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石墨烯場效應管傳感器的制備及其在水體重金屬離子檢測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7-08-11 15:26

  本文關鍵詞:石墨烯場效應管傳感器的制備及其在水體重金屬離子檢測中的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場效應傳感器 石墨烯 Hg~(2+)離子 Cr~(6+)離子 快速檢測


【摘要】:重金屬是環(huán)境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高毒性、難降解、長距離遷移等特點。傳統(tǒng)的重金屬測定方法包括原子吸收法、原子發(fā)射光譜法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法等。這些分析方法需要昂貴的設備、操作繁瑣、分析時間長、無法進行現(xiàn)場快速檢測。因此,發(fā)展新的高靈敏、高選擇性檢測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石墨烯的優(yōu)異電子特性,本論文構(gòu)建了電化學還原氧化石墨烯場效應管(rGO-FET),利用DNA適配體和功能化金納米粒子對FET溝道進行修飾,發(fā)展了水中汞離子(Hg~(2+))和六價鉻離子(Cr~(6+))的高靈敏傳感器及檢測方法。具體研究成果如下:采用光刻技術(shù)在SiO_2/Si基底上制備金叉指電極,通過靜電吸附將單層氧化石墨烯(GO)組裝到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功能化的叉指電極上,利用線性掃描伏安法對GO進行還原,通過π-π作用將1-芘丁酸琥珀酰胺酯(PBASE)吸附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表面,再將單鏈DNA (5'-(NH2)-TTCTTTCTTCCCCTTGTTTGT-3')修飾到PBASE功能化的rGO上,制備了對Hg~(2+)特異性響應的rGO-FET傳感器。該傳感器在干擾離子共存下可對Hg~(2+)選擇性檢測,響應時間小于60 s,線性范圍0.5nmol/L~990 nmol/ L,最低檢測濃度低于美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EPA)對飲用水中Hg~(2+)離子的最高濃度限值(10 nmol/L)。傳感器重復性好,多次測定相對標準偏差(RSDs)為5.5~28.7%。將傳感器用于實際水樣中Hg~(2+)離子檢測,回收率為98.6-116.7%,RSDs為3.4%~10.4%。對比研究了電化學還原氧化石墨烯場效應管和化學還原氧化石墨烯場效應管對Hg~(2+)離子響應性能,結(jié)果表明,電化學還原氧化石墨烯場效應管對Hg~(2+)離子的響應靈敏度提高2倍,最低檢測濃度是化學還原氧化石墨烯場效應管的1/10。利用Cr~(6+)離子引起二硫蘇糖醇(DTT)修飾的金納米粒子(DTT-Au NPs)發(fā)生聚集的現(xiàn)象,發(fā)展一種高靈敏檢測水中Cr~(6+)離子的方法。通過靜電吸附將金納米粒子1(AuNPsl,-7.5nm)組裝到rGO-FET溝道上,利用DTT修飾Au NPsl,作為捕獲探針。利用DTT修飾金納米粒子2(DTT-Au NPs2,~38 nm),作為游離探針。在Cr~(6+)離子存在下,Au NPs2與rGO通道上的Au NPsl發(fā)生特異性作用,使Au NPs2在rGO通道上聚集,引起通道電阻發(fā)生變化,實現(xiàn)對Cr~(6+)離子的檢測,水中常見的其它金屬離子無明顯干擾。研究發(fā)現(xiàn),在rGO通道組裝Au NP s1可以顯著提高檢測靈敏度。該傳感器對Cr~(6+)離子檢測范圍為09 nmol/L到1326 nmol/L,最低檢測濃度比我國環(huán)保部對飲用水中Cr~(6+)離子的最高濃度限值(0.96μmol/L)低3個數(shù)量級。本論文研究成果為水體中Hg~(2+)離子和Cr~(6+)離子的快速檢測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在水體重金屬監(jiān)測等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場效應傳感器 石墨烯 Hg~(2+)離子 Cr~(6+)離子 快速檢測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832;TP21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緒論11-29
