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埃希氏菌和熒光假單胞菌對碳鋼的協(xié)同腐蝕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22 11:18
微生物腐蝕往往是多種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結果。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導致微生物種類的優(yōu)勢更替和生物膜特性的改變,進而對金屬腐蝕的影響與單種微生物不同。本研究以再生水為補充水的工業(yè)循環(huán)冷卻水系統(tǒng)的微生物腐蝕為研究背景,選擇研究環(huán)境中常見的兩種微生物—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P.fluorescens)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試驗測試和理論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兩種微生物共同存在時碳鋼表面生物膜的形成和組成成分變化,腐蝕電化學差異和鐵釋放后的轉化影響,提出了兩種微生物共同存在對碳鋼腐蝕的影響機制。7d時E.coli-P.fluorescens生物膜在碳鋼表面初步形成,厚度在35μm左右。14d時增厚達到55μm。E.coli-P.fluorescens生物膜中P.fluorescens的數量3d后占據優(yōu)勢,5d后兩種細菌附著的數量穩(wěn)定,14d時E.coli-P.fluorescens生物膜中多糖含量多達165.09μg/cm2,使細菌利于附著。E.coli-P.fluorescen...
【文章來源】: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市
【文章頁數】: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混合微生物群落下的微生物腐蝕Fig.1-1MICmechanismsinmixedmicrobialcommunities本研究[27]
圖 1-2 SRB 和 IOB 混合體系的腐蝕過程圖[45]Fig.1-2 The formation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corrosion in the mixture of SRB and IOB(a) initial period, (b) formation of biofilm, (c)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混合微生物體系中競爭作用對金屬材料腐蝕抑制或促進。取自同一系統(tǒng)但生存的環(huán)或群落不同的混合微生物的合作作用很弱[46-47]。兩種微生物之間會發(fā)生競爭,進而使混合體系與其中占優(yōu)勢的微生物的腐蝕結果類似。大多的研究雖然微生物取自同一環(huán)使得發(fā)生直接競爭的微生物較少,但是自然環(huán)境下微生物群落隨著腐蝕的進行出現結更加豐富,微生物比例發(fā)生改變[48-49]。所研究的混合微生物通過對呼吸類型、有機物富程度和微生物間代謝產物的差異,促使整體呈現的腐蝕過程與單種微生物作用不。在發(fā)生競爭的混合微生物體系下通常以微生物的數量或活性、代謝產物等改變,使某種微生物獲得優(yōu)勢,這與實際環(huán)境下優(yōu)勢菌種的出現或更替接近。研究綜合型抗微物的管道金屬材料將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46],這也是目前研究單種微生物腐蝕研究代替自然環(huán)境微生物群落的實際情況依據。同時,混合微生物體系研究對微生物在金屬表面的載體-兩種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程和成分變化缺乏深入研究,在金屬腐蝕產物中量化的轉化分析和微生物的作用也少深入的探討和在特定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兩種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的內在原因研究不足。研究自
研究路線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管線鋼的微生物腐蝕[J]. 史顯波,楊春光,嚴偉,徐大可,閆茂成,單以銀,楊柯.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2019(01)
[2]金屬表面混合微生物腐蝕及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 許萍,任恒陽,汪長征,張雅君. 表面技術. 2019(01)
[3]殺魚假交替單胞菌對模擬海水流動環(huán)境下Q235碳鋼腐蝕的抑制行為[J]. 葉賽,Masoumeh Moradi,宋振綸,胡方勤,孫朝暉,龍劍平.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2018(02)
[4]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其電化學阻抗檢測[J]. 劉露露,徐溢,王人杰,崔飛云,劉海濤,陳李. 生物工程學報. 2018(03)
[5]陰極極化對硫酸鹽還原菌腐蝕影響的研究進展[J]. 管方,翟曉凡,段繼周,侯保榮.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2018(01)
[6]再生水生物膜作用下Q235B鋼的電化學腐蝕特性研究[J]. 張海亞,田一梅,陳灝琳,張茹芳. 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 2018(01)
[7]脫硫弧菌和溶藻弧菌對船體結構材料907鋼海水腐蝕行為的影響研究[J]. 陳菊娜,吳佳佳,王鵬,張盾.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2017(05)
[8]生物膜中EPS與微生物的分布及測定[J]. 陳園園,彭黨聰. 中國給水排水. 2017(15)
[9]微生物腐蝕及腐蝕機理研究進展[J]. 黃燁,劉雙江,姜成英. 微生物學通報. 2017(07)
[10]再生水中SS304表面生物膜的活性與結構[J]. 季思彤,李進,吳芳芳,梁銳.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7(03)
博士論文
[1]基于氧化還原電位的鐵釋放預測模型研究[D]. 蔣偉.浙江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微生物EPS對碳鋼和黃銅腐蝕影響與機理研究[D]. 習偉進.北京建筑大學 2018
