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軋雙相鋼表面氧化色形成機理與控制措施
本文選題:冷軋雙相鋼 + 選擇性氧化; 參考:《鋼鐵研究學報》2017年05期
【摘要】:冷軋雙相鋼氧化色與鋼種內(nèi)部Mn元素的選擇性氧化現(xiàn)象相伴而生,氧化色嚴重的帶鋼表現(xiàn)出不同的電化學特性,耐蝕性較差。Mn元素的選擇性氧化與閃冷段冷卻風機位置氧含量密切相關,帶鋼出水淬槽后水的輕微殘留更容易加速腐蝕反應從而加重氧化色。通過爐區(qū)退火模擬實驗,驗證氧含量對帶鋼表面狀態(tài)的影響。氧含量較高時,可在帶鋼表面發(fā)現(xiàn)明顯的氧化物顆粒。采用高H2冷卻模式可以提高混合氣體換熱系數(shù),減小冷卻風機與帶鋼距離可明顯降低冷卻風機功率,減輕Mn元素在帶鋼表面的氧化富集,配合優(yōu)化淬水槽擠干效果,可良好解決帶鋼表面氧化色問題。
[Abstract]:The oxidation color of cold-rolled duplex steel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n element in the steel. The steel strip with serious oxidation color exhibits different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element m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xygen content in the cooling fan position of flash cooling section, and the slight residual of water after quenching is more likely to accelerate the corrosion reaction and aggravate the oxidation color. The effect of oxygen content on the surface state of steel strip was verified by simulated annealing in furnace. When oxygen content is high, obvious oxide particles can be found on the surface of steel strip. The high H2 cooling mode can increase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mixed gas, decrease the distance between cooling fan and strip steel, reduce the power of cooling fan, reduce the oxidation enrichment of mn element on the strip surface, and optimize the squeezing effect of quenched flume. It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oxidation color on the surface of steel strip.
【作者單位】: 首鋼技術研究院;首鋼京唐鋼鐵聯(lián)合有限責任公司;
【分類號】:TG335.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群飛;何燕霖;李麟;;高性能雙相鋼的研究進展[J];熱處理技術與裝備;2007年03期
2 沈顯璞,雷廷權;雙相鋼強度理論評述[J];機械工程材料;1984年06期
3 趙洪彩;盛惠琪;冷啟明;王京璞;;熱軋雙相鋼島狀組織的電鏡分析[J];二汽科技;1992年03期
4 張梅,符仁鈺,許洛萍;汽車用雙相鋼鋼板的發(fā)展[J];熱處理;2001年01期
5 傅敏士,肖亞航,魏宏波;纖維雙相鋼的組織形成及對性能的影響[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6 ;新型高強度易成形雙相鋼[J];武鋼技術;2002年03期
7 石瑩;;新型高強度、易成形雙相鋼[J];本鋼技術;2002年03期
8 劉景軍,林玉珍,雍興躍,李效玉;鐵素體/奧氏體雙相鋼在旋轉單相流體中腐蝕的數(shù)值模擬[J];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2003年05期
9 溫東輝;金相組織對雙相鋼強度影響的研究[J];上海金屬;2005年06期
10 狄國標;陳連生;劉振宇;劉相華;趙迪;;低成本熱軋雙相鋼組織性能研究[J];軋鋼;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霍剛;張興國;;冷軋雙相鋼性能特點及應用淺析[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四)[C];2008年
2 高麗;周月明;劉俊亮;沈小丹;任忠鳴;;雙相鋼的研究進展及應用[A];第七屆(2009)中國鋼鐵年會大會論文集(中)[C];2009年
3 陳國濤;李洋;周景鑫;崔瑞甲;于聰教;王光輝;范開權;李彩云;;承鋼1780開發(fā)優(yōu)質熱軋雙相鋼的可行性研究[A];2009年全國高品質熱軋板帶材控軋控冷與在線、離線熱處理生產(chǎn)技術交流研討會文集[C];2009年
4 吳菊環(huán);金漢節(jié);王義成;唐歷;王丹;唐代明;翟大慶;;無鉬熱軋雙相鋼的研究[A];1999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下)[C];1999年
