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銪發(fā)光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鄰菲羅啉衍生物—稀土銪發(fā)光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4年
鄰菲羅啉衍生物—稀土銪發(fā)光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袁歡歡
【摘要】:OLED在平板顯示領域顯示出了巨大的科學研究和商業(yè)應用價值,,備受研究者關注。材料是OLED中關鍵的技術之一,可用于OLED的材料分為兩類:熒光材料和磷光材料。根據(jù)量子理論熒光材料最高效率只能25%,而磷光材料可達100%。目前,磷光材料中鑭系稀土元素受到研究者的青睞。稀土離子特殊的外層電子結構使其具有發(fā)光效率高、色彩純度正等優(yōu)點,為人們開發(fā)和利用新型OLED材料提供了新思路。雖然現(xiàn)在材料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離人們要求還有一定距離。 論文主要研究工作是以合成新型的稀土發(fā)光材料為中心,制備了小分子配合物和聚合物兩類發(fā)光材料。對于小分子配合物,結合理論研究了配體的不同取代基對配合物的熒光性能的影響因素;聚合物發(fā)光材料采用先配位再聚合的方式進行合成,并探討了聚合物的熒光性能和影響因素。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工作。 1.運用Gaussian03程序包中的DFT理論對設計的9個鄰菲羅啉衍生物分子進行了理論計算。對這些分子的前線分子軌道數(shù)據(jù)、鍵長、鍵角和Mulliken電荷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配體中不同取代基對這些數(shù)據(jù)的影響。 2.本文合成了9個鄰菲羅啉衍生物分子,并通過紅外與核磁對其結構進行了表征。同時,研究了中間體對溴苯偶姻的合成工藝,利用咪唑類離子液體作為催化劑,并采用超聲波合成法來制備對溴苯偶姻。 3.利用上述合成的鄰菲羅啉衍生物作為配體,制備了10個新穎的三元稀土Eu(Ⅲ)配合物,通過紅外與元素分析對這些配合物進行了表征。熒光光譜圖顯示,所有配合物都發(fā)出了Eu(Ⅲ)的特征紅光。結合理論研究,對這些配合物的熒光性能之間的差異進行了分析。從實驗結果來看其配合物的熒光性能并未隨著配體上取代基給電子能力的增加而增強,在相同的第一配體(HDBM)情況下,不同的鄰菲羅啉衍生物所制備的配合物的熒光性強弱小順序為:Eu(DBM)3(DmPPhen)Eu(DBM)3(BPPhen)Eu(DBM)3(BBPP) Eu(DBM)3(DPMP) Eu(DBM)3(PPBD) Eu(DBM)3(DTPP) Eu(DBM)3(BOPP)。其中DmPPhen配體與Eu(Ⅲ)配位后表現(xiàn)出優(yōu)秀的“協(xié)同”效應,配合物Eu(TTA)3DmPPhen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相對于其它配合物其熒光強度最好,相比之下此配合物具有潛在的前景,可應用于電致發(fā)光器件中。 4.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利用β-二酮作為第一配體,簡單的鄰菲羅啉衍生物作為第二配體,帶聚合活性的丙烯酸作為第三配體制備了9個含有聚合活性的稀土發(fā)光材料。通過紅外和元素分析對這些配合物的結構進行了表征,從這些配合物的熒光光譜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第一配體和第三配體相同的情況下,第二配體對Eu(Ⅲ)離子的敏化效果順序為:DmPPhen PPhen DPPz DPMP。 5.選擇了5個帶有聚合活性的稀土配合物與甲基丙烯酸甲酯進行共聚合,制備了具有發(fā)光性能的透明功能材料。從聚合物的熒光光譜來看,聚合物的發(fā)光強度與配合物的發(fā)光強弱相一致。對于同一配合物增大投料比時,聚合物鏈中因配合物含量的增加而發(fā)光強度增加。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O641.4;TQ42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楊紅,王則民,楊海峰,余錫賓;稀土萘甲酸鄰菲咯啉三元固體配合物的IR和Raman光譜[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3年03期
2 凌啟淡,楊慕杰,王文,林美娟,章文貢;含鋱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發(fā)光性能研究[J];化學學報;2005年07期
3 ;Electro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ree ternary europium complexes with different phenanthroline derivative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2004年04期
4 潘遠鳳;鄭安吶;蔡平雄;肖惠寧;何北海;;Eu-Phen-AA-MMA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J];精細化工;2007年09期
5 劉小君;林濤;高少偉;馬睿;張晉悅;蔡新晨;楊磊;滕楓;;用含時密度泛函方法研究和設計推拉結構的熒光分子(英文)[J];物理化學學報;2012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曉慶;;一種環(huán)金屬化銥配合物光電性質的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2 婁雙玲;于軍勝;黎威志;李璐;林慧;蔣亞東;;雙層結構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發(fā)光層厚度的優(yōu)化研究[J];半導體光電;2007年02期
3 彭強;姚若河;;新型OLED測試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半導體技術;2009年05期
4 吳甲奇;李文佳;席曦;王振交;季靜佳;顧曉峰;李果華;;光強對有機小分子太陽電池光伏性能的影響[J];半導體技術;2011年07期
5 劉國瑞;李曉云;;用于OLED的碳納米管[J];微納電子技術;2011年12期
6 王曉晨;王海僑;李效玉;;新型超支化發(fā)光聚合物合成與表征[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7 劉仁源;董相廷;柳建文;王進賢;劉桂霞;;靜電紡絲技術制備Eu(BA)_3phen/PVP復合納米帶及發(fā)光性質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8 熊艷;;一種藍光聚合物電致發(fā)光器件的穩(wěn)定性能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理工卷;2009年02期
