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工藝中的焦距異常發(fā)生原因分析及解決辦法
本文關鍵詞:IC制造中硅片化學機械拋光材料去除機理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復旦大學》 2009年
光刻工藝中的焦距異常發(fā)生原因分析及解決辦法
金曉剛
【摘要】: 在摩爾定律的指引下,半導體工藝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從0.35微米到0.25微米,0.18微米,0.13微米,直到現(xiàn)在國內(nèi)大量生產(chǎn)的最先進的工藝0.09微米和0.065微米,同時0.045微米也正處在積極研發(fā)試驗當中。而國際上英特爾等公司正在將技術節(jié)點向0.032微米,0.022微米推進。 半導體集成電路制作過程中,光刻工藝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的重要性在于準確定義集成電路的圖形形態(tài),尺寸,以及前后層之間的對準。光刻工藝的好壞,對后道制程中蝕刻,離子注入等工藝的準確進行至關重要。 在光刻工藝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一個缺陷,那就是焦距異常,焦距異常就是曝光機在晶圓的某些特定的位置上的曝光焦距超出了該層次的焦深,通常焦距異常會導致光刻工藝后得到的光阻profile異常及CD值異常,從而進一步導致刻蝕后得到的圖形異常。我們通常在ADI階段可以攔下來的焦距異常最多只能占焦距異常晶圓中的20%~30%,其他的晶圓被放下去之后都會對最終良率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著重于分析焦距異常的種類及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時我也致力于研究如何在制程中對焦距異,F(xiàn)象進行監(jiān)測并在曝光程式中加以調(diào)整以預防的方法。目前常見的焦距異常大致可以歸為以下三類: 1.Local Defocus Local defocus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焦距異常現(xiàn)象,它一旦發(fā)生就將會影響數(shù)量不等的一系列晶圓,而這些晶圓都需要進行返工。本文的研究在于尋找發(fā)生local defocus的根本原因,并尋求能夠在曝光過程中實時監(jiān)測的方法,盡量將其影響減小到最小的范圍。 2.Edge defocus Edge defocus就是發(fā)生在晶圓邊緣的焦距異,F(xiàn)象,據(jù)統(tǒng)計,Edge defocus對良率的影響大概在0.5%~2%之間,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幾乎所有的晶圓都有發(fā)生,從總數(shù)來看,這種焦距異常對良率的影響是很大的。本文針對Edge defocus發(fā)生的兩種根本原因進行研究,從而找到在曝光機程式中可以改善該現(xiàn)象的方法。 3.Zero Mark area defocus 經(jīng)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Zero Mark area defocus是一種特殊的Local defocus,由于其發(fā)生在Zero Mark區(qū)域,那里沒有圖形,因此是很難檢測到,一旦發(fā)生,通常的ADI目檢無法發(fā)現(xiàn)問題,Overlay會發(fā)生較大的shift,Lot如果繼續(xù)process,輕則影響量率,重則需要報廢。本文的研究在于尋求能夠在曝光過程中實時監(jiān)測Zero Mark area defocus的方法,盡量將其影響減小到最小的范圍。 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三種焦距異,F(xiàn)象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并且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可以通過對制程參數(shù)進行監(jiān)測以及在曝光機程式中進行一定特殊設定便可以減少其發(fā)生概率的。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TN305.7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曹江田;亞微米光刻質(zhì)量的控制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萬里,趙建明,吳緯國;IC制造工藝與光刻對準特性關系的研究[J];半導體技術;2005年06期
2 姚達;劉欣;岳世忠;;半導體光刻技術及設備的發(fā)展趨勢[J];半導體技術;2008年03期
3 翁壽松;65nm/45nm工藝及其相關技術[J];微納電子技術;2004年07期
4 翁壽松;下一代光刻技術的設備[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4年10期
5 翁壽松;193nm光刻技術延伸方法[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4年11期
6 翁壽松;193nm浸入式光刻技術獨樹一幟[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5年07期
7 Takayuki Uchiyama;Takao Tamura;Kazuyuki Yoshimochi;Paul Graupner;Hans Bakker;Eelco van Setten;Kenji Morisaki;;ArF浸沒式光刻在55nm邏輯器件制造中的優(yōu)勢(英文)[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7年11期
8 馬建軍;;光學光刻技術的歷史演變[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8年04期
9 蘇雪蓮;新世紀光刻技術及光刻設備的發(fā)展趨勢[J];微電子技術;2001年02期
10 馮伯儒,張錦,侯德勝,陳芬;微光刻技術的發(fā)展[J];微細加工技術;200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國雄,王雪潔;用于提高光刻分辨率的光學成像算法的研究[J];半導體技術;2005年09期
2 翁壽松;納米器件的發(fā)展動態(tài)[J];微納電子技術;2005年08期
3 翁壽松;;65nm芯片設計和制造中的幾個問題[J];微納電子技術;2006年07期
4 翁壽松;;45nm工藝與關鍵技術[J];微納電子技術;2007年09期
5 蔣文波;胡松;;傳統(tǒng)光學光刻的極限及下一代光刻技術[J];微納電子技術;2008年06期
6 馬萬里;;厚鋁芯片制造工藝的光刻對準效果改善[J];微納電子技術;2011年10期
7 楊向榮;張明;王曉臨;曹萬強;;新型光刻技術的現(xiàn)狀與進展[J];材料導報;2007年05期
8 劉曉霞;代波;倪經(jīng);;亞微米級鐵磁條的磁場分布[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9年06期
