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干式噴霧冷卻技術對TC4合金金相組織的影響研究
本文關鍵詞:亞干式噴霧冷卻技術對TC4合金金相組織的影響研究
【摘要】:用亞干式中噴霧冷卻方式對加熱至特定溫度的TC4合金進行冷卻試驗,觀察試件金相組織,并研究冷卻方法及條件對試件材料微觀組織的演化和規(guī)律。分析表明:亞干式噴霧冷卻技術影響且可以顯著改善TC4合金的金相組織,隨著加熱溫度的不同,被冷卻后試件材料的組織有不同的組織結構和形態(tài)。研究和比較冷卻TC4合金試驗的冷卻條件和相應的組織結構及形態(tài),初探其演變規(guī)律;以期應用優(yōu)化的冷卻參數指導人們獲得所需要的被加工工件表面金相組織和使用性能。
【作者單位】: 江蘇科技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0845064)
【分類號】:TG146.23
【正文快照】: 鈦合金[1]具有高強度、耐蝕性等優(yōu)點,因而被廣泛應用于國防、航空等各個領域;但是鈦合金也具有切削加工溫度高、加工時易磨損刀具等特點,使得鈦合金難以被加工。在銑削加工鈦合金時,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很高的熱量,極易使刀具磨損,工件表面金相組織發(fā)生改變,從而影響被加工材料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袁松梅;劉思;嚴魯濤;;低溫微量潤滑技術在幾種典型難加工材料加工中的應用[J];航空制造技術;2011年14期
2 牛曉欽;王春燕;;低溫微量潤滑切削技術及其應用[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1年01期
3 劉獻禮;岳彩旭;;綠色切削技術的研究進展與發(fā)展趨勢[J];航空制造技術;2010年11期
4 孫建國,劉鎮(zhèn)昌;論綠色切削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潤滑與密封;2001年02期
5 劉飛,張華,岳紅輝;綠色制造──現代制造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J];中國機械工程;1998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沈正華;鈦合金薄壁結構銑削變形有限元仿真及加工參數優(yōu)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小康;管小燕;任近靜;任家隆;;亞干式噴霧冷卻技術對TC4合金金相組織的影響研究[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6年12期
2 江亞;江志剛;張華;周帆;;面向綠色制造的少切削液加工工藝參數優(yōu)化[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6年09期
3 李素燕;都維剛;馬彩鳳;;高速硬車削參數對淬硬鋼表層特征影響的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6年03期
4 王爭;李中亞;萬家傲;易芳;許雪峰;;微量潤滑噴嘴電暈電極的電場特性及其對油霧荷電性能的影響研究[J];機電工程;2016年03期
5 賀愛東;葉邦彥;王子媛;;低溫微量潤滑車削加工殘余應力正交試驗[J];煤礦機械;2016年02期
6 羅永順;覃孟揚;賀愛東;王子媛;;不銹鋼微量潤滑切削溫度實驗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年02期
7 孫啟nr;燕磊;;低溫切削技術發(fā)展現狀分析[J];工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2015年05期
8 毛聰;周鑫;譚楊;孫小麗;;基于微量潤滑磨削的雙噴口噴嘴霧化仿真分析[J];中國機械工程;2015年19期
9 張乃慶;吳啟東;;金屬加工微量潤滑關鍵技術與應用[J];科技與企業(yè);2015年14期
10 孔令國;陳光軍;王亮;;PCBN刀具在硬態(tài)切削中的應用研究現狀[J];工具技術;2015年07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建偉;薄壁曲面加工變形分析與補償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2 胡費祥;機油泵蓋銑削加工變形分析及切削參數優(yōu)化[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
3 舒蓓蓓;鈦合金薄壁件銑削工藝優(yōu)化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5年
4 趙旭亮;薄壁件裝夾變形預測及裝夾布局優(yōu)化方法[D];南昌航空大學;2014年
5 董云;鑄造工藝CAD模板設計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6 尹成君;車削鈦合金切削力預測模型及加工參數優(yōu)化[D];天津理工大學;2014年
7 王志剛;鈦合金薄壁件銑削路徑優(yōu)化[D];沈陽理工大學;2014年
8 章熠鑫;鈦合金薄壁件加工變形控制工藝基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9 夏亮亮;TC4鈦合金薄壁框架零件高速銑削加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10 王沙沙;框類薄壁件裝夾和切削參數的同步優(yōu)化[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韓榮第;張悅;王揚;;刀-屑接觸區(qū)摩擦潤滑的毛細管模型研究[J];潤滑與密封;2009年02期
2 鄧建新,葛培琪,艾興;切削加工潤滑技術研究現狀及展望[J];摩擦學學報;2003年06期
3 李良福;冷卻液的生態(tài)問題[J];潤滑與密封;1999年04期
4 胡志孟,劉麒榮;硼化植物油的摩擦化學研究[J];潤滑與密封;1999年02期
5 賈曉鳴,張秀玲;未來切削液的展望[J];工具技術;1998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陳華;薄壁件加工過程優(yōu)化仿真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2 劉學杰;薄壁零件加工的切削力模型分析與試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3 鄭鵬;形位誤差計算機評定系統(tǒng)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4 陳永鵬;基于MATLAB優(yōu)化工具箱的機械產品形狀誤差評定系統(tǒng)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煥元;一種新穎噴霧冷卻裝置在我院問世[J];江蘇工學院學報;1989年04期
