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梅雨期雨水水質(zhì)特性分析
本文關鍵詞:南京市梅雨期雨水水質(zhì)特性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水質(zhì) pH 色度 懸浮固體 重金屬
【摘要】:為了解南京市梅雨季節(jié)降雨在不同下墊面類型水質(zhì)變化狀況和污染特性,于2016年6月-7月進行5場雨水徑流水質(zhì)的監(jiān)測,分別對其pH、懸浮物、色度和重金屬含量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南京市梅雨期天然降水以中性為主;瓦屋面和油氈屋面降水質(zhì)呈酸性,而水泥屋面則為呈堿性,在路面徑流中均呈酸性。(2)路面雨水徑流中固體懸浮物(SS)含量均顯著高于天然雨水和屋面雨水。(3)路面雨水由黑褐色最終變?yōu)闇\黃色;油氈屋面,由黃色最終變?yōu)闇\黃色;路面雨水的色度遠大于屋面雨水色度。(4)降雨中Mn、Zn、Pb、Cd、Fe均出現(xiàn)超標現(xiàn)象,重金屬污染先后順序為:交通區(qū)機動車道住宅區(qū)機動車道屋面(油氈)屋面(瓦房)天然降雨。研究結論對南京市梅雨季節(jié)雨水中重金屬污染評價及污染治理等提供了理論參考。
【作者單位】: 南京林業(yè)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關鍵詞】: 水質(zhì) pH 色度 懸浮固體 重金屬
【基金】:江蘇高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
【分類號】:X52;P426.612
【正文快照】: 0引言降雨形成的徑流將城市地表中大量的懸浮物、空氣沉降物、車輛排放物及有毒有害物等沖刷匯集進入受納水體,使得城市地表徑流中的污染物濃度急劇升高,尤其在城市道路中尤為突出。研究表明,城市道路徑流的污染負荷中,懸浮固體和重金屬的貢獻率分別達到50%和40%~75%,重金屬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曉敏,傅順瑛;梅雨期的劃分[J];氣象;1980年10期
2 于達人;區(qū)域梅雨季節(jié)和單站梅雨期[J];氣象;1980年10期
3 潘耀仁;也談談梅雨[J];氣象;1981年02期
4 傅逸賢;也談梅雨期的劃分[J];氣象;1981年05期
5 徐輝忠,顧圣華,何金林;1999年上海市特大梅雨水情分析[J];水文;2001年05期
6 張運林,羅瀲蔥;江蘇省近47年來的梅雨特征及災害影響[J];災害學;2003年02期
7 陳藝敏,錢永甫;116a長江中下游梅雨的氣候特征[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8 魏鳳英,張京江;1885~2000年長江中下游梅雨特征量的統(tǒng)計分析[J];應用氣象學報;2004年03期
9 姚學祥,王秀文,李月安;非典型梅雨與典型梅雨對比分析[J];氣象;2004年11期
10 姚葉青,王興榮,沐賢俊;冷空氣與梅雨的關系及影響[J];氣象;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萍;;江淮區(qū)域梅雨的劃分指標研究[A];第七屆全國優(yōu)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蔣薇;呂軍;項瑛;;近十年江蘇省梅雨異常特征及其預報[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副熱帶季風與氣候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3 梁萍;丁一匯;何金海;陳伯民;雷小途;;江淮區(qū)域梅雨的劃分指標研究[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副熱帶季風與氣候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4 胡景高;周兵;徐海明;;氣候態(tài)下中國梅雨范圍研究[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7第三屆研究生年會[C];2011年
5 彭小燕;陸志剛;徐峰;凌和穩(wěn);盧秋澄;陳珊珊;;海安兩種典型的致災梅雨氣象成因分析[A];第九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12年
6 楊建忠;;無錫2006年梅雨分析和劃定梅雨期方法探討[A];第三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徐建霞;;二○○六年長江中下游梅雨特征[A];第三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黃櫻;錢永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梅雨參數(shù)的確定[A];第三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9 薛正平;李軍;;梅雨與上海綠葉菜價格關系初析[A];第五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雷媛;俞燎霓;阮小建;;浙中北梅雨的劃分及其氣候特點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鹽城市經(jīng)作站;梅雨期棉田管理措施[N];江蘇農(nóng)業(yè)科技報;2014年
2 王章敏;梅雨對湖北氣候不可忽視的影響[N];湖北科技報;2007年
3 周月桂邋通訊員 陳瓊;我省進入梅雨期[N];湖南日報;2007年
4 孫飛翔邋通訊員 李云泉;梅雨季節(jié)“消逝”中?[N];嘉興日報;2007年
5 柯玉蓉;今年梅雨“三大怪”[N];無錫日報;2007年
6 胡必強邋陳曉春;警惕江淮稻區(qū)梅雨期發(fā)生兩遷害蟲[N];新華日報;2008年
7 趙擎;今年梅雨期我市降雨范圍廣強度大[N];紹興日報;2008年
8 特約通訊員 孫又欣;湖北梅雨期未垮一堤一壩[N];人民長江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郭起豪 談媛;梅雨“梅味”在變淡?[N];中國氣象報;2009年
10 霍壽喜;梅雨時節(jié)話保健[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忠林;江淮梅雨期對流降水微物理特征的雙偏振雷達觀測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2 劉明麗;江淮地區(qū)梅雨期極端降水異常及其環(huán)流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5年
3 黃真;氣候態(tài)下我國梅雨范圍及出入梅異常年份大氣環(huán)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4 宋巧云;近百年長江中下游梅雨氣候變異成因研究[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05年
5 李如琦;江淮地區(qū)梅雨期氣溫極端事件及其影響因子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5年
6 杜亞軍;太陽活動對江淮梅雨長期影響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7 李曉東;夏季東北冷渦異常特征及其對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梅雨期降水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4年
8 鈐偉妙;江淮地區(qū)2007年梅雨期雷達拼圖數(shù)據(jù)和加密自動氣象站降水資料的處理分析及初步應用[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2年
9 郭蕊;長江流域、淮河流域梅雨期暴雨地形敏感性試驗對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10 吳瓊;梅雨期大別山對淮河流域暴雨中尺度淺薄渦旋影響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210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52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