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岸帶沉積物鉛鍶同位素特征及其環(huán)境學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08-03 03:04
本文對取自天津海岸帶沉積物的柱狀樣品進行了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學測試,主要目的在于對比研究區(qū)Pb、Sr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并結(jié)合沉積環(huán)境及其他背景資料,初步探討研究區(qū)沉積物Pb、Sr來源,區(qū)分出自然和人類活動對沉積物的影響,并利用多元混合模型計算來源貢獻率,結(jié)果表明:1.天津海岸帶沉積物的207Pb/206Pb介于0.84710.8518,208Pb/206Pb介于2.09132.0993。該巖心沉積物中Pb含量均值為32.91mg/kg,處于較高水平,高于黃河口、長江口、東海和南海等近岸海域,表明存在Pb污染。相關(guān)性分析顯示:207Pb/206Pb與Pb含量之間呈顯著相關(guān)關(guān)系,表明柱狀沉積物中的鉛來源可能為兩種;207Pb/206Pb與平均粒徑、TOC和pH的相關(guān)性均不顯著。2.天津海岸帶沉積物87Sr/86Sr介于0.7...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shù)路線圖
圖 2-1 研究區(qū)地理位置圖究區(qū)地理位置樣點大神堂地區(qū)位于我國天津市漢沽區(qū)內(nèi),位于渤海灣西北部,北部靠曹妃甸港,于大神堂村漁港以北的海岸線采集樣品。目前圍海造陸和河區(qū)的港口建設(shè)等人類活動極大地改變了岸線的形態(tài),使海岸帶失去了自件,但是大神堂地區(qū)屬于自然堆積形成的海岸,具備一定研究價值。究區(qū)氣候條件與水文地質(zhì)特征 氣候條件津市大神堂地區(qū)屬于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該地區(qū)季風不是特別顯著近海水水溫年變化差異較大,平均在 28℃以上,通常每年一月份低于 0時約為 28℃,夏季沿岸海水溫度高于渤海灣中部海域,冬季常常會出
圖 2-2 渤海灣雙環(huán)結(jié)構(gòu)海流示意圖(據(jù)趙保仁等,1995)的潮汐屬于正規(guī)半日潮和不正規(guī)半日潮,平均潮差為 2~ 4 米。漲潮的延時為 5 小時,落潮的延時為 7 小時。沿海)是風浪類型,平均波高約為 0.6 米,最大波高達 4~5 區(qū)沉積地貌地區(qū)在渤海灣沿岸中屬于淤泥質(zhì)海岸帶,從海河和黃河帶在河口就近沉積形成三角洲地貌外,另外部分還會形成高移動,沉積并逐漸形成寬闊的淤泥質(zhì)海岸(姜海濱,20地輸入,海岸地區(qū)持續(xù)地得到沉積物補充,淤泥帶開始近岸淤積平原的形成,這是初期的海岸地貌類型,地表徑部分易受到波浪與海流的雙重作用而形成沙堤,在每次形地,最終形成近海沼澤(聶永勝,201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鍶同位素的研究及其應(yīng)用[J]. 蔡鵬程. 化工管理. 2017(11)
[2]渤海中部沉積物鉛來源的同位素示蹤[J]. 劉明,范德江,鄭世雯,田元,張愛濱. 海洋學報. 2016(02)
[3]三沙灣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含量分布及生態(tài)風險評估[J]. 霍云龍,陳金民,林彩,王繼剛,蔣榮根,楊宇晟. 應(yīng)用海洋學學報. 2015(03)
[4]大亞灣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元素形態(tài)特征、控制因素及風險評價分析[J]. 曹玲瓏,王建華,黃楚光,倪志鑫,金鋼雄,瓦西拉里,陳慧嫻.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4(06)
[5]Toxicity assessment of metals in sediment from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aihe River Basin in China[J]. Si-yu ZENG,Xin DONG,Ji-ning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13(02)
[6]泉州灣洛陽江河口潮間帶柱狀沉積物鉛同位素組成的變化與來源[J]. 于瑞蓮,胡恭任,鄭志敏,林承奇.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3(06)
[7]黃河口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的環(huán)境地球化學特征[J]. 吳斌,宋金明,李學剛. 環(huán)境科學. 2013(04)
[8]長江口及鄰近海域沉積物中重金屬研究——時空分布及污染分析[J]. 李磊,平仙隱,王云龍,蔣玫,唐峰華,沈新強.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2(12)
[9]萊州灣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分布特征和環(huán)境影響[J]. 胡寧靜,石學法,劉季花,黃朋,楊剛,劉焱光. 海洋科學進展. 2011(01)
[10]北黃海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含量及其污染評價[J]. 杜俊濤,陳洪濤,田琳.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S1)
博士論文
[1]土壤—植物的重金屬污染特征及鉛同位素示蹤研究[D]. 尚英男.成都理工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洞庭湖“四水”入湖沉積物重金屬污染鉛同位素地球化學示蹤[D]. 謝偉城.湖南師范大學 2018
[2]海岸帶沉積物重金屬元素賦存遷移特征研究[D]. 姜海濱.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17
[3]珠江口表層海水中營養(yǎng)鹽與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的分布和影響的調(diào)查研究[D]. 劉解答.湘潭大學 2016
[4]海岸帶沉積物早期成巖作用過程中硫地球化學研究[D]. 聶永勝.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16
[5]中國西部新生代含鹽沉積鍶同位素特征和物質(zhì)來源分析[D]. 王興元.南京大學 2015
[6]海河干流水體中重金屬元素地球化學及時空分布特征[D]. 史香爽.天津師范大學 2014
