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主要入海河流微塑料和重金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7-29 10:37
微塑料為尺寸<5 mm的塑料顆粒,相關研究表明中國近海生態(tài)系統(tǒng)出現了嚴重的微塑料污染。因此,研究河口區(qū)以及近岸海區(qū)的微塑料賦存狀態(tài)及分布特征,對了解我國近海微塑料污染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且我國目前對微塑料的調查還處于初級階段,涉及主要匯入東海的河流微塑料調查性研究數據較少,所以本文選取了浙江省7條主要匯入東海的河流,調查了該研究區(qū)域的微塑料豐度、尺寸、顏色、形狀等賦存特征。微塑料分布特征研究結果表明:27個站位的微塑料檢出率為100%。全站位的微塑料的豐度范圍為1000-13100 n/m~3,平均豐度是2977.8±2248.1 n/m~3;微塑料的尺寸范圍為16.9-3931.8μm,尺寸構成百分比存在0-0.5 mm>0.5-1.0 mm>1.0-2.5 mm>2.5-5.0 mm的規(guī)律;微塑料的顏色構成,綠色占30.1%,黑色占20.2%,其它顏色占比相近;微塑料的形狀構成為:纖維(40.6%)>碎片(39.3%)>薄膜(13.6%)>球狀(4.2%)>圓片(2.4%)。微塑料對重金屬存在吸附性,且能將自身攜帶的重金屬釋放到環(huán)...
【文章頁數】: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微塑料—新型污染物
1.1.1 微塑料的定義
1.1.2 微塑料的“源”和“匯”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樣品采集方法
1.2.2 樣品分析方法
1.2.3 樣品鑒定方法
1.3 微塑料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
1.4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4.1 研究內容
1.4.2 技術路線
2 浙江主要入海河流微塑料分布特征
2.1 引言
2.2 材料與方法
2.2.1 站位布設
2.2.2 微塑料樣品分離
2.2.3 微塑料樣品分析鑒定
2.3 結果與討論
2.3.1 微塑料豐度
2.3.2 微塑料表觀特征
2.3.3 微塑料顯微紅外光譜鑒定特征
2.4 本章小結
3 浙江主要入海河流重金屬分布特征及風險評估
3.1 引言
3.2 材料與方法
3.3 風險評價方法
3.3.1 重金屬污染指數法
3.3.2 物種敏感性分布(SSD)
3.4 結果與討論
3.4.1 各地區(qū)重金屬含量
3.4.2 重金屬污染指數評價
3.4.3 物種敏感性分布(SSD)評價
3.5 本章小結
4 微塑料與重金屬的相關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與方法
4.3 結果和討論
4.3.1 相關性分析結果
4.3.2 討論
4.4 本章小結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2 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3666307
【文章頁數】: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微塑料—新型污染物
1.1.1 微塑料的定義
1.1.2 微塑料的“源”和“匯”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樣品采集方法
1.2.2 樣品分析方法
1.2.3 樣品鑒定方法
1.3 微塑料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
1.4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4.1 研究內容
1.4.2 技術路線
2 浙江主要入海河流微塑料分布特征
2.1 引言
2.2 材料與方法
2.2.1 站位布設
2.2.2 微塑料樣品分離
2.2.3 微塑料樣品分析鑒定
2.3 結果與討論
2.3.1 微塑料豐度
2.3.2 微塑料表觀特征
2.3.3 微塑料顯微紅外光譜鑒定特征
2.4 本章小結
3 浙江主要入海河流重金屬分布特征及風險評估
3.1 引言
3.2 材料與方法
3.3 風險評價方法
3.3.1 重金屬污染指數法
3.3.2 物種敏感性分布(SSD)
3.4 結果與討論
3.4.1 各地區(qū)重金屬含量
3.4.2 重金屬污染指數評價
3.4.3 物種敏感性分布(SSD)評價
3.5 本章小結
4 微塑料與重金屬的相關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與方法
4.3 結果和討論
4.3.1 相關性分析結果
4.3.2 討論
4.4 本章小結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2 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36663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6663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