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過載作用下Q345R疲勞裂紋擴展行為研究
本文關鍵詞:多過載作用下Q345R疲勞裂紋擴展行為研究 出處:《浙江工業(yè)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多過載 疲勞裂紋擴展 過載交互作用 修正Wheeler模型 損傷模型
【摘要】:工程構件在實際服役過程中常承受復雜的疲勞載荷,疲勞循環(huán)中時有過載情況。不同的過載形式對材料疲勞裂紋擴展的影響不盡相同,因此,研究多過載作用下疲勞裂紋擴展行為具有較大的學術價值和工程意義。本文針對Q345R材料,通過試驗研究和數(shù)值模擬的方法,進行多過載作用下疲勞裂紋擴展行為的研究工作,具體研究內(nèi)容和結論如下:(1)采用Q345R材料標準緊湊拉伸試樣,在保持應力比、過載位置和過載比不變的情況下,在兩個過載作用下,隨著過載間距增加,遲滯效應先增加后減小;過載間距循環(huán)數(shù)是單一過載遲滯循環(huán)數(shù)的一半時,遲滯效應最明顯。在多過載作用下,由于過載之間相互作用,過載間距比較小時,前一個過載的遲滯階段會被下一個過載的影響區(qū)覆蓋;增加過載間距,過載后出現(xiàn)遲滯階段。(2)運用不含過載交互作用參數(shù)和含過載交互作用參數(shù)的修正Wheeler模型預測兩個過載作用下的疲勞裂紋擴展行為,對比兩個模型的預測結果,含過載交互作用參數(shù)模型預測結果與試驗結果能更好的吻合。采用兩個修正Wheeler模型預測多個過載作用下裂紋擴展行為,過載間距較小時,前兩個或者多個過載與后一個過載均會產(chǎn)生交互作用,使得預測結果與試驗結果存在差距。(3)運用基于累積損傷裂紋擴展模型預測兩個過載作用下疲勞裂紋擴展行為,預測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接著采用該模型預測多個過載作用下疲勞裂紋擴展行為,并與含過載交互作用參數(shù)的修正Wheeler模型預測結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損傷模型比修正Wheeler模型能更好地預測多個過載作用下裂紋擴展行為,驗證了該模型預測多過載作用下裂紋擴展行為的正確性。
[Abstract]:Engineering components often bear complex fatigue loads in the actual service process, and there is overload in the fatigue cycle. Different forms of overload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fatigue crack growth of material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academic value and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r under multiple overloa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al stud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used to study Q345R material. The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behavior under multiple overload is studied. The concrete contents an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Q345R standard compact tensile specimen is used to maintain the stress rati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overload position and overload ratio, the hysteresis effect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overload spacing. The hysteresis effect is the most obvious when the cycle number of overload spacing is half of that of single overload hysteresis cycle. Under the action of multiple overload, the overload spacing is smaller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verload and overload. The hysteresis phase of the previous overload will be covered by the influence area of the next overload; Increase overload spacing. The modified Wheeler model with no overload interaction parameters and overload interaction parameters is used to predict the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r. Compared with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two models,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 with overload interaction parameters are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wo modified Wheeler models are used to predict the crack growth behavior under multiple overload. When the overload spacing is small, the first two or more overloads interact with the lat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predicted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3) based on the cumulative damage crack propagation model, the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r under two overload loads is predicted. The prediction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n the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r under multiple overload is predicted by the model and compared with the modified Wheeler model with overload interaction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age model is better than the modified Wheeler model in predicting the crack growth behavior under multiple overload,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G14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曉曾,劉北興,劉巧紅;熱處理參數(shù)對高碳鋼疲勞裂紋擴展的影響[J];機械工程材料;1985年03期
