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連軋過程工作輥輥間接觸模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1-03 00:52
【摘要】:輥間接觸對高速冷連軋過程有重要影響。針對1 750mm冷連軋機組的設備與帶鋼軋制的工藝特點,通過對UCM軋機輥系的受力分析,采用離散化處理方法和影響函數(shù)法,建立了輥系彈性變形影響函數(shù)模型、軋輥壓扁影響函數(shù)模型,并給出了輥系變形的基本物理方程,基于接觸力學,最終提出了冷連軋過程中工作輥輥間接觸判定準則,為精確計算工作輥間的壓力分布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同時,研究了工作輥輥間接觸對單位寬度軋制力分布、工作輥與中間輥輥間單位壓力分布、工作輥彎曲撓度和壓扁量分布以及成品帶鋼橫向厚度分布的影響。實踐證明,建立的輥間接觸和輥系變形計算模型具有較高的計算精度,能充分反映軋后帶鋼的橫向厚度分布和板形分布規(guī)律,適合于工業(yè)生產(chǎn)實踐。
【圖文】:
軋鋼第33卷最大軋制力為27000kN。工作輥最大正彎輥力為0.406MN,最大負彎輥力為0.394MN;中間輥最大正彎輥力為0.699MN;支撐輥最大平衡力為0.93MN;中間輥最大軸向橫移力為1.03MN,最大行程為500mm;有效套量為549.2m,最大套量為605m。圖1某1750mm冷連軋機組工藝布置示意圖Fig.1Processlayoutofa1750mmcoldtandemmill2輥間接觸力學模型的建立2.1UCM軋機輥系受力分析和離散化UCM軋機具有中間輥軸向橫移功能,本文以上部輥系為研究對象,按點對稱原理來研究整個輥系的受力、變形以及軋件斷面形狀的分布,如圖2所示。將軋件平均劃分為2n個微單元,微單元的寬度為Δx,工作輥離散化為2u個微單元,其中左側(cè)u個微單元,右側(cè)u個微單元,類似地,,將中間輥離散化為(v+z)個微單元,其中左側(cè)v個微單元,右側(cè)z個微單元。同時,工作輥與中間輥的接觸區(qū)共劃分為(c+d)個微單元,其中左側(cè)c個微單元,右側(cè)d個微單元;中間輥與支撐輥之間的接觸區(qū)共劃分為(s+k)個單元,其中左側(cè)s個微單元,右側(cè)k個微單元。圖2六輥軋機受力和單元劃分示意圖Fig.2Schematicdiagramofmechanicsmodelandelementdivisionofsix-highmill下面分別給出離散化處理后的軋制力、工作輥與中間輥輥間壓力,及工作輥、中間輥撓度的向量形式:F=[FnR…F2RF1RF1LF2L…F
MN;支撐輥最大平衡力為0.93MN;中間輥最大軸向橫移力為1.03MN,最大行程為500mm;有效套量為549.2m,最大套量為605m。圖1某1750mm冷連軋機組工藝布置示意圖Fig.1Processlayoutofa1750mmcoldtandemmill2輥間接觸力學模型的建立2.1UCM軋機輥系受力分析和離散化UCM軋機具有中間輥軸向橫移功能,本文以上部輥系為研究對象,按點對稱原理來研究整個輥系的受力、變形以及軋件斷面形狀的分布,如圖2所示。將軋件平均劃分為2n個微單元,微單元的寬度為Δx,工作輥離散化為2u個微單元,其中左側(cè)u個微單元,右側(cè)u個微單元,類似地,將中間輥離散化為(v+z)個微單元,其中左側(cè)v個微單元,右側(cè)z個微單元。同時,工作輥與中間輥的接觸區(qū)共劃分為(c+d)個微單元,其中左側(cè)c個微單元,右側(cè)d個微單元;中間輥與支撐輥之間的接觸區(qū)共劃分為(s+k)個單元,其中左側(cè)s個微單元,右側(cè)k個微單元。圖2六輥軋機受力和單元劃分示意圖Fig.2Schematicdiagramofmechanicsmodelandelementdivisionofsix-highmill下面分別給出離散化處理后的軋制力、工作輥與中間輥輥間壓力,及工作輥、中間輥撓度的向量形式:F=[FnR…F2RF1RF1LF2L…FnL]TFL=[F1LF2L…FnL]TFR=[F1RF2R…FnR]p舙膒疲裕ǎ保