2 馬彪,孫奎升,顧祖慰,朱烈光;噴霧冷卻技術的試驗研究[J];汽輪機技術;1992年01期
3 張悅;自制簡易的正火噴霧冷卻裝置[J];現代制造工程;2002年11期
4 張國琪;噴霧冷卻節(jié)電新技術在湘鋼的應用[J];大眾用電;2003年10期
5 劉劍,繆佳興;噴霧冷卻技術及其應用[J];工具技術;2004年11期
6 徐琪;伊朗哈通銅廠高溫煙氣噴霧冷卻系統(tǒng)的自動控制[J];有色冶金設計與研究;2005年01期
7 李治德;李毅民;韓森榮;;新型無填料噴霧冷卻塔[J];中國氯堿;2007年02期
8 呂金虎;;無填料噴霧冷卻塔的應用分析[J];化工科技市場;2008年12期
9 程文龍;韓豐云;劉期聶;范含林;;系統(tǒng)壓力影響下的噴霧冷卻特性及溫度均勻性[J];化工學報;2010年12期
10 郭子義;陶毓伽;淮秀蘭;;基于二次核化的沸騰噴霧冷卻模擬研究[J];煤炭技術;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楊嘉;陳國泰;吳祥生;張宏宇;戴通涌;;噴霧冷卻系統(tǒng)在風冷式冷水機組中的應用研究[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李彥良;;噴霧冷卻主動熱防護技術應用效果數值分析[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3 司春強;邵雙全;田長青;劉小朋;肖楊;;潤滑油對噴霧冷卻性能影響[A];走中國創(chuàng)造之路——2011中國制冷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江浩杰;沈立剛;;高壓變頻調速技術在連鑄噴霧冷卻供水系統(tǒng)中的應用[A];自動化技術與冶金流程節(jié)能減排——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苗學舜;;無填料噴霧冷卻塔的原理與應用[A];冷卻塔研究會成立暨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6 趙彥永;;液化烴儲罐水噴霧冷卻系統(tǒng)設計[A];’2001全國工業(yè)用水與廢水處理技術交流會論文集暨水處理技術匯編[C];2001年
7 胡佳英;;切削加工中噴霧冷卻技術的應用[A];2007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韓立濤;張俊峰;;噴霧冷卻在超細晶粒鋼生產中的應用[A];2006年全國軋鋼生產技術會議文集[C];2006年
9 和禮堂;;碳素廠電撲焦油系統(tǒng)設計[A];第十一屆全國電除塵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記者白茂槐 通訊員張俊;國內首創(chuàng)電弧爐一次煙氣噴霧冷卻凈化工藝[N];中國冶金報;2010年
2 ;連續(xù)鑄鋼新技術問答[N];中國冶金報;2003年
3 特約撰稿 王恒月;空調器會否因非典而“變臉”?[N];中國電子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韓豐云;噴霧冷卻傳熱特性、傳熱強化及溫度不均勻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2 趙銳;噴霧冷卻傳熱機理及空間換熱地面模擬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3 謝寧寧;噴霧冷卻及其換熱強化的實驗與理論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2年
4 張震;微納米表面噴霧冷卻的機理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5 侯燕;多噴嘴噴霧冷卻實驗研究與數值模擬[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郭永獻;噴霧液膜流動理論及電子器件噴霧冷卻實驗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7 張偉;微槽表面噴霧冷卻換熱特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3年
8 陳東芳;微槽群表面的噴霧冷卻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0年
9 王亞青;噴霧冷卻無沸騰區(qū)換熱特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合旭;高熱流密度環(huán)境下噴霧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2 錢春潮;噴霧冷卻系統(tǒng)換熱性能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5年
3 周華琴;熱表面脈沖式噴霧冷卻的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4 孫發(fā)明;噴霧冷卻建模與仿真分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5 劉媛;間歇式噴霧冷卻高熱流表面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6 王磊;噴霧冷卻及其影響因素的實驗與數值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09年
7 趙亮;循環(huán)噴霧冷卻實驗系統(tǒng)設計及噴霧冷卻實驗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8 郭子義;基于氣泡動力學的噴霧冷卻模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趙欣;封閉系噴霧冷卻熱質傳遞規(guī)律實驗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10 熊建敏;扇形噴嘴噴霧冷卻的數值模擬及實驗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2858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1285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