9 陳興俊,胡松,姚漢民,劉業(yè)異;0.1μm線寬主流光刻設備—193nm(ArF)準分子激光光刻[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2年01期
10 翁壽松;193nm光刻技術延伸方法[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4年1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金;洛侖茲平面電機的結(jié)構(gòu)動態(tài)特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周海波;磁懸浮直線運動系統(tǒng)的設計與控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王樂妍;激光光致熱塑成型效應及三維微結(jié)構(gòu)制備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曾陽素;分數(shù)傅里葉光學的應用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5 郭占社;基于微機械工藝的電磁型平面微電機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3年
6 張錦;激光干涉光刻技術[D];四川大學;2003年
7 宋文榮;微電子制芯領域中磁懸浮精密定位平臺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4年
8 王延風;磁懸浮精密定位工作臺機電一體化CAD/CAE集成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4年
9 楊杰偉;基于MEMS工藝的軸向磁化永磁微電機結(jié)構(gòu)優(yōu)化及性能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6年
10 蘇建修;IC制造中硅片化學機械拋光材料去除機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帥;動態(tài)漸變灰階數(shù)字掩模技術制作微透鏡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尚峰;基于奧林巴斯PROTECH2.5D軟件平臺的Canon光刻機線寬優(yōu)化[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王洋;圖案化氧化鋅微納結(jié)構(gòu)的制備與表征[D];河南大學;2011年
4 歐陽琴;大面積PCB投影掃描式激光曝光機的研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王劍浩;0.5微米光罩式只讀存儲器工藝導入研究及良率提升[D];復旦大學;2011年
6 唐夏;0.13μm集成電路光刻工藝平臺優(yōu)化和光刻分辨率增強技術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7 易旭東;0.13μm堆疊式動態(tài)隨機存儲器光刻工藝優(yōu)化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張薇;多光束激光干涉圖案的相移控制方法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9 韓乃莉;永磁同步電機伺服系統(tǒng)及工件臺上位機軟件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王小飛;深紫外光照射延緩光罩結(jié)晶生長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濤,李平,鄧光華;光刻工藝中缺陷來源的分析[J];半導體光電;2005年03期
2 石瑞英,郭永康;光學鄰近校正改善亞微米光刻圖形質(zhì)量[J];半導體技術;2001年03期
3 宋礦寶,章文紅,趙亞東,范捷;硅片翹曲對光刻條寬均勻性的分析[J];半導體技術;2004年11期
4 宋登元,王小平;光學光刻技術的研究進展[J];半導體技術;1998年02期
5 李堯;i線(365nm)分步投影光刻機曝光系統(tǒng)[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1年04期
6 何峰;吳志明;王軍;袁凱;蔣亞東;李正賢;;Nikon光刻機對準系統(tǒng)概述及模型分析[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9年04期
7 潘家立;陶玉柱;;光刻膠之關鍵技術[J];集成電路應用;2003年06期
8 郭立萍,黃惠杰,王向朝;光學光刻中的離軸照明技術[J];激光雜志;2005年01期
9 劉逵;光刻條寬及剖面控制[J];微電子技術;1997年03期
10 游樹達;光刻掩模缺陷對IC成品率的影響[J];微電子技術;1997年06期
【二級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帆;基于光柵耦合增強型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傳感器的機理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翁壽松;300mm晶圓芯片制造技術的發(fā)展趨勢[J];半導體技術;2004年01期
2 翁壽松;90nm工藝及其相關技術[J];微納電子技術;2003年04期
3 翁壽松;65nm/45nm工藝及其相關技術[J];微納電子技術;2004年07期
4 王新柱,徐秋霞,錢鶴,申作成,歐文;深亞微米隔離技術——淺溝槽隔離工藝[J];半導體學報;2002年03期
5 童志義;邁向新世紀的光學光刻[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1999年03期
6 SatoshiNakajima,MakotoTanigawa,AkiraIshihama,KeizoSakiyama,郭健;改進定標曝光場的對準精度[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1999年04期
7 T.G.Lee,S.C.Moon,H.M.Lee,葛勱沖;補償光學光刻工藝特性產(chǎn)生的場內(nèi)套準誤差[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0年01期
8 童志義;光學光刻技術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1年01期
9 Waikin Li,Harum H.Solak,Franco Cerrina,葛勱沖;制作亞50nm L/S圖形的極紫外納米光刻技術[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1年04期
10 童志義;光學光刻現(xiàn)狀及設備市場[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家震;為民;;先進晶圓加工線成品率控制的新進展[J];中國集成電路;2002年09期
2 穆啟道;曹立新;;光刻技術的發(fā)展與光刻膠的應用[J];集成電路應用;2003年06期
