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4鈦合金室溫滯后回彈研究
【圖文】:
strainvaryingwithloadingstrainrate曲線?芍,當加載應變率為9.061×10-4s-1時,10h累積的滯后回彈應變?yōu)?.0×10-4,略高于加載應變率為1.709×10-4s-1時的3.8×10-4。當加載應變率進一步增加到1.810×10-3s-1時,滯后回彈應變?yōu)?.2×10-4,相較于前一加載應變率有30%的增幅。因而滯后回彈應變隨加載應變率的提高也呈現(xiàn)指數(shù)增長的趨勢。采用指數(shù)函數(shù)對上述變化規(guī)律進行擬合,擬合結(jié)果為:4r[0.04409exp(/0.000517)3.7386]10(2)式中,為加載應變率。2.4組織分析圖6a為TC4原始試樣的光鏡組織,其中α(hcp)相為淺色相,β(bcc)相為深色相[9]?芍,,原始組織中α與β兩相分布均勻,晶粒尺寸細小,分別約為3和1μm。圖6b~圖6d分別為PI-2、PI-5和PI-8試樣卸載后的OM組織,加載方向沿水平方向?芍,隨預應變的增大,β相呈“流線型”分布的組織增多。這說明在較高預應變下,基體α相內(nèi)位錯增殖以及更多的滑移系開動,沿加載方向產(chǎn)生較大的應變,因而使β相隨α相變形呈“流線型”分布;同時,“流線型”組織與“非流線型”組織之間的應變梯度將產(chǎn)生與滯后回彈相關的幾何必須位錯(GNDs)[7,10]。圖7a和圖7b分別為不同加載應變率試樣的OM組織?芍,隨加載應變率的增大,β相呈流線分布的組織也增多。將試樣的組織形貌(圖6和圖7)與滯后回彈應變(圖3和圖5)對應可知,“流線型”組織與滯后回彈應變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即“流線型”組織增多,滯后回彈應變的絕對值增加。圖6不同預應變試樣的光鏡組織Fig.6Opticalmicrostructuresoforiginal(a),PI-2(b),PI-5(c)andPI-8(d)samplesforTC4titaniumalloyaαβShortstreamlineLongstreamlineModeststreamline5μmb
囡?塑性變形過程中,易產(chǎn)生變形孿晶。通過進一步觀測PI-5和PI-10試樣的透射電鏡組織,發(fā)現(xiàn)組織中含有如圖9a和圖9b所示的孿晶形貌?芍A應變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試樣組織內(nèi)的孿晶數(shù)量,但PI-10試樣中的孿晶厚度與PI-5試樣相近,均在50nm左右。這是由于應力的提高促進了孿晶的形核,但在室溫拉伸變形過程中,孿晶的生長由孿晶界附近的氧原子從晶格的八面體間隙躍遷所控制,為速率受限的圖8TC4試樣卸載后的透射電鏡組織形貌Fig.8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graphsofPI-5(a)andPI-10(b)samplesafterunloading圖9TC4試樣卸載后的孿晶形貌Fig.9Deformationtwinin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graphsofPI-5(a)andPI-10(b)samplesafterunloading生長機制[12]。同時,由于晶粒細小,單位體積內(nèi)的晶界數(shù)量多,增加了孿晶形核后的生長阻力,因而預應變的提高沒有明顯增加PI-10試樣中的孿晶厚度。在試樣卸載后的滯后回彈過程中,變形孿晶進行去孿晶過程(或稱孿晶回復)[13,14],已躍遷的氧原子回aTwinTwin500nmb500nmaSubgrainSubgrain500nmb500nmStreamlineMorestreamlinea10μmb
【作者單位】: 北京理工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175044)
【分類號】:TG146.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磊;王曉艷;朱麗;李波;;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法測定TC4鈦合金中主量元素鋁和釩[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1年06期
2 梁春雷;李曉延;鞏水利;陳俐;;TC4鈦合金薄板激光焊接頭疲勞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6年04期
3 陳燕;趙秀娟;劉鵬濤;陳春煥;任瑞銘;;TC4鈦合金線性摩擦焊接頭的組織與硬度分析[J];理化檢驗(物理分冊);2012年07期
4 張敏;宋西平;林均品;焦?jié)奢x;于慧臣;王習術;;利用原位觀察技術測定TC4鈦合金的疲勞裂紋擴展門檻值[J];理化檢驗(物理分冊);2012年04期
5 張學軍;馬鐵軍;李能;劉文慧;;TC4鈦合金線性摩擦焊接頭組織及性能研究[J];鈦工業(yè)進展;2012年04期
6 楊闖;馬亞芹;王亮;;TC4鈦合金真空脈沖滲氧硬化層的組織與性能[J];表面技術;2013年03期
