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浸提性和土壤性質的土壤Ni植物毒害預測模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7 03:15
本研究針對基于土壤重金屬全量的生態(tài)風險評價的不準確問題,以提高不同來源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風險評估的準確性為目的。選擇我國具有代表性的17種外源添加鎳(水溶性鎳鹽)污染的土壤樣品,在模擬田間人工降水(非淋洗和淋洗)處理后,研究了EDTA和Mehlich-3單次或者連續(xù)三次浸提態(tài)鎳對大麥根伸長、小白菜生物量和西紅柿生物量的毒性。在非淋洗和淋洗土壤中,一次EDTA浸提率平均為46%,三次EDTA浸提率平均可以達到70%74%;一次Mehlich-3浸提率平均為36%40%,三次Mehlich-3浸提率平均可以達到64%75%。結合土壤性質,量化鎳的外源添加總量和可浸提態(tài)之間的線性關系。結果發(fā)現,土壤pH值是影響鎳的外源添加總量和EDTA或Mehlich-3可浸提態(tài)二者關系最重要的影響因子。結合土壤pH值,鎳的外源添加總量和EDTA或Mehlich-3可浸提態(tài)之間存在顯著的數量關系;贓DTA或Mehlich-3可浸提態(tài)鎳的植物毒性閾值受土壤理化性質影響顯著。例如,基于Mehlich-3可浸提態(tài)鎳對大麥根伸長的毒性閾值(半抑...
【文章來源】:濟南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全國范圍內17個土壤樣品位點分布圖
圖 2.2 土壤中總外源添加鎳濃度的預測值和測量值。(a)由表 2.3 的方程 1 和方程 3 計算得出;(b)由表 2.3 的方程 5 和方程 7 計算得出;(c)由表 2.3 的方程 9 和方程 11 計算得出;(d)由表 2.3 的方程 13 和方程 15 計算得出。UL 和 L 分別代表非淋洗和淋洗土壤。重金屬的生物可利用態(tài)主要是:水溶態(tài)和交換態(tài),最容易被植物吸收;重金屬的潛在生物可利用態(tài)是:碳酸鹽結合態(tài)、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和有機物結合態(tài),在強酸介質和適當環(huán)境中會被釋放出來,轉變?yōu)樯锟衫脩B(tài)轉換,是生物可利用態(tài)的提供者;殘渣態(tài)不能被生物利用[147,148]。EDTA 可以從土壤中浸提的重金屬的形態(tài)有:水溶態(tài)、部分可交換態(tài)和部分有機結合態(tài)[149]。重金屬的可浸提態(tài)作為土壤重金屬生態(tài)風險評價的依據時,不僅可以評價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重金屬的毒性,評估重金屬污染物的潛在風險也是可行的,重金屬的可浸提態(tài)代替總量作為生態(tài)風險評估更加合理。
本文編號:3611650
【文章來源】:濟南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全國范圍內17個土壤樣品位點分布圖
圖 2.2 土壤中總外源添加鎳濃度的預測值和測量值。(a)由表 2.3 的方程 1 和方程 3 計算得出;(b)由表 2.3 的方程 5 和方程 7 計算得出;(c)由表 2.3 的方程 9 和方程 11 計算得出;(d)由表 2.3 的方程 13 和方程 15 計算得出。UL 和 L 分別代表非淋洗和淋洗土壤。重金屬的生物可利用態(tài)主要是:水溶態(tài)和交換態(tài),最容易被植物吸收;重金屬的潛在生物可利用態(tài)是:碳酸鹽結合態(tài)、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和有機物結合態(tài),在強酸介質和適當環(huán)境中會被釋放出來,轉變?yōu)樯锟衫脩B(tài)轉換,是生物可利用態(tài)的提供者;殘渣態(tài)不能被生物利用[147,148]。EDTA 可以從土壤中浸提的重金屬的形態(tài)有:水溶態(tài)、部分可交換態(tài)和部分有機結合態(tài)[149]。重金屬的可浸提態(tài)作為土壤重金屬生態(tài)風險評價的依據時,不僅可以評價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重金屬的毒性,評估重金屬污染物的潛在風險也是可行的,重金屬的可浸提態(tài)代替總量作為生態(tài)風險評估更加合理。
本文編號:36116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6116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