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積物重金屬時空變化趨勢及生態(tài)風險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3-06-08 22:04
滴水湖作為目前國內(nèi)最大的人工湖泊,位于上海市臨港新城,總面積達5.56km2。滴水湖水源來自大治河水,經(jīng)隨塘河、農(nóng)場中心河、蘆潮引河,再由滴水湖周邊河網(wǎng)水系引水入湖,最終流入東海。重金屬具有難降解、可通過食物鏈富集、強生物毒性等特點,了解其污染狀況、時空分布、污染來源對于滴水湖湖泊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本論文以上海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中的表層沉積物為研究對象,于2011年2月-2012年10月,在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共10個采樣點,每個季度個采集一次,共8次。本論文測定了滴水湖湖區(qū)、閘內(nèi)引水河、閘外引水河的沉積物7種重金屬(Cu、Pb、Cr、Cd、Zn、Hg、As)的總量及不同賦存形態(tài)的含量、總有機碳、總氮等指標,并分析了其時空分布變化特征,并選用相應的評價方法對其環(huán)境生態(tài)風險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其污染來源,以期加強人們對滴水湖重金屬污染的系統(tǒng)認識,為滴水湖的水質(zhì)管理提供更詳實的基礎資料。研究結果如下: (1)2011年-2012年期間,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積物中7種重金屬的年平均值為Zn(202.719mg·kg-1)> Cr(24.806mg·kg-1)> Pb(22....
【文章頁數(shù)】: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國內(nèi)外水環(huán)境重金屬污染研究現(xiàn)狀
1.2 湖泊沉積物
1.3 湖泊沉積物中的重金屬
1.3.1 重金屬的理化特性
1.3.2 湖泊中重金屬分布特征
1.3.3 湖泊重金屬的污染來源
1.4 湖泊沉積物重金屬的形態(tài)研究
1.4.1 重金屬形態(tài)研究的意義
1.4.2 重金屬形態(tài)研究的方法
1.4.2.1 單級提取法
1.4.2.2 多級連續(xù)提取法
1.5 湖泊重金屬污染評價方法
1.5.1 潛在生態(tài)危害指數(shù)法[35]
1.5.2 地積累指數(shù)法[37]
1.5.3 RAC 風險評價指標(Risk Assessment Code)
1.6 滴水湖水系概況
1.6.1 基本概況
1.6.2 已進行的研究
1.7 研究內(nèi)容、目的、意義
第二章 滴水湖及引水河道沉積物中重金屬總量的分布特征
2.1 樣品采樣與分析方法
2.1.1 采樣點布置及樣品采集
2.1.2 樣品預處理及測試方法
2.1.3 數(shù)據(jù)處理
2.2 結果與分析
2.2.1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積物重金屬空間分布特征
2.2.1.1 銅(Cu)
2.2.1.2 鎘(Cd)
2.2.1.3 鉛(Pb)
2.2.1.4 鉻(Cr)
2.2.1.5 鋅(Zn)
2.2.1.6 汞(Hg)
2.2.1.7 砷(As)
2.2.2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積物重金屬時間變化特征
2.2.2.1 銅(Cu)
2.2.2.2 鎘(Cd)
2.2.2.3 鉛(Pb)
2.2.2.4 鉻(Cr)
2.2.2.5 鋅(Zn)
2.2.2.6 汞(Hg)
2.2.2.7 砷(As)
2.2.3 滴水湖沉積物重金屬污染來源分析
2.2.3.1 重金屬之間及重金屬與沉積物理化性質(zhì)間的相關性分析
2.2.3.2 滴水湖沉積物重金屬的主成分分析
2.3 討論
2.3.1 滴水湖水系沉積物重金屬時空變化趨勢
2.3.2 重金屬污染來源分析
2.4 小結
第三章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積物重金屬形態(tài)分析
3.1 材料與方法
3.1.1 樣品采集
3.1.2 樣品處理
3.1.2.1 重金屬總量
3.1.2.2 采用改進的 BCR 提取法提取重金屬形態(tài)
3.1.3 樣品分析
3.1.4 數(shù)據(jù)處理
3.2 結果分析
3.2.1 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形態(tài)的空間分布
3.2.2 相關性分析
3.2.2.1 滴水湖水系各種重金屬總量與各種賦存形態(tài)含量間的相關性
3.2.2.2 滴水湖水系重金屬各形態(tài)含量與 TOC、TN 的相關性
3.3 討論
3.3.1 沉積物形態(tài)及分布特征
3.3.2 相關性分析
3.4 結論
第四章 滴水湖沉積物重金屬生態(tài)風險評價
4.1 滴水湖水系沉積物重金屬總量生態(tài)風險評價
4.1.1 評價方法
4.1.2 滴水湖底泥重金屬潛在生態(tài)風險評估
4.2 SQG-Q 平均沉積物質(zhì)量基準系數(shù)法評價滴水湖沉積物重金屬潛在生物毒性風險
4.2.1 評價方法
4.2.2 結果分析
4.3 基于形態(tài)學評價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重金屬的生態(tài)風險
