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絡和聚氨酯組合填料深度脫氮效果
發(fā)布時間:2022-01-11 03:00
針對污水廠尾水總氮較高、可生化性差、現(xiàn)行工藝無法使其達到地表水Ⅳ類水質(zhì)標準的問題,利用絲瓜絡緩釋碳源的特性,探究了分別以絲瓜絡、絲瓜絡和聚氨酯組合、聚氨酯為填料的聯(lián)合模塊的深度脫氮效果。先行采用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對填料進行浸沒裝填,再以C/N值較低的人工配水為原水分階段連續(xù)運行。在聯(lián)合模塊實驗過程中,NO3--N在未外加碳源的情況下,可以從10 mg/L下降至1.5 mg/L,去除率達到80%,NH3-N和NO2--N含量幾乎為0,實現(xiàn)了深度脫氮,且不存在碳源外泄的情況。
【文章來源】:中國給水排水. 2020,36(1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圖1 兩種填料裝填前后照片
對比實驗的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R1罐體中全部為絲瓜絡填料,干質(zhì)量約為176g,裝填后體積約為9.5 L;R2罐體中一半為聚氨酯填料一半為絲瓜絡填料,絲瓜絡干質(zhì)量為88 g,裝填后總體積為9.5 L;R3罐體中全部為聚氨酯填料,裝填后體積與R1和R2相同。3個反應器互相獨立,進水為同一水源,進水流量相同。
圖3為3種填料對CODMn的去除效果?芍琑1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CODMn析出現(xiàn)象,裝置出水中CODMn比進水的高。R2出水的CODMn略微低于進水?紤]到進水中存在溶解氧,附著在聚氨酯填料上的好氧異養(yǎng)型微生物降解了一部分絲瓜絡析出的碳源,使得出水CODMn略微低于進水。R3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微生物附著能力和CODMn去除能力,其出水CODMn最低,間接說明聚氨酯填料能有效為微生物提供更多生長與生存空間,并能利用微生物有效控制水中污染物濃度。整體上看,出水CODMn低于5 mg/L,符合《地表水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GB 3838—2002)中Ⅳ類水水質(zhì)要求。絲瓜絡作為固體緩釋碳源時,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有機碳源緩慢而少量析出的現(xiàn)象。2.1.2 對NO3--N的去除效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低碳源污水的脫氮除磷技術(shù)研究進展[J]. 崔凱. 黑龍江科學. 2018(22)
[2]浙江省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二次提標現(xiàn)狀、工藝技術(shù)及工程案例研究[J]. 孔令為,王曉敏,張敏東,梅榮武,邵衛(wèi)偉,王震,蔣濤,李亞. 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 2018(11)
[3]城鎮(zhèn)污水廠尾水處理技術(shù)應用研究[J]. 王印,陶夢妮,左思敏,陶正凱,荊肇乾. 應用化工. 2018(12)
[4]以絲瓜絡作為固體碳源生物膜的SND反應器啟動[J]. 張立秋,黃有文,李淑更,黃奕亮,王登敏,何培芬. 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5)
[5]絲瓜絡填料反硝化濾池對生活污水的凈化[J]. 欒曉男,田云飛,鄭力,程鼎,祝棟林,黃德英,張繼彪.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6(07)
[6]固態(tài)碳源去除地下水硝酸鹽的模擬實驗[J]. 王曼曼,汪家權(quán),褚華男.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3(02)
碩士論文
[1]單級自養(yǎng)脫氮上流式雙層填料反應器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 李鈺琪.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581951
【文章來源】:中國給水排水. 2020,36(1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圖1 兩種填料裝填前后照片
對比實驗的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R1罐體中全部為絲瓜絡填料,干質(zhì)量約為176g,裝填后體積約為9.5 L;R2罐體中一半為聚氨酯填料一半為絲瓜絡填料,絲瓜絡干質(zhì)量為88 g,裝填后總體積為9.5 L;R3罐體中全部為聚氨酯填料,裝填后體積與R1和R2相同。3個反應器互相獨立,進水為同一水源,進水流量相同。
圖3為3種填料對CODMn的去除效果?芍琑1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CODMn析出現(xiàn)象,裝置出水中CODMn比進水的高。R2出水的CODMn略微低于進水?紤]到進水中存在溶解氧,附著在聚氨酯填料上的好氧異養(yǎng)型微生物降解了一部分絲瓜絡析出的碳源,使得出水CODMn略微低于進水。R3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微生物附著能力和CODMn去除能力,其出水CODMn最低,間接說明聚氨酯填料能有效為微生物提供更多生長與生存空間,并能利用微生物有效控制水中污染物濃度。整體上看,出水CODMn低于5 mg/L,符合《地表水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GB 3838—2002)中Ⅳ類水水質(zhì)要求。絲瓜絡作為固體緩釋碳源時,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有機碳源緩慢而少量析出的現(xiàn)象。2.1.2 對NO3--N的去除效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低碳源污水的脫氮除磷技術(shù)研究進展[J]. 崔凱. 黑龍江科學. 2018(22)
[2]浙江省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二次提標現(xiàn)狀、工藝技術(shù)及工程案例研究[J]. 孔令為,王曉敏,張敏東,梅榮武,邵衛(wèi)偉,王震,蔣濤,李亞. 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 2018(11)
[3]城鎮(zhèn)污水廠尾水處理技術(shù)應用研究[J]. 王印,陶夢妮,左思敏,陶正凱,荊肇乾. 應用化工. 2018(12)
[4]以絲瓜絡作為固體碳源生物膜的SND反應器啟動[J]. 張立秋,黃有文,李淑更,黃奕亮,王登敏,何培芬. 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5)
[5]絲瓜絡填料反硝化濾池對生活污水的凈化[J]. 欒曉男,田云飛,鄭力,程鼎,祝棟林,黃德英,張繼彪.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6(07)
[6]固態(tài)碳源去除地下水硝酸鹽的模擬實驗[J]. 王曼曼,汪家權(quán),褚華男.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3(02)
碩士論文
[1]單級自養(yǎng)脫氮上流式雙層填料反應器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 李鈺琪.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5819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5819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