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過程反硝化脫臭技術(shù)與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7 14:04

  本文關(guān)鍵詞: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過程反硝化脫臭技術(shù)與機理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分散式生活污水 反硝化脫臭 生物生態(tài)組合工藝 微生物特性


【摘要】:針對農(nóng)村的越來越嚴重的生活污水污染問題,尋找具有耗能低、效果好、投資少的分散式處理技術(shù)越來越重要。針對上述問題,東南大學課題組提出了“厭氧、缺氧+跌水曝氣生物接觸氧化+水耕蔬菜人工濕地”的新型生物生態(tài)組合工藝。在原有工藝組合里強化了跌水接觸氧化池的曝氣效果和增加了硝化液回流,利用硝態(tài)氮氧化惡臭污染物,在缺氧反應器中實現(xiàn)同步脫氮除臭,同時解決了在生活污水處理過程中存在的硝態(tài)氮污染和惡臭污染,既節(jié)約了能源,又降低了運行費用。試驗得出以下結(jié)論:(1)夏季時,缺氧除臭池最佳回流比為100%,此時COD去除率為49.3%,總氮去除率達到35.7%,TON去除率達到86%以上,硫化物去除率達到93.7%。硝酸鹽負荷和溶解氧濃度分別為18g/(m3·d)和2.7mg/L時,可以有最佳脫氮除臭效果。好氧單元接觸氧化池最佳停留時間為4h,此時出水溶解氧為5.14mg/L, COD去除率為42.3%,氨氮的去除率為94.7%,總氮去除率達到33.5%,TP的去除率為37.3%,硫化物去除率達到58.9%。(2)春秋季,溫度降低,微生物代謝活動受到抑制,可以提高回流比來提高運行效果,故缺氧除臭池最佳回流比為150%,此時COD去除率為50.3%,總氮去除率達到30.4%,TON去除率達到81.5%,硫化物去除率達到90.1%。硝酸鹽負荷和溶解氧濃度分別為25g/(m3·d)和3.2mg/L時,可以有最佳脫氮除臭效果。好氧單元接觸氧化池最佳停留時間為6h,此時出水溶解氧為5.12mg/L, COD去除率為41.6%,氨氮的去除率為91.2%,總氮去除率達到32.4%,TP的去除率為32.6%,硫化物去除率達到59.1%。(3)冬季受低溫的影響,缺氧除臭池最佳回流比為200%,此時COD去除率為50.1%,總氮去除率達到30.4%,TON去除率達到88.5%,硫化物去除率達到88.1%。硝酸鹽負荷和溶解氧濃度分別為32g/(m3·d)和3.55mg/L時,可以有最佳脫氮除臭效果。好氧單元接觸氧化池最佳停留時間為8h,此時出水溶解氧為5.01mg/L, COD去除率為41.3%,氨氮的去除率為92.3%,總氮去除率達到32.6%,TP的去除率為36.7%,硫化物去除率達到56.5%。(4)整個生物生態(tài)組合工藝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出水的COD在15.4~35.6mg/L之間,出水TN在4.8~12.1mg/L之間,出水氨氮在1.3~4.8mg/L之間,出水TP在0.19~0.78mg/L之間。該工藝出水基本達到GB 18918-2002的一級A排放標準。(5)本試驗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研究不同時期反應器中污泥微生物相關(guān)特性。研究結(jié)果表明:反應器采用低負荷啟動、階段提高有機負荷方式,可以在60d內(nèi)實現(xiàn)掛膜完成,反應器對污水中化學需氧量(COD)去除率在66%左右,出水PH穩(wěn)定在6.35~7.05之間;顆粒污泥中主要優(yōu)勢細菌種群有變形桿菌(Proteobacteria)、擬桿菌綱(Bacteroidetes)、綠彎菌綱(Chloroflexi)。夏季溫度高時,在污泥中出現(xiàn)廣古菌門(Euryarchaeota)、嗜熱絲菌門(Caldiserica)、螺旋菌門(Spirobacteria)。這表明溫度對污泥的微生物的種類起到顯著的選擇作用。
【關(guān)鍵詞】:分散式生活污水 反硝化脫臭 生物生態(tài)組合工藝 微生物特性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799.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緒論11-22
  • 1.1 研究背景11-12
  • 1.1.1 我國農(nóng)村污水污染現(xiàn)狀和治理的重要性11
  • 1.1.2 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特點和處理存在的難點11-12
  • 1.2 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研究進展12-16
  • 1.2.1 國外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研究進展12-13
  • 1.2.2 國內(nèi)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現(xiàn)狀13-14
  • 1.2.3 分散式生活污水組合工藝研究現(xiàn)狀14-16
  • 1.3 污水惡臭污染問題以及處理方法16-17
  • 1.3.1 污水惡臭污染問題16
  • 1.3.2 污水惡臭污染處理技術(shù)以及研究進展16-17
  • 1.4 生物除臭技術(shù)機理以及研究進展17-19
  • 1.4.1 生物除臭機理17-18
  • 1.4.2 生物除臭研究進展18-19
  • 1.5 課題研究的內(nèi)容和意義19-20
  • 1.5.1 研究內(nèi)容19
  • 1.5.2 研究意義19-20
  • 1.6 課題研究方法及技術(shù)路線20-22
  • 1.6.1 研究方法20-21
  • 1.6.2 技術(shù)路線圖21-22
  • 第二章 試驗裝置及方法22-27