9 孫立梅;張清;;樹枝狀分子應用于有機電致發(fā)光材料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7年10期
10 劉國柱;夏都靈;楊文君;黃子強;;柔性顯示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祁爭健;孫岳明;肖英博;顏大志;何艷芳;虞婧;韋斌;徐希恒;;新型雙向傳輸型區(qū)域規(guī)整噻吩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與研究[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1)[C];2007年
2 杜洪;周禾豐;卜維亮;陳簡;王艷麗;王華;劉旭光;許并社;;鋱與苯甲酰丙酮和鄰菲啰啉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1)[C];2007年
3 杜新瑜;王向偉;王江楓;周潔;;變色偽裝材料研究關鍵技術[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8)[C];2007年
4 程樂華;高遠浩;周虹屏;吳杰穎;田玉鵬;;功能性三β-雙酮配體的設計及合成[A];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十三屆大環(huán)化學暨第五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C];2006年
5 王維;梁露英;周銘露;王文;凌啟淡;;具有交聯(lián)活性的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2012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上冊)[C];2012年
6 侯建偉;田鵬;李瑞佼;沈玉國;閆冬成;;應用于可穿戴式設備的柔性顯示技術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A];中硅會電子玻璃分會2014年光電子玻璃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蛟;PEDOT:PSS薄膜的摻雜改性及其在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楊志勝;有機基太陽能電池中有序結構材料及其界面和性能[D];浙江大學;2010年
3 許慧俠;苯并噻唑類有機金屬絡合物的分子結構與光電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4 宋丹丹;磷光OLEDs的效率和效率roll-off特性的影響因素及改進方法[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5 李在房;新型可溶液加工有機小分子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光伏性能[D];吉林大學;2011年
6 朱明;作為空穴傳輸材料的聚甲亞胺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汪津;高效率色穩(wěn)定的白色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D];吉林大學;2011年
8 李青;樹枝狀噻吩并吡嗪紅光材料的合成及電致發(fā)光性質[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9 韓強;鋅配合物光電特性和銥配合物磷光敏化及光電特性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10 王靜;藍色發(fā)光材料C-9芴聯(lián)蒽衍生物的合成與發(fā)光性能的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亮;雙極傳輸咔唑—噁二唑—有機稀土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與性能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紀穆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致發(fā)光性質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1年
3 張瑞霞;光致發(fā)光功能化聚砜—金屬離子配合物的制備及其熒光發(fā)射特性研究[D];中北大學;2012年
4 孫雨薇;P(NVA-co-St)共聚微球的合成及其與稀土離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5 趙海峰;稀土離子和聚酰胺類高分子微凝膠顆粒相互作用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6 胡珍;含脂肪酸稀土配合物/聚合物的合成及光致發(fā)光性能[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學智;丙烯酸稀土與鄰菲羅啉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J];安徽機電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2 趙東旭,李文連,洪自若,梁春軍,彭俊彪,趙建軍,趙丹,杜晨霞,徐燕;三價鋱離子高分子配合物的光致發(fā)光和電致發(fā)光[J];發(fā)光學報;1998年02期
3 凌啟淡,范希智,b陳君,楊慕杰,劉旭,汪聯(lián)輝,章文貢;一種含鋱單體的合成及其電致發(fā)光研究[J];化學學報;2001年01期
4 楊紅,王則民,余錫賓,楊海峰,吳惠霞;稀土萘甲酸鄰菲羅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5 劉小君;王寧;程浩;;局域和長程雜化密度泛函研究推拉結構有機發(fā)光分子[J];物理化學學報;2011年07期
6 鄭曉梅,金林培,王明昭;釹(Ⅲ)與對-氨基苯甲酸、鄰菲咯啉混配配合物的晶體結構和激光拉曼光譜[J];中國稀土學報;1995年01期
7 王則民,曹錦榮,朱福森;稀土萘乙酸鄰菲繞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J];應用化學;1993年04期
8 王則民,傅楚瑾,曹錦榮,陳志榮;稀土轉光農(nóng)膜的光色效應研究[J];中國塑料;1999年1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莎仁;李曉華;;鄰菲羅啉增敏催化動力學光度法測定痕量錳[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05年04期