  • 1.1 重金屬污染11-15
  • 1.1.1 重金屬概述11
  • 1.1.2 重金屬的毒性11-12
  • 1.1.3 環(huán)境中的重金屬污染12-13
  • 1.1.4 重金屬檢測方法13-15
  • 1.2 納米電子傳感器15-17
  • 1.3 納米電子傳感器的敏感材料17-23
  • 1.3.1 硅納米線17-18
  • 1.3.2 碳納米管18-19
  • 1.3.3 石墨烯19-23
  • 1.4 敏感材料表面功能化方法23-25
  • 1.4.1 共價鍵修飾23-24
  • 1.4.2 非共價鍵修飾24-25
  • 1.4.3 其它修飾方法25
  • 1.5 納米電子傳感器的應用25-27
  • 1.5.1 氣體分子檢測25
  • 1.5.2 pH檢測25-26
  • 1.5.3 重金屬離子檢測26
  • 1.5.4 生物大分子檢測26-27
  • 1.6 本論文研究意義和內(nèi)容27-29
  • 1.6.1 研究意義27-28
  • 1.6.2 研究內(nèi)容28-29
  • 2 DNA修飾石墨烯傳感器的制備及其對Hg~(2+)的檢測29-52
  • 2.1 引言29
  • 2.2 實驗內(nèi)容29-36
  • 2.2.1 儀器與試劑29-31
  • 2.2.2 叉指微陣列電極的制備31-32
  • 2.2.3 氧化石墨烯的負載及還原32-35
  • 2.2.4 傳感器的化學修飾35
  • 2.2.5 傳感器對Hg~(2+)的檢測35
  • 2.2.6 離子干擾和實際水樣的檢測35-36
  • 2.3 結(jié)果與討論36-51
  • 2.3.1 叉指電極的制備及表征37
  • 2.3.2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37-42
  • 2.3.3 傳感器的化學修飾及其對Hg~(2+)的檢測42-46
  • 2.3.4 傳感器的選擇性46-49
  • 2.3.5 傳感器的重復性和穩(wěn)定性49
  • 2.3.6 環(huán)境中實際水樣的檢測49-50
  • 2.3.7 與其他研究的對比50-51
  • 2.4 本章小結(jié)51-52
  • 3 金納米粒子修飾石墨烯傳感器的制備及其對Cr~(6+)的檢測52-75
  • 3.1 引言52
  • 3.2 實驗內(nèi)容52-57
  • 3.2.1 儀器與試劑52-54
  • 3.2.2 叉指微陣列電極的制備54
  • 3.2.3 氧化石墨烯的負載及還原54
  • 3.2.4 金納米粒子的制備54-55
  • 3.2.5 傳感器的化學修飾55
  • 3.2.6 傳感器對Cr~(6+)的檢測55-56
  • 3.2.7 離子干擾實驗56
  • 3.2.8 氧化檢測機理驗證56-57
  • 3.3 結(jié)果與討論57-74
  • 3.3.1 金納米粒子的制備與表征58-60
  • 3.3.2 傳感器檢測條件優(yōu)化60-63
  • 3.3.3 傳感器的化學修飾表征63-67
  • 3.3.4 傳感器對Cr~(6+)的檢測67-69
  • 3.3.5 傳感器的選擇性69-71
  • 3.3.6 檢測機理討論71-73
  • 3.3.7 與其他研究的對比73-74
  • 3.4 本章小結(jié)74-75
  • 結(jié)論75-76
  • 參考文獻76-81
  • 附錄A 文中縮略語對應表81-82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情況82-83
  • 致謝83-8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速液相層析用的光敏場效應管紫外檢測器[J];化學學報;1977年Z2期