  • 2.1 工藝流程及試驗裝置22-25
  • 2.1.1 工藝流程圖22
  • 2.1.2 工藝流程圖說明22
  • 2.1.3 實驗裝置說明22-25
  • 2.2 試驗用水水質(zhì)及接種污泥25
  • 2.3 試驗分析及方法25-27
  • 2.3.1 試驗分析項目及方法25
  • 2.3.2 實驗設(shè)備及分析儀器25-27
  • 第三章 缺氧池反硝化脫臭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27-43
  • 3.1 夏季反硝化脫臭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27-32
  • 3.1.1 回流比對COD去除效果的影響27-28
  • 3.1.2 回流比對脫氮效果的影響28-29
  • 3.1.3 回流比對除臭效果的影響29-30
  • 3.1.4 硝酸鹽負荷、溶解氧對脫氮除臭效果的影響30-31
  • 3.1.5 HRT對脫氮除臭效果的影響31-32
  • 3.2 春秋季反硝化脫臭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32-36
  • 3.2.1 回流比對COD去除效果的影響32-33
  • 3.2.2 回流比對脫氮效果的影響33
  • 3.2.3 回流比對除臭效果的影響33-34
  • 3.2.4 硝酸鹽負荷、溶解氧對脫氮除臭效果的影響34-36
  • 3.2.5 HRT對脫氮除臭效果的影響36
  • 3.3 冬季反硝化脫臭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36-41
  • 3.3.1 回流比對COD去除效果的影響37
  • 3.3.2 回流比對脫氮效果的影響37-38
  • 3.3.3 回流比對除臭效果的影響38-39
  • 3.3.4 硝酸鹽負荷、溶解氧對脫氮除臭效果的影響39-40
  • 3.3.5 HRT對脫氮除臭效果的影響40-41
  • 3.4 小結(jié)41-43
  • 第四章 填料組合跌水接觸氧化池性能研究43-55
  • 4.1 夏季接觸氧化池性能研究43-47
  • 4.1.1 回流比對曝氣充氧效果的影響43-44
  • 4.1.2 回流比對COD去除效果的影響44-45
  • 4.1.3 回流比對NH_3-N去除效果的影響45
  • 4.1.4 回流比對TN去除效果的影響45-46
  • 4.1.5 回流比對TP去除效果的影響46
  • 4.1.6 回流比對硫化物去除效果的影響46-47
  • 4.2 春秋季接觸氧化池性能研究47-50
  • 4.2.1 回流比對曝氣充氧效果的影響47-48
  • 4.2.2 回流比對COD去除效果的影響48
  • 4.2.3 回流比對NH_3-N去除效果48-49
  • 4.2.4 回流比對TN去除效果的影響49
  • 4.2.5 回流比對TP去除效果的影響49-50
  • 4.2.6 回流比對硫化物去除效果的影響50
  • 4.3 冬季接觸氧化池性能研究50-54
  • 4.3.1 回流比對曝氣充氧效果的影響50-51
  • 4.3.2 回流比對COD去除效果的影響51-52
  • 4.3.3 回流比對NH_3-N去除效果的影響52
  • 4.3.4 回流比對TN去除效果的影響52-53
  • 4.3.5 回流比對TP去除效果的影響53
  • 4.3.6 回流比對硫化物去除效果的影響53-54
  • 4.4 小結(jié)54-55
  • 第五章 組合工藝參數(shù)耦合處理效果55-58
  • 5.1 COD的去除效果55-56
  • 5.2 總氮的去除效果56
  • 5.3 氨氮的去除效果56
  • 5.4 總磷的去除效果56-57
  • 5.5 小結(jié)57-58
  • 第六章 厭氧反應器污泥微生物特性研究58-66
  • 6.1 厭氧折流板反應器的啟動研究58
  • 6.1.1 啟動過程58
  • 6.2 厭氧反應器啟動時期運行效果58-61
  • 6.3 厭氧反應器顆粒污泥的微生物特性61-64
  • 6.4 小結(jié)64-66
  • 第七章 結(jié)論與展望66-68
  • 7.1 結(jié)論66-67
  • 7.2 展望和建議67-68
  • 致謝68-69
  • 參考文獻69-7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純杰;白潔;趙陽國;董曉;鐘麗華;姚泓名;;不同碳氮比對遼河口濕地總氮去除的影響[J];海洋湖沼通報;2012年02期

2 高鋒,楊朝暉,曾光明,李晨,陳軍,謝更新;提高單級SBR系統(tǒng)總氮去除率方法的探討[J];工業(yè)水處理;2005年10期

3 李冬;楊卓;梁瑜海;高偉楠;吳青;蘇慶嶺;張杰;;耦合反硝化的CANON生物濾池脫氮研究[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14年06期

4 吳志超;趙慧;安瑩;蔡妹;楊爽;王志偉;;沸石生物聯(lián)合吸附再生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07年09期

5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春;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過程反硝化脫臭技術(shù)與機理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2 王加蒙;ICEAS污水處理工藝提標改造的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3046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53046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89b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