7 馬鐵軍;張學軍;楊思乾;張勇;張云霞;;TC4鈦合金線性摩擦焊接頭的沖擊韌性及斷口特征[J];航空材料學報;2007年06期
8 張春艷;王振林;田中青;楊惠;;TC4鈦合金熱氧化層微米壓痕/劃痕試驗研究[J];熱加工工藝;2009年18期
9 劉佳佳;張艷苓;韓秀全;黃繼華;;TC4鈦合金激光焊接頭組織及超塑性能研究[J];熱加工工藝;2013年21期
10 龔沛;孫東立;;氫對熱變形TC4鈦合金顯微組織的影響[J];機械工程材料;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小文;王忠平;杜隨更;;TC4鈦合金摩擦焊接頭的金相組織及力學性能[A];第十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1冊)[C];2001年
2 雷文光;于蘭蘭;毛小南;羅雷;張英明;侯智敏;;電子束冷床熔煉TC4鈦合金連鑄凝固過程數(shù)值模擬[A];第十四屆全國鈦及鈦合金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喬永蓮;孫福權;楊建偉;柳楠;劉新宇;蘇萬強;沙春鵬;;TC4鈦合金表面止焊劑去除工藝研究[A];2012航空試驗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4 單磊;周繼烈;;TC4鈦合金-鋼激光焊接熱應力分析[A];第13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常榮輝;蘇杭;;薄壁TC4鈦合金電子束焊接應用研究[A];第十六次全國焊接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付鵬飛;李晉煒;吳冰;左從進;;TC4鈦合金電子束焊接殘余應力盲孔法測試研究[A];200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付鵬飛;李晉煒;吳冰;左從進;;TC4鈦合金電子束焊接殘余應力盲孔法測試研究[A];200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第11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專輯[C];2005年
8 徐潔潔;蔡華;楊武雄;肖榮詩;張文栓;唐湘燕;;TC4鈦合金薄板激光焊接實驗研究[A];2007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之第12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徐潔潔;蔡華;楊武雄;肖榮詩;張文栓;唐湘燕;;TC4鈦合金薄板激光焊接實驗研究[A];2007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張云鵬;孫廣標;張安洲;;超聲磨料對TC4鈦合金電火花加工表面質(zhì)量的影響[A];陜西省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分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小勇;TC4鈦合金大規(guī)格鑄錠及棒材生產(chǎn)工藝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2 應業(yè)勇;TC4鈦合金激光焊接變形與光致等離子體的行為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3 陳竹;TC4鈦合金表面納米顆粒增強的鈦鋁激光熔覆涂層制備及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4 帥忠富;TC4鈦合金棒材斜軋數(shù)值模擬及微觀組織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6年
5 周巖;TC4鈦合金電塑性拉拔變形行為及機理[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6 趙玉賢;TC4鈦合金棒線材冷拉拔加工工藝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薛超;TC4鈦合金冷拉拔變形行為與微觀組織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劉永軍;TC4鈦合金與1Cr18Ni9Ti不銹鋼超塑性擴散連接工藝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9 陳燕;TC4鈦合金線性摩擦焊接頭組織結(jié)構分析[D];大連交通大學;2012年
10 楊大洪;TC4鈦合金真空電子束焊接工藝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392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39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