[7]廈門西港近岸海域沉積物重金屬污染及鉛鍶同位素示蹤研究[D]. 何海星.華僑大學 2014
[8]泉州灣潮間帶沉積物重金屬污染及Pb-Sr同位素示蹤研究[D]. 邱敏嫻.華僑大學 2013
[9]九龍江河口沉積物中重金屬賦存形態(tài)及鉛同位素示蹤研究[D]. 余偉河.華僑大學 2013
[10]渤海灣西北部晚更新世以來沉積物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意義[D]. 盛晶瑾.吉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18795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shù)路線圖
圖 2-1 研究區(qū)地理位置圖究區(qū)地理位置樣點大神堂地區(qū)位于我國天津市漢沽區(qū)內(nèi),位于渤海灣西北部,北部靠曹妃甸港,于大神堂村漁港以北的海岸線采集樣品。目前圍海造陸和河區(qū)的港口建設(shè)等人類活動極大地改變了岸線的形態(tài),使海岸帶失去了自件,但是大神堂地區(qū)屬于自然堆積形成的海岸,具備一定研究價值。究區(qū)氣候條件與水文地質(zhì)特征 氣候條件津市大神堂地區(qū)屬于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該地區(qū)季風不是特別顯著近海水水溫年變化差異較大,平均在 28℃以上,通常每年一月份低于 0時約為 28℃,夏季沿岸海水溫度高于渤海灣中部海域,冬季常常會出
圖 2-2 渤海灣雙環(huán)結(jié)構(gòu)海流示意圖(據(jù)趙保仁等,1995)的潮汐屬于正規(guī)半日潮和不正規(guī)半日潮,平均潮差為 2~ 4 米。漲潮的延時為 5 小時,落潮的延時為 7 小時。沿海)是風浪類型,平均波高約為 0.6 米,最大波高達 4~5 區(qū)沉積地貌地區(qū)在渤海灣沿岸中屬于淤泥質(zhì)海岸帶,從海河和黃河帶在河口就近沉積形成三角洲地貌外,另外部分還會形成高移動,沉積并逐漸形成寬闊的淤泥質(zhì)海岸(姜海濱,20地輸入,海岸地區(qū)持續(xù)地得到沉積物補充,淤泥帶開始近岸淤積平原的形成,這是初期的海岸地貌類型,地表徑部分易受到波浪與海流的雙重作用而形成沙堤,在每次形地,最終形成近海沼澤(聶永勝,201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鍶同位素的研究及其應(yīng)用[J]. 蔡鵬程. 化工管理. 2017(11)
[2]渤海中部沉積物鉛來源的同位素示蹤[J]. 劉明,范德江,鄭世雯,田元,張愛濱. 海洋學報. 2016(02)
[3]三沙灣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含量分布及生態(tài)風險評估[J]. 霍云龍,陳金民,林彩,王繼剛,蔣榮根,楊宇晟. 應(yīng)用海洋學學報. 2015(03)
[4]大亞灣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元素形態(tài)特征、控制因素及風險評價分析[J]. 曹玲瓏,王建華,黃楚光,倪志鑫,金鋼雄,瓦西拉里,陳慧嫻.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4(06)
[5]Toxicity assessment of metals in sediment from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aihe River Basin in China[J]. Si-yu ZENG,Xin DONG,Ji-ning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13(02)
[6]泉州灣洛陽江河口潮間帶柱狀沉積物鉛同位素組成的變化與來源[J]. 于瑞蓮,胡恭任,鄭志敏,林承奇.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3(06)
[7]黃河口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的環(huán)境地球化學特征[J]. 吳斌,宋金明,李學剛. 環(huán)境科學. 2013(04)
[8]長江口及鄰近海域沉積物中重金屬研究——時空分布及污染分析[J]. 李磊,平仙隱,王云龍,蔣玫,唐峰華,沈新強.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12(12)
[9]萊州灣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分布特征和環(huán)境影響[J]. 胡寧靜,石學法,劉季花,黃朋,楊剛,劉焱光. 海洋科學進展. 2011(01)
[10]北黃海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含量及其污染評價[J]. 杜俊濤,陳洪濤,田琳.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S1)
博士論文
[1]土壤—植物的重金屬污染特征及鉛同位素示蹤研究[D]. 尚英男.成都理工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洞庭湖“四水”入湖沉積物重金屬污染鉛同位素地球化學示蹤[D]. 謝偉城.湖南師范大學 2018
[2]海岸帶沉積物重金屬元素賦存遷移特征研究[D]. 姜海濱.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17
[3]珠江口表層海水中營養(yǎng)鹽與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的分布和影響的調(diào)查研究[D]. 劉解答.湘潭大學 2016
[4]海岸帶沉積物早期成巖作用過程中硫地球化學研究[D]. 聶永勝.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16
[5]中國西部新生代含鹽沉積鍶同位素特征和物質(zhì)來源分析[D]. 王興元.南京大學 2015
[6]海河干流水體中重金屬元素地球化學及時空分布特征[D]. 史香爽.天津師范大學 2014
[7]廈門西港近岸海域沉積物重金屬污染及鉛鍶同位素示蹤研究[D]. 何海星.華僑大學 2014
[8]泉州灣潮間帶沉積物重金屬污染及Pb-Sr同位素示蹤研究[D]. 邱敏嫻.華僑大學 2013
[9]九龍江河口沉積物中重金屬賦存形態(tài)及鉛同位素示蹤研究[D]. 余偉河.華僑大學 2013
[10]渤海灣西北部晚更新世以來沉積物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意義[D]. 盛晶瑾.吉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187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3187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