2 黃淑莉,胡志忠;顯微組織對中碳鋼疲勞裂紋擴展的影響[J];機械工程材料;1986年05期
3 W.A.Van Der Sluys;王崇斌;;反應堆壓力容器鋼在輕水堆冷卻水中的疲勞裂紋擴展性能評述[J];鍋爐技術;1987年05期
4 張平生,劉軍海,蘇啟生,蔡和平;掃描電鏡直接觀察疲勞裂紋擴展[J];分析測試通報;1990年06期
5 劉建新,涂小慧,鄢文彬,涂銘旌;兩種低合金高強度鋼的低溫疲勞裂紋擴展行為研究[J];機械工程材料;1991年01期
6 劉建新,涂小慧,胡志忠,鄢文彬,涂銘旌;兩種低合金高強度鋼的低溫疲勞裂紋擴展機制及疲勞機制圖[J];機械工程材料;1992年04期
7 徐建國,H.W.Liu;鋁合金疲勞裂紋擴展過程中夾雜物影響的量化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4期
8 馮力軍,尹志華,干蘇,趙亞莉,張懋炯,陳思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疲勞裂紋擴展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0年06期
9 張海泉,張彥華,李劉合,馬翔生;力學失配對電子束焊接接頭疲勞裂紋擴展行為的影響[J];焊接學報;2000年03期
10 劉鵬飛,陶偉明,郭乙木;纖維橋連疲勞裂紋擴展的首次穿越擴散過程模型[J];復合材料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楊劍;袁荒;;利用擴展有限元法對準脆性材料中的混合型疲勞裂紋擴展進行分析[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娜;王建國;王紅纓;;基于Ⅰ-Ⅲ復合型疲勞裂紋擴展的研究[A];全國MTS巖土混凝土試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許忠勇;強群;;疲勞裂紋擴展力學理論研究(Ⅱ)——實驗驗證[A];疲勞與斷裂2000——第十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4 陳龍;蔡力勛;黃學偉;;一種研究材料疲勞裂紋擴展特性的數(shù)值模擬方法及其應用[A];2010年海峽兩岸材料破壞/斷裂學術會議暨第十屆破壞科學研討會/第八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5 趙興華;包陳;蔡力勛;;含徑向裂紋小尺寸管件的疲勞裂紋擴展試驗方法[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6 王娜;王建國;;基于Ⅰ-Ⅲ復合型疲勞裂紋擴展的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許忠勇;王利君;余和存;;疲勞裂紋擴展的影響因素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葛森;李仲;肖迎春;劉國強;;頻率對鋁合金腐蝕疲勞裂紋擴展的影響[A];中國數(shù)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學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李仲;葛森;張積廣;肖迎春;呂國志;;多處損傷鋁合金加筋板的疲勞裂紋擴展研究[A];中國數(shù)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學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張國濱;袁荒;;基于粘聚力模型的鎳基合金的蠕變-疲勞裂紋擴展數(shù)值模擬[A];塑性力學新進展——2011年全國塑性力學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士剛;玻璃纖維增強鋁合金層合板疲勞裂紋擴展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2 呂緒明;核電站主管道材料的疲勞行為及LBB評定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3 杜彥楠;NiCrMoV轉子鋼焊接接頭近門檻值區(qū)疲勞裂紋擴展行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5年
4 何文濤;船體結構疲勞裂紋擴展及其可靠性分析直接計算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5 宗亮;基于斷裂力學的鋼橋疲勞裂紋擴展與壽命評估方法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6 石凱凱;循環(huán)與準靜態(tài)裂紋擴展的理論和測試方法[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7 馬鵬輝;高錳奧氏體TWIP鋼的循環(huán)變形及疲勞裂紋擴展行為研究[D];燕山大學;2016年
8 馬磊;鐵、鎳及鎳基合金疲勞斷裂行為的原子模擬[D];湖南大學;2015年
9 宋欣;壓載荷對鋁合金疲勞裂紋擴展影響的有限元建模及實驗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9年
10 衣振華;疲勞裂紋擴展研究及在裝載機橫梁壽命估算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興華;用于C250鋼的疲勞試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郭紅霞;基于聲發(fā)射技術的輪軸疲勞裂紋擴展規(guī)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3 衛(wèi)朝陽;基于紅外熱像法的4003鐵素體不銹鋼及其焊接接頭疲勞裂紋擴展行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4 劉中祥;大跨鋼橋疲勞裂紋擴展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5 吳彥杰;鋼軌疲勞裂紋擴展特性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6年
6 海蓉;基于小波方法求解含裂紋結構可靠度[D];寧夏大學;2016年
7 費文杰;膠粘疲勞裂紋擴展特性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8 楊翔寧;加筋壁板疲勞裂紋擴展過程模擬與壽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9 孫驍曉;循環(huán)載荷作用下混凝土疲勞裂紋擴展的數(shù)值模擬[D];東南大學;2016年
10 俞進濤;天然橡膠疲勞失效機理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3582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135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