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熱沖擊對無鉛釬料可靠性的影響
本文關(guān)鍵詞: 無鉛釬料 冷熱疲勞 斷裂模式 出處:《焊接學(xué)報》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文中對比了一種新型低銀釬料Sn-Ag-Cu-Bi-Ni(SACBN07)與市場上的SAC305,SAC0307兩種無鉛釬料的抗冷熱沖擊性能.利用納米壓痕試驗等微觀測試方法研究時效后界面組織及力學(xué)性能的變化.結(jié)果表明,SACBN07的抗冷熱沖擊性能最好,焊點失效后三種材料中裂紋的擴展路徑不同,SAC305失效裂紋位于體釬料中,SACBN07釬料斷裂位置逐漸由釬料基體轉(zhuǎn)移到金屬間化合物(IMC)層中,而SAC0307斷裂位于界面IMC中;釬料中Bi,Ni元素的加入有效地抑制了IMC的生長,相同冷熱沖擊時間,SACBN07釬料中界面IMC厚度最薄;SACBN07體釬料的硬度受冷熱沖擊影響最小,時效后僅降低了8.6%,而SAC305與SAC0307分別降低了12.5%和28.3%.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new type of low silver solder Sn-Ag-Cu-Bi-NiGSACBN07) is compared with the SAC305 in the market. The cold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two lead-free SAC0307 solders was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interface after aging were studied by nano-indentation test. The resistance of SACBN07 to cold and thermal shock is the best. The crack propagation paths of the three kinds of materials are different after the failure of solder joint. The failure crack of SAC305 is located in the solder. The fracture position of SACBN07 solder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filler metal matrix to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 layer, while the SAC0307 fracture is located in the interface IMC. The growth of IMC was effectively inhibited by the addition of Bi-Ni in the filler metal, and the thickness of interface IMC was the thinnest in the same cold and hot impact time. The hardness of SACBN07 solder is the least affected by cold and heat shock. After aging, the hardness of SACBN07 solder decreases only 8.6%, while SAC305 and SAC0307 decrease 12.5% and 28.3 respectively.
【作者單位】: 哈爾濱理工大學(xué)材料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上海航天通訊設(shè)備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資助項目(51174069)
【分類號】:TG425
【正文快照】: 0序言近幾年,Sn-Ag-Cu(SAC)系釬料作為Sn-Pb共晶釬料的替代品得到了市場的認(rèn)可,其中以日本電子工業(yè)協(xié)會(JEIDA或JEITA)推薦的SAC305最受關(guān)注.然而隨著銀價格的不斷攀升,市場上廣泛應(yīng)用的SAC305釬料高成本的問題也愈發(fā)突出,相關(guān)研究[1]也表明:銀含量過高會導(dǎo)致體釬料中生成大片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柏林;于影霞;張馨;;無鉛釬料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jìn)展[J];熱加工工藝;2006年04期
2 房衛(wèi)萍;史耀武;夏志東;雷永平;郭福;;電子組裝用高溫?zé)o鉛釬料的研究進(jìn)展[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9年03期
3 夏志東,雷永平,史耀武;綠色高性能無鉛釬料的研究與發(fā)展[J];電子工藝技術(shù);2002年05期
4 賈紅星,劉素芹,黃金亮,張柯柯;電子組裝用無鉛釬料的研究進(jìn)展[J];材料開發(fā)與應(yīng)用;2003年05期
5 戴家輝,劉秀忠,陳立博;無鉛釬料的立法與發(fā)展[J];山東機械;2005年01期
6 郭康富;康慧;曲平;;無鉛釬料開發(fā)研究現(xiàn)狀[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6年02期
7 邰楓;連鈉;郭福;;綠色材料——無鉛釬料[J];現(xiàn)代制造;2008年43期
8 張新平;尹立孟;于傳寶;;電子和光子封裝無鉛釬料的研究和應(yīng)用進(jìn)展[J];材料研究學(xué)報;2008年01期
9 何洪文;徐廣臣;郭福;;無鉛釬料電遷移可靠性研究進(jìn)展[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8年05期
