解拋光進一步地提高了鈦合金(TC4)薄壁窄槽的加工表面質量。
【關鍵詞】:電火花加工 鈦合金 薄壁窄槽 灰關聯(lián) 電解拋光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G66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注釋表13-14
- 第一章 緒論14-21
- 1.1 課題研究背景14-19
- 1.1.1 薄壁窄槽結構14-15
- 1.1.2 薄壁窄槽結構加工技術概述15-16
- 1.1.3 鈦合金窄槽結構電加工研究現(xiàn)狀16-19
- 1.2 課題研究目的和意義19
- 1.3 論文結構19-21
- 第二章 鈦合金薄壁窄槽的電加工基礎理論21-29
- 2.1 電火花加工鈦合金薄壁窄槽機理分析21-24
- 2.1.1 鈦化碳理論21
- 2.1.2 加工表面變質層的影響因素21-22
- 2.1.3 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因素22-23
- 2.1.4 加工表面力學性能的影響因素23
- 2.1.5 加工錐度的影響因素23-24
- 2.1.6 電極相對損耗的影響因素24
- 2.2 電解拋光鈦合金薄壁窄槽結構的基礎理論24-28
- 2.2.1 鈦合金氧化膜的溶解機理24-25
- 2.2.2 鈦合金的雜散點蝕25
- 2.2.3 電解拋光的電解液25-27
- 2.2.4 電解拋光的蝕除量影響因素分析27
- 2.2.5 表面粗糙度影響因素分析27-28
- 2.2.6 電解拋光速度影響因素分析28
- 2.3 本章小結28-29
- 第三章 鈦合金薄壁窄槽的電火花加工基礎試驗29-47
- 3.1 試驗目的29
- 3.2 試驗準備29-33
- 3.2.1 試驗儀器和設備29-30
- 3.2.2 試驗方案30-33
- 3.3 基礎試驗33-46
- 3.3.1 極性的影響33-36
- 3.3.2 脈沖寬度的影響36-38
- 3.3.3 抬刀速度的影響38-40
- 3.3.4 峰值電流的影響40-43
- 3.3.5 開路電壓的影響43-44
- 3.3.6 脈沖間隔的影響44-46
- 3.4 本章總結46-47
- 第四章 鈦合金薄壁窄槽電火花加工的電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47-61
- 4.1 前言47
- 4.2 灰色相關性理論的概述和應用47-48
- 4.3 灰關聯(lián)理論對電火花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的意義48
- 4.4 灰關聯(lián)度分析理論48-50
- 4.4.1 灰生成48-49
- 4.4.2 灰色關聯(lián)度和灰關聯(lián)序49-50
- 4.5 試驗方案及結果統(tǒng)計50-54
- 4.5.1 電火花加工窄槽的錐度50
- 4.5.2 試驗方案的設計50-52
- 4.5.3 試驗結果的統(tǒng)計52-54
- 4.6 試驗結果的分析54-60
- 4.6.1 灰關聯(lián)分析數(shù)據處理54-56
- 4.6.2 單工藝目標灰關聯(lián)分析56-58
- 4.6.3 多工藝指標灰關聯(lián)分析58
- 4.6.4 試驗驗證58-60
- 4.7 本章總結60-61
- 第五章 鈦合金薄壁窄槽的電解拋光試驗研究及實際應用61-73
- 5.1 試驗目的61
- 5.2 試驗方案61-63
- 5.2.1 電解液61
- 5.2.2 陰極61-62
- 5.2.3 TC4試樣62
- 5.2.4 其他設備62-63
- 5.2.5 試驗結果的測量63
- 5.3 試驗結果的分析63-69
- 5.3.1 電解拋光參數(shù)對窄槽寬度變化值的影響分析66-67
- 5.3.2 電解拋光參數(shù)對薄壁窄槽表面粗糙度的影響67-68
- 5.3.3 電解拋光參數(shù)對電解拋光速度的影響68-69
- 5.4 鈦合金薄壁窄槽電解拋光的實際應用69-72
- 5.4.1 工藝參數(shù)的確定70-71
- 5.4.2 電火花加工電極、電解拋光陰極的設計71
- 5.4.3 零件的具體加工步驟71
- 5.4.4 加工結果71-72
- 5.5 本章小結72-73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73-75
- 6.1 總結73-74
- 6.2 展望74-75
- 參考文獻75-79
- 致謝79-80
-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0-81
- 附錄81-8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白艷艷;呂明;李文斌;梁國星;郭建英;;窄深槽加工技術的研究綜述與展望[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4年10期
2 儲召良;趙萬生;顧琳;;高速抬刀窄槽電火花加工性能實驗研究[J];電加工與模具;2013年S1期
3 瞿德明;丁浩;王超;朱世根;;窄槽電火花加工的實驗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2年11期
4 趙志;李福援;李士弘;;射流電解加工微小窄槽的工藝研究[J];新技術新工藝;2010年02期
5 張美麗;朱荻;徐正揚;;鈦合金TC4電解加工表面質量的試驗研究[J];電加工與模具;2007年01期
6 張素銀;杜凱;諶加軍;詹勇軍;曾體賢;;電解拋光技術研究進展[J];電鍍與涂飾;2007年02期
7 劉思峰;灰色系統(tǒng)理論的產生與發(fā)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8 趙偉,任延華,任中根,方宗德;鈦合金TC4的電火花放電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3年S2期
9 平雪良,周儒榮;灰色系統(tǒng)理論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J];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巴瑞璋 ,張曉兵;激光加工密集群孔技術[J];航空制造技術;2003年07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郁子欣;鈦合金格柵精密高效電火花加工技術應用基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2 楊攀;高體積分數(shù)SiCp/Al材料型腔的精密電火花加工[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3 劉欣;無再鑄層小孔電火花—電解組合加工工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4 吳林烽;電參數(shù)對小間隙電解加工影響規(guī)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4年
5 朱曉龍;電解窄槽類工件的加工規(guī)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3年
6 李曉霞;射流電解小尺寸三維工藝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2年
7 劉發(fā)展;電火花—電解組合加工工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8 劉云飛;無再鑄層小孔的電加工組合工藝試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9 張美麗;鈦合金電解加工基礎試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10 溫麗華;灰色系統(tǒng)理論及其應用[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鈦合金薄壁窄槽電加工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49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49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