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陰離子型油菜秸稈吸附劑對水中染料及重金屬的吸附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6 05:19

  本文關鍵詞:陰離子型油菜秸稈吸附劑對水中染料及重金屬的吸附特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油菜秸稈 陰離子型吸附劑 染料 重金屬 吸附 再生


【摘要】:本文以農林廢棄物油菜秸稈為研究對象,利用酒石酸和二硫化碳對油菜秸稈進行處理,制備出了兩種新的陰離子型生物吸附材料,并采用掃描電鏡(SEM)、紅外光譜(FT-IR)及X射線衍射(XRD)對改性前后吸附劑的形貌和結構進行了表征。分別研究了酒石酸改性前后油菜秸稈吸附劑對染料(亞甲基藍及堿性品紅)的靜態(tài)吸附行為,二硫化碳改性前后油菜秸吸附劑對重金屬離子(Pb2+和Cr(Ⅵ))的靜態(tài)吸附行為,分別考察了吸附染料和重金屬的影響因素,并探討了吸附的機理,同時還考察了改性油菜秸稈吸附劑的再生性能。研究的結果如下:(1)酒石酸改性油菜秸稈吸附劑的制備及形貌結構表征。研究采用酒石酸處理油菜秸稈,制備出酒石酸改性的陰離子型油菜秸稈吸附劑,并利用SEM、XRD和FT-IR等現代分析方法對材料進行表征。SEM表征說明酒石酸改性油菜秸稈(以下簡稱TRS)較天然油菜秸稈(以下簡稱RS)表面更加粗糙,表面多孔的結構更有利于染料離子的吸附。XRD和FT-IR表征共同表明改性沒有改變油菜秸稈纖維素的晶型,且酒石酸接枝成功。(2)酒石酸改性油菜秸稈對染料的吸附性能及機理。酒石酸改性前后的油菜秸稈對溶液中亞甲基藍和堿性品紅的靜態(tài)吸附對比試驗表明,當亞甲基藍溶液的pH為7,吸附劑投加量為0.04 mg/g,堿性品紅溶液的pH為5,吸附劑投加量為0.05mg/g,染料初始濃度均為100mg/L,20℃條件下吸附60min,改性油菜秸稈對亞甲基藍和堿性品紅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別達到98.96%和98.10%;酒石酸改性油菜秸稈對亞甲基藍和堿性品紅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別為185.185mg/g和138.889mg/g。酒石酸改性油菜秸稈對亞甲基藍、堿性品紅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和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吸附過程主要是化學吸附。改性油菜秸稈吸附劑經HCl溶液再生3次后對亞甲基藍的吸附率維持在90.34%以上,對堿性品紅的吸附率維持在89.76%以上,說明改性吸附劑再生性能良好。(3)黃原酸化油菜秸稈吸附劑的制備及形貌結構表征。研究采用二硫化碳處理油菜秸稈,制備出黃化改性的陰離子型油菜秸稈吸附劑,并利用SEM、XRD和FT-IR等現代分析方法對材料進行表征。SEM表征說明黃化后油菜秸稈表面出現了較多的褶皺,這種結構為油菜秸稈對水中的金屬離子的吸附提供了良好基礎,XRD表明黃化改性改變了油菜秸稈纖維素的晶型,同時也降低了油菜秸稈纖維素的結晶度,FT-IR表明油菜秸稈纖維素與二硫化碳成功的發(fā)生了黃化反應,生成了纖維素黃原酸酯。(4)黃原酸化油菜秸稈對Pb2+和Cr(Ⅵ)的吸附性能及機理。黃原酸化改性前后的油菜秸稈對溶液中Pb2+和Cr(Ⅵ)的靜態(tài)吸附對比試驗表明,當Pb2+溶液的pH為5.5,濃度為100mg/L,吸附劑投加量為0.05mg/g,Cr(Ⅵ)溶液的pH為5,濃度為50mg/L,吸附劑投加量為0.1mg/g,20℃條件下吸附120min,黃化油菜秸稈對Pb2+和Cr(Ⅵ)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別達到98.53%和90.34%;黃化油菜秸稈對Pb2+和Cr(Ⅵ)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別為62.893mg/g和15.823mg/g。黃化油菜秸稈對Pb2+和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和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吸附過程主要是化學吸附。黃化油菜秸稈經NaOH溶液再生3次后對Pb2+的吸附率維持在82.38%以上,對Cr(Ⅵ)的吸附率維持在57.53%以上,說明改性吸附劑再生性能良好。
【關鍵詞】:油菜秸稈 陰離子型吸附劑 染料 重金屬 吸附 再生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703;O647.3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緒論12-32