3 Noelc·Magdonard;喻德政;;未來的光刻技術及設備[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1983年01期
4 Modern Xu,Lucian Liu;光刻技術與光刻機[J];中國集成電路;2004年08期
5 本刊編輯部;向90nm過渡的工藝技術及設備挑戰(zhàn)[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4年10期
6 馮伯儒,姚漢民,張錦,侯德勝;深紫外和X射線光刻技術[J];光電工程;1997年S1期
7 ;市場動態(tài)[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4年02期
8 趙洪波;黃其煜;;硼磷硅玻璃缺陷分析與研究[J];電子與封裝;2008年10期
9 慕利娟;趙宏宇;;高溫超導濾波器的光刻工藝[J];低溫與超導;2009年03期
10 翁壽松;世界半導體設備的“十大”發(fā)展趨勢[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燕;;Espresso表面質(zhì)量缺陷檢測系統(tǒng)在梅鋼的應用[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尉然;;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存在的缺陷[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徐正恩;謝肇琨;翁德富;;高張力鋼板銲核缺陷之射線檢測研究[A];2010年海峽兩岸材料破壞/斷裂學術會議暨第十屆破壞科學研討會/第八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沈士明;;含缺陷壓力管道安全評定工程方法的評述與修正[A];第四屆全國壓力容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7年
5 田阜澤;康公;;從用戶角度看國產(chǎn)線材的質(zhì)量[A];全國線材深加工技術研討會會議文集[C];2005年
6 許波;鐘暗華;;略論進化心理學對傳統(tǒng)的標準社會科學模式的反對[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裴愛娟;賈軍艷;劉強;劉穎;徐榮;;改善唐鋼冷軋帶鋼的質(zhì)量[A];2006年河北省軋鋼技術與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8 原芳盟;;略論我國環(huán)境稅收制度的缺陷與完善[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中卷)[C];2006年
9 林濤;王林峰;;備自投裝置的配置及運行情況分析[A];山東電機工程學會第四屆供電專業(y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成樞;崔冬梅;;建筑物下采煤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A];第七屆全國礦山測量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Digitimes Research;[N];電子資訊時報;2002年
2 蔡韋羽 DigiTimes;[N];電子資訊時報;2006年
3 吳宗翰 梁燕蕙 DigiTimes;[N];電子資訊時報;2006年
4 ;[N];中國電子報;2004年
5 怡均;[N];電子資訊時報;2005年
6 蔡綺芝 DigiTimes;[N];電子資訊時報;2007年
7 ;[N];計算機世界;2003年
8 林昌明 DigiTimes;[N];電子資訊時報;2006年
9 宋丁儀 DigiTimes;[N];電子資訊時報;2007年
10 蔡綺芝 DigiTimes;[N];電子資訊時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登英;毛細力光刻技術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2 徐元棟;新有限理性概念下的股市異常現(xiàn)象及股市波動機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3 劉韌;基于UV-LIGA光刻技術的曝光及后烘過程仿真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趙書濤;基于計算機視覺的直讀儀表校驗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6年
5 陳文昱;浸沒式光刻中浸液控制單元的液體供給及密封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6 楊代平;中國證券市場超額收益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7 唐愛東;不同構(gòu)型鋰錳氧固溶體的合成機制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8 李鳳有;激光直寫光刻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2年
9 羅偉;納米晶銅塊體材料的制備和腐蝕行為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10 朱鑫;摻鍺直拉硅中的雜質(zhì)缺陷及其光伏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曉剛;光刻工藝中的焦距異常發(fā)生原因分析及解決辦法[D];復旦大學;2009年
2 郭靜濤;0.13微米銅互連工藝派工系統(tǒng)控制等待時間和降低缺陷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季偉;半導體光刻設備實時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D];復旦大學;2010年
4 田靜;半導體光刻工藝中圖形缺陷問題的研究及解決[D];復旦大學;2008年
5 毛岸坤;IC制造中硅片邊緣上光刻工藝的波動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6 王菲;刑事再審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7 黃亦飛;論侵占罪[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翟勇;試論法官自由裁量權[D];鄭州大學;2007年
9 李麗萍;我國社會團體登記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10 殷程鵬;我國現(xiàn)行環(huán)境法體系及存在缺陷與對策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IC制造中硅片化學機械拋光材料去除機理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07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40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