2 劉萬忠;周性堯;;丁卡因涂絲場效應管的研制[J];化學傳感器;1988年04期

3 吳承汕;;用紙質(zhì)“介質(zhì)”層制作的場效應管[J];功能材料信息;2008年04期

4 徐國華;陳淑章;張嗣良;;離子敏場效應管青霉素濃度測定儀[J];化學傳感器;1991年03期

5 ;光敏場效應管紫外檢測器[J];有機化學;1976年04期

6 李蔭煌;李英林;;場效應管逆變電路在手弧焊機中應用問題的研究[J];電焊機;1991年03期

7 任永元;陳樟海;王PrPr;;方波信號發(fā)生器及場效應管驅(qū)動器[J];電焊機;1993年02期

8 余孝穎,雷晟,陳貴春;膽堿酯酶場效應管傳感器[J];分析化學;1996年05期

9 胡啟;;用結(jié)型場效應管的線性化技術(shù)控制文氏振蕩器的失真度[J];測井技術(shù);1981年01期

10 孔祥戈;;化學敏場效應管傳感器及其柵極的制備[J];儀表材料;198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草原;許燕青;狄京;李曉慶;楊舒程;;場效應管基本原理教學方法初探[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2 張偉平;沈楚玉;;用一種組合優(yōu)化算法提取場效應管模型參數(shù)[A];1995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5年

3 于洪喜;單民珩;潘建華;崔駿業(yè);;Ku波段25瓦場效應固態(tài)放大器[A];1995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1995年

4 徐希俊;沈楚玉;;一種新的微波場效應管等效電路參數(shù)提取方法[A];1993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3年

5 馬草原;許燕青;張智宏;秦亞男;;模擬電子技術(shù)教學方法研究[A];全國高等學校電子技術(shù)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顧忠誠;王偉;;雙柵場效應管介質(zhì)振蕩器研究與應用[A];2005年海峽兩岸三地無線科技學術(shù)會論文集[C];2005年

7 胡加興;劉寶元;郭榮禮;;聚乙烯醇作為絕緣層的有機場效應管[A];2010年西部光子學學術(shù)會議摘要集[C];2010年

8 王欣;唐丹;陳敏德;郝曉敏;;場效應管高壓納秒脈沖源技術(shù)[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2)[C];2002年

9 何盛資;王永彬;李敦白;;微波功率場效應管測試中的現(xiàn)象分析[A];1985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C];1985年

10 張文強;年夫順;寧曰民;姜萬順;;TGF2023系列場效應管寬帶匹配網(wǎng)絡設計[A];2011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廣西 鄭黃未;場效應管D極與S極能否互換使用?[N];電子報;2006年

2 ;淺談場效應管D極與S極的互換[N];電子報;2007年

3 廣西 榮祖福;談場效應管的D極與S極[N];電子報;2007年

4 山東 李江杰;場效應管D極與S極能否隨意互換?[N];電子報;2007年

5 廣州 劉遠兵;場效應管使用經(jīng)驗[N];電子報;2007年

6 四川 鐘榮 鐘建;用普通開關管代換場效應管[N];電子報;2005年

7 河北 劉德村;電動車大功率場效應管篩選器[N];電子報;2006年

8 河南 蔡自治;用結(jié)型場效應管制作多用感應測電筆[N];電子報;2012年

9 王羅毅;場效應管和雙極型晶體管的比較和選擇[N];北京電子報;2000年

10 安康廣播轉(zhuǎn)播臺 陳世貴;場效應攻放管檢測儀[N];陜西科技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姚博;高性能小分子有機光敏場效應管研究[D];蘭州大學;2014年

2 李業(yè)新;雜化有機共軛化合物的合成及場效應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王曉鵬;先進三維集成電路(3D-IC)中硅通孔(TSV)和氮化鎵(GaN)場效應管中的電—熱—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王慧泉;基于場效應管檢測的新型納機電諧振器基礎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媛;新型納米器件及其應用電路建模分析[D];南京郵電大學;2016年

2 許紅松;基于新型納米場效應管的納電子電路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6年

3 徐偉;面向生物分子檢測的基于MoS_2薄膜的場效應管的制備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4 叢龍超;石墨烯場效應管傳感器的制備及其在水體重金屬離子檢測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5 吳沛;有機場效應管的制作及特性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6 王躍慶;基于介電潤濕效應的液體場效應管的研制[D];南京郵電大學;2013年

7 徐敏;新型納米場效應管量子效應及其對構(gòu)建電路影響[D];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

8 宋新立;場效應管自動測試技術(shù)及其軟硬件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9 程笑林;場效應管瞬態(tài)電熱特性的譜元法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10 荊娜;以聚噻吩為溝道材料的場效應管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6568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6568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343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