  • 1.1 作物秸稈的研究利用現狀概述12
  • 1.2 油菜秸稈研究利用現狀12-15
  • 1.2.1 油菜概述12-13
  • 1.2.2 油菜秸稈的研究方向13-15
  • 1.3 印染廢水的處理技術研究進展15-20
  • 1.3.1 印染廢水的來源及其特征15
  • 1.3.2 印染廢水的處理技術15-20
  • 1.4 含重金屬廢水的研究現狀20-28
  • 1.4.1 物理法20-22
  • 1.4.2 化學法22-24
  • 1.4.3 生物法24-27
  • 1.4.4 云南省重金屬污染防治現狀27-28
  • 1.5 課題研究立意、內容及創(chuàng)新點28-32
  • 1.5.1 課題研究背景28-29
  • 1.5.2 課題研究的意義29
  • 1.5.3 研究的內容29-31
  • 1.5.4 研究創(chuàng)新點31-32
  • 第二章 酒石酸改性油菜秸稈吸附劑的制備及表征32-38
  • 2.1 引言32
  • 2.2 實驗設備及試劑32-33
  • 2.2.1 實驗設備32
  • 2.2.2 實驗試劑32-33
  • 2.3 實驗方法33-34
  • 2.3.1 吸附劑的制備33-34
  • 2.3.2 吸附劑表征方法34
  • 2.4 結果與討論34-37
  • 2.4.1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結果與分析34-36
  • 2.4.2 紅外光譜(FT-IR)結果與分析36
  • 2.4.3 X射線衍射儀(XRD)結果與分析36-37
  • 2.5 本章小結37-38
  • 第三章 酒石酸改性油菜秸稈對染料的吸附性能及機理38-56
  • 3.1 引言38
  • 3.2 實驗設備及試劑38-39
  • 3.2.1 實驗設備38
  • 3.2.2 實驗試劑38-39
  • 3.3 實驗方法39-42
  • 3.3.1 配制染料溶液39
  • 3.3.2 吸附試驗及分析方法39-42
  • 3.4 試驗結果與討論42-54
  • 3.4.1 染料溶液標準曲線的繪制42-43
  • 3.4.2 染料初始pH值對吸附的影響43-44
  • 3.4.3 吸附劑投加量對吸附的影響44-45
  • 3.4.4 溫度對吸附的影響45-46
  • 3.4.5 吸附等溫實驗46-49
  • 3.4.6 吸附動力學49-53
  • 3.4.7 吸附劑的再生53-54
  • 3.5 本章小結54-56
  • 第四章 黃原酸化油菜秸稈吸附劑的制備及表征56-63
  • 4.1 引言56
  • 4.2 實驗設備及試劑56-57
  • 4.2.1 實驗設備56-57
  • 4.2.2 實驗試劑57
  • 4.3 實驗方法57-59
  • 4.3.1 吸附劑的制備57-58
  • 4.3.2 吸附劑表征方法58-59
  • 4.4 結果與討論59-62
  • 4.4.1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結果與分析59-61
  • 4.4.2 紅外光譜(FT-IR)結果與分析61
  • 4.4.3 X射線衍射儀(XRD)結果與分析61-62
  • 4.5 本章小結62-63
  • 第五章 黃原酸化油菜秸稈對Pb~(2+)和Cr(Ⅵ)的吸附性能及機理63-79
  • 5.1 引言63
  • 5.2 實驗設備及試劑63-64
  • 5.2.1 實驗設備63
  • 5.2.2 實驗試劑63-64
  • 5.3 實驗方法64-66
  • 5.3.1 配制重金屬模擬廢水64
  • 5.3.2 吸附試驗及分析方法64-66
  • 5.4 試驗結果與討論66-77
  • 5.4.1 重金屬初始pH值對吸附的影響66-67
  • 5.4.2 吸附劑投加量對吸附的影響67-68
  • 5.4.3 溫度對吸附的影響68-69
  • 5.4.4 吸附等溫實驗69-72
  • 5.4.5 吸附動力學72-76
  • 5.4.6 吸附劑的再生76-77
  • 5.5 本章小結77-79
  •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79-81
  • 6.1 結論79-80
  • 6.2 建議80-81
  • 致謝81-82
  • 參考文獻82-89
  • 附錄A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8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網絡版論文摘要[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13年07期