5 郭佳;劉杰;周娜;姚志強;代曉莉;李飛;王全禮;;顯微組織相貌對雙相鋼力學行為的影響[A];2012年全國軋鋼生產(chǎn)技術會論文集(上)[C];2012年
6 陳連生;李秀景;褚春光;高華;耿立唐;;雙相鋼中第二相粒子的分析[A];2007年河北省軋鋼技術與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7 吳晶;楊慶祥;張春玲;;耐候雙相鋼應力-應變曲線數(shù)值模擬[A];2005年全國計算材料、模擬與圖像分析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藍慧芳;劉相華;;馬氏體冷軋—區(qū)淬火制備超細雙相鋼[A];2007中國鋼鐵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張弛;張愛文;朱魯玲;蔡海燕;趙社平;;非調質高強度螺栓用雙相鋼盤條的研發(fā)[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四)[C];2008年
10 謝華;桂洲;周正軍;程楊;;新型轎車車輪用熱軋雙相向鋼(F+M)的研制[A];2009年全國熱軋板帶生產(chǎn)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本報記者 柳方秀;讓生產(chǎn)更經(jīng)濟[N];中國冶金報;2011年
2 王文軍譯;雙相鋼微觀組織的優(yōu)化[N];世界金屬導報;2013年
3 林立恒;雙相鋼與高強度低合金鋼可成形性能比較[N];世界金屬導報;2002年
4 高真鳳;新利佩茨克公司高強度熱鍍鋅雙相鋼生產(chǎn)工藝[N];世界金屬導報;2011年
5 Anish Karmakar R.D.K.Misra 李亞霏 譯;雙相鋼臨界區(qū)變形晶粒細化機制有新探索[N];中國冶金報;2013年
6 張海旺 劉雅政 宋仁伯 周樂育 管麗;變形溫度對含Nb鐵素體貝氏體雙相鋼相變規(guī)律的影響[N];世界金屬導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小鵬;微合金化冷軋雙相鋼連續(xù)退火過程相變規(guī)律及組織性能[D];東北大學;2014年
2 申文竹;新型膨脹管用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的研究與開發(fā)[D];西南石油大學;2013年
3 張小云;雙相鋼點焊熔核界面撕裂失效機理與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4 周樂育;高強度含鈮熱軋雙相鋼組織性能柔性控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08年
5 許君;雙相鋼點焊接頭疲勞特性及壽命預測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6 鄧照軍;600MPa級高鋁系冷軋雙相鋼的開發(fā)及微觀組織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2年
7 梁軒;高強度冷軋雙相鋼的熱處理關鍵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8 劉彥春;C-Mn雙相鋼的組織形成機理研究及開發(fā)[D];東北大學;2008年
9 陳連生;含Nb、Ti細晶雙相鋼的熱軋工藝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10 劉景軍;高速多相海水中材料流動腐蝕的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驗證[D];北京化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曦;DP780雙相鋼的快速連續(xù)熱處理工藝與組織性能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2 鄧潔;基于數(shù)字圖像相關法的雙相鋼微觀變形行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3 李楠;含Ti雙相鋼熱軋工藝及焊接熱循環(huán)下組織性能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4 胡超;DP780鍍鋅雙相鋼GMA焊工藝及氣孔形成機理[D];江蘇大學;2016年
5 盧源志;雙相鋼/鋁合金激光焊添加粉末的焊接行為及機理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6 劉旭東;汽車用冷軋雙相鋼DP590和DP780的研制開發(fā)[D];遼寧科技大學;2016年
7 李超;冷軋雙相不銹鋼00Cr25Ni7Mo4N退火過程微觀結構演變和力學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6年
8 楊智鵬;雙相鋼閉式循環(huán)泵后導葉數(shù)值模擬研究及鑄造工藝優(yōu)化[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年
9 李順成;微合金化熱軋雙相鋼的開發(fā)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10 金榕;冷軋雙相鋼工藝參數(shù)及組織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860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1986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