本文編號:2554802
【圖文】:
軋鋼第33卷最大軋制力為27000kN。工作輥最大正彎輥力為0.406MN,最大負彎輥力為0.394MN;中間輥最大正彎輥力為0.699MN;支撐輥最大平衡力為0.93MN;中間輥最大軸向橫移力為1.03MN,最大行程為500mm;有效套量為549.2m,最大套量為605m。圖1某1750mm冷連軋機組工藝布置示意圖Fig.1Processlayoutofa1750mmcoldtandemmill2輥間接觸力學模型的建立2.1UCM軋機輥系受力分析和離散化UCM軋機具有中間輥軸向橫移功能,本文以上部輥系為研究對象,按點對稱原理來研究整個輥系的受力、變形以及軋件斷面形狀的分布,如圖2所示。將軋件平均劃分為2n個微單元,微單元的寬度為Δx,工作輥離散化為2u個微單元,其中左側(cè)u個微單元,右側(cè)u個微單元,類似地,,將中間輥離散化為(v+z)個微單元,其中左側(cè)v個微單元,右側(cè)z個微單元。同時,工作輥與中間輥的接觸區(qū)共劃分為(c+d)個微單元,其中左側(cè)c個微單元,右側(cè)d個微單元;中間輥與支撐輥之間的接觸區(qū)共劃分為(s+k)個單元,其中左側(cè)s個微單元,右側(cè)k個微單元。圖2六輥軋機受力和單元劃分示意圖Fig.2Schematicdiagramofmechanicsmodelandelementdivisionofsix-highmill下面分別給出離散化處理后的軋制力、工作輥與中間輥輥間壓力,及工作輥、中間輥撓度的向量形式:F=[FnR…F2RF1RF1LF2L…F
MN;支撐輥最大平衡力為0.93MN;中間輥最大軸向橫移力為1.03MN,最大行程為500mm;有效套量為549.2m,最大套量為605m。圖1某1750mm冷連軋機組工藝布置示意圖Fig.1Processlayoutofa1750mmcoldtandemmill2輥間接觸力學模型的建立2.1UCM軋機輥系受力分析和離散化UCM軋機具有中間輥軸向橫移功能,本文以上部輥系為研究對象,按點對稱原理來研究整個輥系的受力、變形以及軋件斷面形狀的分布,如圖2所示。將軋件平均劃分為2n個微單元,微單元的寬度為Δx,工作輥離散化為2u個微單元,其中左側(cè)u個微單元,右側(cè)u個微單元,類似地,將中間輥離散化為(v+z)個微單元,其中左側(cè)v個微單元,右側(cè)z個微單元。同時,工作輥與中間輥的接觸區(qū)共劃分為(c+d)個微單元,其中左側(cè)c個微單元,右側(cè)d個微單元;中間輥與支撐輥之間的接觸區(qū)共劃分為(s+k)個單元,其中左側(cè)s個微單元,右側(cè)k個微單元。圖2六輥軋機受力和單元劃分示意圖Fig.2Schematicdiagramofmechanicsmodelandelementdivisionofsix-highmill下面分別給出離散化處理后的軋制力、工作輥與中間輥輥間壓力,及工作輥、中間輥撓度的向量形式:F=[FnR…F2RF1RF1LF2L…FnL]TFL=[F1LF2L…FnL]TFR=[F1RF2R…FnR]p舙膒疲裕ǎ保
本文編號:25548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548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