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聯(lián)胍膠對油田污水處理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交聯(lián)胍膠對油田污水處理的影響
【摘要】:目前,我國高滲透儲層所占比例減少而低滲透油氣藏的比例逐漸增加。為了提高低滲透油氣藏的滲透率,壓裂是目前最有效的改造方法。然而,壓裂施工結束后,仍有一部分壓裂液不能返排到地面而殘留在地層內部。這些殘留的壓裂液會隨著后期石油的開采成為采出液的一部分。由于壓裂液的存在對油水分離及后續(xù)的污水處理都有很大的影響。本論文通過對壓裂液的理化性質分析,考察了壓裂液添加劑對絮凝效果的影響及增稠劑羥丙基胍膠對水包油乳狀液穩(wěn)定性的影響,同時針對現(xiàn)場提供的含壓裂液采出水做了絮凝實驗。實驗結果表明:返排后期壓裂液中的懸浮物和含油量要明顯高于返排前期和返排中期,而返排前期的壓裂液中的鐵離子、鈣離子、氯離子含量要高于其他兩個返排階段。礦化度整體變化不大,p H均在7-8之間。壓裂液中的助排劑和殺菌劑對絮凝有不利的影響,防膨劑對含油量和懸浮物含量的影響不同,在低加量時對油珠有穩(wěn)定作用,在高加量下不利于油珠的穩(wěn)定,防膨劑對懸浮物的影響整體上均是不利于懸浮物的穩(wěn)定。通過對含羥丙基胍膠(HPG)乳狀液性質及油水界面性質的研究,考察了HPG對水包油乳狀液穩(wěn)定性的影響。結果表明,HPG能增強水包油乳狀液的穩(wěn)定性;HPG增加了油水界面膜強度,隨著其濃度增加,油珠的半衰期t1/2增加,破裂速率k減小;HPG可小幅度降低界面張力,聚合物含量為1000mg/L時,界面張力值為16.58m N/m;連續(xù)相黏度隨著HPG濃度的增加而增大,使油珠上浮速度和碰撞幾率變小,油珠聚并困難。含HPG的水包油乳狀液中顯微鏡觀察圖像,也證明了HPG濃度的增加使得乳狀液中的油珠量增加,即增強了乳狀液的穩(wěn)定性。針對現(xiàn)場提供的污水,考察了返排液含量對絮凝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返排液含量的增加水中油珠變得穩(wěn)定,懸浮物含量增加,絮凝變得困難。在相同的絮凝條件下,絮凝效果聚合氯化鋁(PAC)Al2(SO4)3Al Cl3,從絮體形態(tài)上看PAC形成的絮體成塊狀,比較緊實,而Al2(SO4)3和Al Cl3形成的絮體較松散,呈小球狀。PAC形成的絮體表面是由多個小球狀顆粒緊密排列,而硫酸鋁和氯化鋁形成的絮體表面小球顆粒排列松散。從處理后水中粒徑分布來看,PAC與簡單鋁鹽處理后的水樣的粒徑中值差別較大,而Al2(SO4)3和Al Cl3處理后水樣粒徑中值差別不大,但仍是Al2(SO4)3的效果要好于Al Cl3。同時實驗結果表明在PAC在p H為6左右,溫度在40-50℃之間絮凝效果較好,沉降時間設定為60min即能夠滿足絮體的沉降。
【關鍵詞】:壓裂液 理化性質 羥丙基胍膠 乳狀液 絮凝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74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創(chuàng)新點摘要7-10
- 前言10-11
- 第一章 概述11-27
- 1.1 壓裂技術11-15
- 1.1.1 壓裂目的及意義11-13
- 1.1.2 壓裂液的分類13-15
- 1.2 水基壓裂液的組成15-20
- 1.2.1 增稠劑15-16
- 1.2.2 交聯(lián)劑16-18
- 1.2.3 黏土穩(wěn)定劑18
- 1.2.4 殺菌劑18-19
- 1.2.5 破交劑19
- 1.2.6 助排劑19-20
- 1.3 壓裂液危害20-21
- 1.4 壓裂液處理技術21-22
- 1.4.1 絮凝沉淀法21
- 1.4.2 氧化還原法21-22
- 1.4.3 Fe/C微電解22
- 1.4.4 生物法22
- 1.5 絮凝機理22-25
- 1.5.1 壓縮雙電層理論23
- 1.5.2 吸附電中和機理23-24
- 1.5.3 吸附-架橋作用24
- 1.5.4 卷掃作用24-25
- 1.6 論文的目的與主要研究內容25-27
- 1.6.1 研究的目的25
- 1.6.2 研究的主要內容25-27
- 第二章 胍膠壓裂返排液物化性質研究27-36
- 2.1 實驗部分27-30
- 2.1.1 實驗儀器及藥品27-28
- 2.1.2 實驗方法及原理28-30
- 2.2 結果與討論30-35
- 2.2.1 壓裂返排液物化性質分析30-31
- 2.2.2 添加劑對污水處理的影響31-35
- 2.3 本章小結35-36
- 第三章 羥丙基胍膠影響水包油乳狀液穩(wěn)定性的研究36-44
- 3.1 實驗部分36-38
- 3.1.1 實驗儀器及藥品36-37
- 3.1.2 實驗方法37-38
- 3.2 結果與討論38-43
- 3.2.1 HPG對油珠穩(wěn)定性的影響38-39
- 3.2.2 HPG對油水界面性質的影響39-43
- 3.3 本章小結43-44
- 第四章 含胍膠壓裂返排液采出水的絮凝研究44-56
- 4.1 實驗部分44-46
- 4.1.1 實驗儀器及藥品44-45
- 4.1.2 實驗方法45-46
- 4.2 結果與討論46-55
- 4.2.1 返排液含量對絮凝的影響46-48
- 4.2.2 鋁鹽絮凝效果的研究48-53
- 4.2.3 絮凝工藝參數(shù)的考察53-55
- 4.3 本章小結55-56
- 結論56-57
- 參考文獻57-62
- 發(fā)表文章目錄62-63
- 致謝63-6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馥,王安培,李鳳霞,李興應;國外清潔壓裂液的研究進展[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2 張舒;一種高性能壓裂液[J];斷塊油氣田;2003年04期
3 楊衍東;胡永全;趙金洲;;壓裂液的環(huán)保問題初探[J];西部探礦工程;2006年04期
4 張榮明;林士英;李柏林;;粘彈性表面活性劑壓裂液的研究應用現(xiàn)狀分析[J];河南石油;2006年03期
5 劉富;;低滲透油藏壓裂液研究與應用[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孫彥波;趙賢俊;于克利;王滿學;;清潔壓裂液及其在大慶油田的應用[J];化學工程師;2007年07期