10 楊磊;揭曉華;郭黎;;錫基無鉛釬料的性能研究與新進(jìn)展[J];電子元件與材料;2010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鳳蓮;;低銀無鉛釬料及電子封裝微焊點的可靠性[A];第八屆全國材料科學(xué)與圖像科技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2年
2 T.A.Siewert;D.R.Smith;J.C.Madeni;;無鉛釬料資料庫[A];2004中國電子制造技術(shù)論壇——無鉛焊接技術(shù)譯文集(下冊)[C];2004年
3 Tennyson A.Nguty;Budiman Salam;Rajkumar Durairaj;Ndy N.Ekere;;對無鉛釬料膏印刷中過程窗口的分析[A];2004中國電子制造技術(shù)論壇——無鉛焊接技術(shù)譯文集(下冊)[C];2004年
4 G.J.Jackson;M.W.Hendriksen;N.N.Ekere;;倒裝裝配用細(xì)顆粒無鉛釬料膏試驗和計算模型描述[A];2004中國電子制造技術(shù)論壇——無鉛焊接技術(shù)譯文集(下冊)[C];2004年
5 Vaidyanathan Kripesh;Poi-Siong Teo;Chai Tai Chong;Gautham Vishwanadam;Yew Cheong Mui;;無線應(yīng)用的無鉛芯片面封裝發(fā)展現(xiàn)狀[A];2004中國電子制造技術(shù)論壇——無鉛焊接技術(shù)譯文集(下冊)[C];2004年
6 Katsuaki Suganuma;;無鉛電子封裝發(fā)展現(xiàn)狀[A];2004中國電子制造技術(shù)論壇——無鉛焊接技術(shù)譯文集(下冊)[C];2004年
7 張建綱;戴志鋒;黃繼華;裴新軍;;含稀土Sn-Zn-Bi系無鉛釬料研究[A];第十一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1冊)[C];2005年
8 王麗風(fēng);孫鳳蓮;劉曉晶;劉洋;;SnAgCuBi無鉛釬料的研究[A];第二屆全國背散射電子衍射(EBSD)技術(shù)及其應(yīng)用學(xué)術(shù)會議暨第六屆全國材料科學(xué)與圖像科技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Y.Miyashita;Y.Mutoh;;無鉛釬料96.5Sn-3.5Pb的疲勞斷裂行為[A];2004中國電子制造技術(shù)論壇——無鉛焊接技術(shù)譯文集(下冊)[C];2004年
10 Tao-Chih Chang;Min-Hsiung Hon;Moo-Chin Wang;Dong-Yih Lin;;Sn-9Zn-xAg無鉛釬料/Cu界面的熱疲勞抗力[A];2004中國電子制造技術(shù)論壇——無鉛焊接技術(shù)譯文集(下冊)[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8條
1 薛鵬;Ga和Nd對Sn-Zn無鉛釬料錫須抑制作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2015年
2 白寧;無鉛釬料的統(tǒng)一型本構(gòu)模型[D];天津大學(xué);2008年
3 于大全;電子封裝互連無鉛釬料及其界面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04年
4 吳敏;無鉛釬料熔體熱力學(xué)性質(zhì)研究及應(yīng)用[D];沈陽工業(yè)大學(xué);2013年
5 劉曉英;Sn基復(fù)合無鉛釬料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10年
6 高紅;無鉛釬料Sn-3.5Ag多軸棘輪變形與低周疲勞研究[D];天津大學(xué);2007年
7 商延賡;Sn基無鉛釬料組織、性能和界面反應(yīng)行為的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07年
8 王慧;微合金化對Sn-9Zn無鉛釬料釬焊性能影響及潤濕機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羅冬雪;Ga對低銀Sn-Ag-Cu無鉛釬料的組織和性能的影響[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2015年
2 馬儷;Sn8Zn3Bi-xCu無鉛釬料的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2015年
3 王青萌;微量元素對Sn-0.7Cu無鉛釬料潤濕性和高溫抗氧化性的影響[D];重慶理工大學(xué);2015年
4 羅虎;低銀Sn-Ag-Cu無鉛釬料焊點熱可靠性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xué);2015年
5 楊耀春;Sn-Au-Ag(Ni)無鉛釬料微觀組織及其在銅鎳基板上力學(xué)性能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15年
6 趙雪梅;稀土添加對Sn-Ag-Cu和Sn-Bi-Cu無鉛釬料組織和性能的影響[D];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2015年
7 黃強;含Al低銀無鉛釬料的研究[D];重慶大學(xué);2015年
8 支雷;納米顆粒增強低熔點無鉛釬料的制備工藝及機理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xué);2015年
9 王茜;SnAgCuLa無鉛釬料性能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2016年
10 劉嘉希;鋁銅軟釬焊用Sn-Zn-Bi基無鉛釬料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16年
,本文編號:14912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1491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