4.3.1 評價方法
4.3.2 結果分析
4.4 討論
4.4.1 基于滴水湖沉積物重金屬總量的生態(tài)風險評價
4.4.2 幾種不同污染評價方法的比較
4.5 結論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論
5.1.1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重金屬污染狀況
5.1.2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積物重金屬形態(tài)分布
5.1.3 滴水湖沉積物重金屬生態(tài)風險評價
5.2 不足與建議
碩士研究生就讀期間學術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832584
【文章頁數(shù)】: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國內(nèi)外水環(huán)境重金屬污染研究現(xiàn)狀
1.2 湖泊沉積物
1.3 湖泊沉積物中的重金屬
1.3.1 重金屬的理化特性
1.3.2 湖泊中重金屬分布特征
1.3.3 湖泊重金屬的污染來源
1.4 湖泊沉積物重金屬的形態(tài)研究
1.4.1 重金屬形態(tài)研究的意義
1.4.2 重金屬形態(tài)研究的方法
1.4.2.1 單級提取法
1.4.2.2 多級連續(xù)提取法
1.5 湖泊重金屬污染評價方法
1.5.1 潛在生態(tài)危害指數(shù)法[35]
1.5.2 地積累指數(shù)法[37]
1.5.3 RAC 風險評價指標(Risk Assessment Code)
1.6 滴水湖水系概況
1.6.1 基本概況
1.6.2 已進行的研究
1.7 研究內(nèi)容、目的、意義
第二章 滴水湖及引水河道沉積物中重金屬總量的分布特征
2.1 樣品采樣與分析方法
2.1.1 采樣點布置及樣品采集
2.1.2 樣品預處理及測試方法
2.1.3 數(shù)據(jù)處理
2.2 結果與分析
2.2.1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積物重金屬空間分布特征
2.2.1.1 銅(Cu)
2.2.1.2 鎘(Cd)
2.2.1.3 鉛(Pb)
2.2.1.4 鉻(Cr)
2.2.1.5 鋅(Zn)
2.2.1.6 汞(Hg)
2.2.1.7 砷(As)
2.2.2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積物重金屬時間變化特征
2.2.2.1 銅(Cu)
2.2.2.2 鎘(Cd)
2.2.2.3 鉛(Pb)
2.2.2.4 鉻(Cr)
2.2.2.5 鋅(Zn)
2.2.2.6 汞(Hg)
2.2.2.7 砷(As)
2.2.3 滴水湖沉積物重金屬污染來源分析
2.2.3.1 重金屬之間及重金屬與沉積物理化性質(zhì)間的相關性分析
2.2.3.2 滴水湖沉積物重金屬的主成分分析
2.3 討論
2.3.1 滴水湖水系沉積物重金屬時空變化趨勢
2.3.2 重金屬污染來源分析
2.4 小結
第三章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積物重金屬形態(tài)分析
3.1 材料與方法
3.1.1 樣品采集
3.1.2 樣品處理
3.1.2.1 重金屬總量
3.1.2.2 采用改進的 BCR 提取法提取重金屬形態(tài)
3.1.3 樣品分析
3.1.4 數(shù)據(jù)處理
3.2 結果分析
3.2.1 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形態(tài)的空間分布
3.2.2 相關性分析
3.2.2.1 滴水湖水系各種重金屬總量與各種賦存形態(tài)含量間的相關性
3.2.2.2 滴水湖水系重金屬各形態(tài)含量與 TOC、TN 的相關性
3.3 討論
3.3.1 沉積物形態(tài)及分布特征
3.3.2 相關性分析
3.4 結論
第四章 滴水湖沉積物重金屬生態(tài)風險評價
4.1 滴水湖水系沉積物重金屬總量生態(tài)風險評價
4.1.1 評價方法
4.1.2 滴水湖底泥重金屬潛在生態(tài)風險評估
4.2 SQG-Q 平均沉積物質(zhì)量基準系數(shù)法評價滴水湖沉積物重金屬潛在生物毒性風險
4.2.1 評價方法
4.2.2 結果分析
4.3 基于形態(tài)學評價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重金屬的生態(tài)風險
4.3.1 評價方法
4.3.2 結果分析
4.4 討論
4.4.1 基于滴水湖沉積物重金屬總量的生態(tài)風險評價
4.4.2 幾種不同污染評價方法的比較
4.5 結論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論
5.1.1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重金屬污染狀況
5.1.2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積物重金屬形態(tài)分布
5.1.3 滴水湖沉積物重金屬生態(tài)風險評價
5.2 不足與建議
碩士研究生就讀期間學術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8325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8325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