7 舒玉華;陳作;盧擁軍;楊艷麗;;低分子有機醇對泡沫壓裂液性能的影響[J];天然氣技術;2007年04期
8 徐非凡;李景群;馬玉峰;張和開;高紅萍;;低分子環(huán)保型壓裂液技術的開發(fā)及應用[J];油氣田環(huán)境保護;2008年01期
9 譚明文;何興貴;張紹彬;李暉;龍學;郭淑芬;黃霞;;泡沫壓裂液研究進展[J];鉆采工藝;2008年05期
10 梁文利;趙林;辛素云;;壓裂液技術研究新進展[J];斷塊油氣田;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波;李進升;盧擁軍;江體乾;;黏彈性膠束壓裂液形成動力學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2 王麗偉;盧擁軍;單文文;張汝生;;低分子瓜爾膠壓裂液的流變特性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張春水;;清潔壓裂液的研究[A];創(chuàng)新驅動,,加快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吉林省第七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2年
4 匡順亮;程百祥;黃麗敏;;壓裂液快速返排工藝技術研究與應用[A];“振興吉林老工業(yè)基地——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吉林省第三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5 陳德飛;康毅力;李相臣;;壓裂液對煤巖氣體解吸能力的影響[A];2013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6 金雷平;盧擁軍;方波;邱曉慧;明華;翟文;田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粘彈性清潔壓裂液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14分會:流變學[C];2014年
7 ;超出你的想象 下一代新型壓裂液技術[A];油氣藏改造壓裂酸化技術研討會會刊[C];2014年
8 劉萍;管保山;梁利;姜偉;;利用煤層氣采出水配制表面活性劑壓裂液的研究與應用[A];2013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9 庚勐;孫粉錦;李貴中;劉萍;梁麗;李林地;;壓裂液對煤層氣解吸附傷害機理研究[A];2011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李曙光;李曉明;孫晗森;吳雪飛;呂愛霞;;新型煤層氣藏壓裂液研究[A];2008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明輝 張再華;新型香豆膠壓裂液在杭錦旗工區(qū)應用成功[N];中國石化報;2012年
2 李銘 汪義發(fā);低分子環(huán)保型壓裂液的應用及推廣[N];中國石油報;2006年
3 記者 師嘯;低聚物壓裂液將成為吐哈低產區(qū)塊的“解藥”[N];中國石油報;2008年
4 記者 王志田邋通訊員 王濤;大慶油田實現(xiàn)壓裂液現(xiàn)場快速檢測[N];中國石油報;2008年
5 特約記者 李銘 通訊員 廖樂軍;新型壓裂液亮相長慶油田[N];中國石油報;2011年
6 通訊員 石華強 馬占國;超低濃度壓裂液長慶首試告捷[N];中國石油報;2011年
7 記者 孫書博;新型表活劑壓裂液首試成功[N];中國化工報;2012年
8 記者 谷學濤 通訊員 馬托 黃超;川慶鉆探新型表活劑壓裂液首試成功[N];中國石油報;2012年
9 馬軍;衛(wèi)285井應用清潔壓裂液技術獲成功[N];中國石化報;2007年
10 任厚毅;應用二氧化碳助排技術有效提高壓裂液返排率[N];中國石化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熊湘華;低壓低滲透油氣田的低傷害壓裂液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3年
2 肖丹鳳;低損害新型多側基植物膠壓裂液開發(fā)及應用[D];東北石油大學;2010年
3 張興福;表面活性劑酸性壓裂液的研究與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4 李曙光;表面活性劑壓裂液機理、壓裂設計及評估技術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璽瑩;油田剩余壓裂液處理工藝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
2 寧雅倩;納米顆粒改性清潔壓裂液的分子動力學模擬及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3 高遵美;淺層油氣藏清潔壓裂液破膠方法與再利用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4 申金偉;阜東超低滲儲層壓裂液適應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5 劉月亮;大牛地氣田污水配制壓裂液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6 彭歡;一種新型低傷害壓裂液的研制及性能評價[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7 王亞丹;泡沫壓裂液的制備及性能評價[D];天津科技大學;2015年
8 李子旺;交聯(lián)胍膠對油田污水處理的影響[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9 鄭立軍;低濃度瓜膠壓裂液在壓裂施工中的應用[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10 韓世川;耐酸性低傷害壓裂液的研究及性能評價[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9725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72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