2 楊莉;;油菜秸稈直接液化為液體油工藝探討[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13年05期

3 張國芳;宋新南;崔志坤;陳海林;;生物質秸稈流態(tài)化特性的實驗研究[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4 石熒原;李步海;;磷酸化油菜秸稈纖維素吸附劑的制備及對溶菌酶的吸附[J];分析科學學報;2013年03期

5 常成虎;王承明;;油菜秸稈在碳酸乙烯酯中液化工藝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11年09期

6 陳朝瓊;劉新;;油菜秸稈降解菌群的篩選及降解特性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2期

7 廖洲;薛勇;蔣東燕;張義烽;;基于熱重分析的油菜秸稈熱解特性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4年02期

8 劉巧玲;劉保華;張強;劉芳;;灰化條件對油菜秸稈灰分特性的影響[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9 張輝;吳華;蘭洋;;白腐真菌降解油菜秸稈的效果[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1年12期

10 李步海;石熒原;;磷酸化油菜秸稈纖維素吸附劑的制備和對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呂育財;崔宗均;王小芬;李寧;龔大春;;三組微生物菌群分解油菜秸稈的消化液性質比較[A];全國農村清潔能源與低碳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鐘佳;王剛;譚力;孫照勇;湯岳琴;木田建次;;稀酸及稀酸-稀堿聯合預處理對油菜秸稈酶糖化影響的研究[A];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第七章)[C];2014年

3 柯麗霞;張丁倩;;靈芝固態(tài)發(fā)酵油菜秸稈氮源對木質素酶系分泌的影響[A];2010年中國菌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油菜收割撩分枝 高樁還田好肥料[N];湖南科技報;2005年

2 彭浩 丁祖芬;油菜秸稈多年錯位溝埋還田技術[N];巢湖日報;2006年

3 潘法生;市民期盼減輕空氣污染[N];安慶日報;2008年

4 記者 王洪偉;安徽油菜秸稈免燒可望突破[N];中國農機化導報;2008年

5 青海省畜牧獸醫(yī)職業(yè)技術學院 劉志林 青海省海南州草原站 才旦;油菜秸稈生物發(fā)酵喂豬節(jié)本增效[N];江蘇農業(yè)科技報;2007年

6 嚴美;秸稈綜合利用新出路:油菜秸稈變飼料[N];糧油市場報;2014年

7 盛文;秸稈禁焚未雨綢繆[N];安徽經濟報;2006年

8 記者 張鳴;省城出臺秸稈利用新規(guī)[N];安徽日報;2010年

9 記者 肖軍 黃巍 通訊員 王繼云 李水明 黃輝;溆浦:油菜秸稈還田 保護農村環(huán)境[N];湖南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蘆光新;高寒草地真菌纖維素降解酶系及其對油菜秸稈降解活性的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喬曉暉;油菜秸稈快速熱解的冷態(tài)實驗[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7年

2 石熒原;改性油菜秸稈纖維素對蛋白質吸附性能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3 王芳彬;基于CNCPS和近紅外光譜技術評定油菜秸稈營養(yǎng)價值[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6年

4 何曉蕓;陰離子型油菜秸稈吸附劑對水中染料及重金屬的吸附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5 和君強;鎘污染灌溉水快速凈化技術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6年

6 裴巖杰;油菜秸稈細胞壁及其降解轉化生物乙醇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6年

7 唐愛林;檸檬酸修飾油菜秸稈對染料和重金屬的吸附性能及機理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4年

8 汪季濤;油菜秸稈發(fā)酵及其新型無土栽培基質的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07年

9 朱洪龍;白腐真菌生物降解油菜秸稈及飼料化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張強;油菜秸稈混凝土性能的試驗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92169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2169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f2e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