2 高曉輝,李玉峰,呂仁江;氨基酸-鄰菲羅啉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高師理科學刊;2005年01期
3 王斌;;鄰菲羅啉分光光度法測定黃丹中鐵含量[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4 席玉蕾;葉慶國;;三氟乙酸銅與鄰菲羅啉配合物的合成[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5 盧曉紅;;鄰菲羅啉法測定循環(huán)水中鐵離子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J];化工技術與開發(fā);2012年01期
6 葉玉竹;張麗影;趙小菁;齊小輝;范圣第;;1,10-鄰菲羅啉-5,6-二胺的合成及表征[J];化工時刊;2012年06期
7 卓肇楨,孫光華,賈淑芬;工業(yè)硫酸中微量鐵的測定—鄰菲羅啉比色法[J];硫酸工業(yè);1984年06期
8 劉偉生,譚民裕;鄰菲羅啉單氮氧化物與鈧(Ⅲ)釔(Ⅲ)配合物的合成與性質[J];無機化學學報;1992年02期
9 周曉華,李明華,樂學義;鄰菲羅啉-氨基酸銅(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合成化學;1999年02期
10 巴哈爾古麗·別克吐爾遜;葉爾江·拜克吐爾漢;馬哈亞·艾斯江;;鄰菲羅啉比色法分析原始森林土壤中鐵的含量[J];光譜實驗室;201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楠楠;明常鑫;連敬堂;甄小麗;韓建榮;劉守信;;含兩個鄰菲羅啉大環(huán)冠醚的合成[A];全國第十六屆大環(huán)化學暨第八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2 王艷;趙永亮;;苯氧乙酸-鄰菲羅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熒光性能研究[A];2007年中國稀土資源綜合利用與環(huán)境保護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艷;趙永亮;;苯氧乙酸-鄰菲羅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熒光性能研究[A];2007年中國稀土資源綜合利用與環(huán)境保護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陳慧芬;盧燦忠;;一個新的鄰菲羅啉衍生物配體的鎘配合物[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5 徐相君;徐婉珍;邵曉琳;仰榴青;吳向陽;;以對硝基苯甲酸和1,10-鄰菲羅啉為混合配體的鉛配合物水熱合成與晶體結構研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6 王艷麗;王璐;王保懷;杜為紅;;鄰菲羅啉金屬配合物與朊蛋白PrP106-126片段結合作用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全國化學熱力學和熱分析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10年
7 陳亮;王寶俊;;d~(10)組態(tài)金屬離子與鄰菲羅啉衍生物配位作用的NMR研究[A];第七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1992年
8 史麗麗;廖奕;楊雙陽;蘇忠民;;光致變色5,6-二噻酚鄰菲羅啉類配體及其錸(Ⅰ)配合物的電子結構和光譜性質的理論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量子化學學術會議暨慶祝徐光憲教授從教六十年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肖圣雄;劉美艷;張建軍;李旭;劉一挺;肖華;;配合物[Sm(m-MOBA)_3phen]_2的標準摩爾生成焓[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全國化學熱力學和熱分析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10年
10 鮑文麗;陳聰;董良;司振君;周艷云;李文成;;磷光Cu~Ⅰ/Re~Ⅰ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質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5分會:無機化學[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鄭人華;新型含鄰菲羅啉聚合物及其金屬配合物的設計合成與磁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紅梅;鄰菲羅啉及衍生物配合物的水熱合成與結構表征[D];山西大學;2006年
2 王維;1,10-鄰菲羅啉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質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3 黃麗華;鄰菲羅啉金屬配合物的合成、結構與性質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09年
4 張旭;鄰菲羅啉銦硫屬化合物的溶劑熱合成[D];蘇州大學;2012年
5 孫卓;有機酸配合物的合成及新配合物鄰菲羅啉草酸鈷的表征[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6 延敬杰;基于菲醌和鄰菲羅啉衍生物分子探針的設計、合成和光譜性質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3年
7 劉學良;以1,10-鄰菲羅啉為配體的釩氧酸鹽配合物的水熱合成[D];暨南大學;2007年
8 湯婷婷;咪唑[4,5-f][1,10]鄰菲羅啉衍生物與過渡金屬配合物的合成、結構、性質與理論研究[D];寧夏大學;2014年
9 周盡花;鑭系金屬-β-二酮-鄰菲羅啉類三元螯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發(fā)光性能的研究[D];湘潭大學;2001年
10 呂曉;系列稀土—鄰菲羅啉—吲哚乙(丁)酸配合物抑菌作用[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鄰菲羅啉衍生物—稀土銪發(fā)光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04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220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