[2]再生水模擬管網中微生物群落結構特征及其腐蝕相關性研究[D]. 彭力.北京建筑大學 2016
[3]再生水管道金屬管材的微生物腐蝕研究[D]. 萬劍梅.天津大學 2014
[4]熱帶海洋氣候下海水環(huán)境中弧菌及假單胞菌對45鋼電化學腐蝕行為的影響[D]. 羅琦.海南大學 2013
[5]生物膜及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提取及其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研究[D]. 曹勇.安徽大學 2013
[6]供水管道鐵釋放現象影響因素研究[D]. 高玖藜.浙江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546303
【文章來源】: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市
【文章頁數】: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混合微生物群落下的微生物腐蝕Fig.1-1MICmechanismsinmixedmicrobialcommunities本研究[27]
圖 1-2 SRB 和 IOB 混合體系的腐蝕過程圖[45]Fig.1-2 The formation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corrosion in the mixture of SRB and IOB(a) initial period, (b) formation of biofilm, (c)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混合微生物體系中競爭作用對金屬材料腐蝕抑制或促進。取自同一系統(tǒng)但生存的環(huán)或群落不同的混合微生物的合作作用很弱[46-47]。兩種微生物之間會發(fā)生競爭,進而使混合體系與其中占優(yōu)勢的微生物的腐蝕結果類似。大多的研究雖然微生物取自同一環(huán)使得發(fā)生直接競爭的微生物較少,但是自然環(huán)境下微生物群落隨著腐蝕的進行出現結更加豐富,微生物比例發(fā)生改變[48-49]。所研究的混合微生物通過對呼吸類型、有機物富程度和微生物間代謝產物的差異,促使整體呈現的腐蝕過程與單種微生物作用不。在發(fā)生競爭的混合微生物體系下通常以微生物的數量或活性、代謝產物等改變,使某種微生物獲得優(yōu)勢,這與實際環(huán)境下優(yōu)勢菌種的出現或更替接近。研究綜合型抗微物的管道金屬材料將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46],這也是目前研究單種微生物腐蝕研究代替自然環(huán)境微生物群落的實際情況依據。同時,混合微生物體系研究對微生物在金屬表面的載體-兩種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程和成分變化缺乏深入研究,在金屬腐蝕產物中量化的轉化分析和微生物的作用也少深入的探討和在特定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兩種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的內在原因研究不足。研究自
研究路線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管線鋼的微生物腐蝕[J]. 史顯波,楊春光,嚴偉,徐大可,閆茂成,單以銀,楊柯.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2019(01)
[2]金屬表面混合微生物腐蝕及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 許萍,任恒陽,汪長征,張雅君. 表面技術. 2019(01)
[3]殺魚假交替單胞菌對模擬海水流動環(huán)境下Q235碳鋼腐蝕的抑制行為[J]. 葉賽,Masoumeh Moradi,宋振綸,胡方勤,孫朝暉,龍劍平.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2018(02)
[4]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其電化學阻抗檢測[J]. 劉露露,徐溢,王人杰,崔飛云,劉海濤,陳李. 生物工程學報. 2018(03)
[5]陰極極化對硫酸鹽還原菌腐蝕影響的研究進展[J]. 管方,翟曉凡,段繼周,侯保榮.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2018(01)
[6]再生水生物膜作用下Q235B鋼的電化學腐蝕特性研究[J]. 張海亞,田一梅,陳灝琳,張茹芳. 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 2018(01)
[7]脫硫弧菌和溶藻弧菌對船體結構材料907鋼海水腐蝕行為的影響研究[J]. 陳菊娜,吳佳佳,王鵬,張盾.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2017(05)
[8]生物膜中EPS與微生物的分布及測定[J]. 陳園園,彭黨聰. 中國給水排水. 2017(15)
[9]微生物腐蝕及腐蝕機理研究進展[J]. 黃燁,劉雙江,姜成英. 微生物學通報. 2017(07)
[10]再生水中SS304表面生物膜的活性與結構[J]. 季思彤,李進,吳芳芳,梁銳.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7(03)
博士論文
[1]基于氧化還原電位的鐵釋放預測模型研究[D]. 蔣偉.浙江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微生物EPS對碳鋼和黃銅腐蝕影響與機理研究[D]. 習偉進.北京建筑大學 2018
[2]再生水模擬管網中微生物群落結構特征及其腐蝕相關性研究[D]. 彭力.北京建筑大學 2016
[3]再生水管道金屬管材的微生物腐蝕研究[D]. 萬劍梅.天津大學 2014
[4]熱帶海洋氣候下海水環(huán)境中弧菌及假單胞菌對45鋼電化學腐蝕行為的影響[D]. 羅琦.海南大學 2013
[5]生物膜及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提取及其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研究[D]. 曹勇.安徽大學 2013
[6]供水管道鐵釋放現象影響因素研究[D]. 高玖藜.浙江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5463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5463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