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地區(qū)城市街谷底層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分布
發(fā)布時間:2021-06-14 23:34
以東北三省的省會城市為代表,對街道峽谷底層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質量濃度進行了實地監(jiān)測。街谷底層PM10濃度分布狀況既受到自然氣候條件的制約,又受到以綠化植物為主的街谷設施以及人為活動的強烈影響,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如下特征:①街谷設施擾亂了理想狀態(tài)下的街谷氣流,其所影響的范圍為0~22 m;②PM10濃度在每日的9:00和18:00出現峰值,街谷綠化使顆粒物的擴散延遲了約3 h;③季節(jié)水平上街谷底層PM10濃度差異顯著,冬季高出夏季107 mg·m-3;④不同綠化郁閉度與疏透度對PM10濃度的垂直分布與水平分布產生的影響,夏季均大于冬季;街谷綠化使PM10滯留在9 m以下、兩條隔離帶之內的機動車道空間內,而在9~22 m的空間以及隔離帶外側的人行道空間里,顆粒物濃度得到消減;⑤街谷底層PM10日均值與氣象參數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相關性,相關性順序為濕度>溫度>風速。這些特征為嚴寒地區(qū)城市規(guī)劃設計以及道...
【文章來源】:科學技術與工程. 2020,20(2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水平采樣點位置示意圖
三條街道峽谷底層PM10濃度隨高度的變化見圖2。PM10濃度先隨著高度的增加而緩慢增加或持平,在5層樓的高度以后,又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急劇減小。根據已知的研究成果[25],PM10濃度應隨著高度的增加成指數下降。故截取5層及以上層數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趨勢預測(圖3)和F檢驗。圖3 PM10濃度垂直變化趨勢(5層及以上)
圖2 PM10濃度垂直變化回歸方程相關系數分別為0.944、0.975和0.981,顯著值p分別為0.000 4、0.000 7和0.000 0,均小于0.01顯著水平。由此可知,在5~15層(約16~50 m 高)高度范圍內PM10濃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成指數下降的趨勢,與已知的研究結論相吻合。這是因為越往高空,風速越大,污染物越容易擴散。而從1~5層高度范圍看,PM10濃度隨高度的增加而平緩增加,可能是因為PM10較輕,易受空氣湍流影響,越往高空,顆粒較小的塵埃聚集越多。但總體來說,越接近地面,汽車污染源及人類活動越復雜,各種構筑物、道路附屬設施以及綠化植物都會對氣流產生影響,顆粒物濃度分布情況十分復雜,故在底層范圍內無明顯規(guī)律可循。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道路綠化隔離帶消減顆粒物效應及配置參數研究[J]. 陳小平,汪小爽,周志翔. 中國園林. 2019(08)
[2]基于凈化空氣功能的琿烏高速公路沿線林帶設計研究[J]. 趙彥博,孫明陽.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9(04)
[3]環(huán)境熵變化對大氣顆粒物沉降的影響[J]. 虞鵬,董華,柳守婷,程健,林歡,張敬奎.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06)
[4]濟南市春季大氣中PM2.5、PM10顆粒物分布狀態(tài)及元素分析[J]. 張曉凱,于蕾,孫苗苗,邱軍,何源,李超群.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25)
[5]夏季空氣污染物指數與氣象參數相關性分析[J]. 景若愚,狄育慧. 環(huán)境工程. 2018(08)
[6]山地城市長上坡路段PM2.5濃度分布特性實測[J]. 胡靜,蔡靜波,刑雪,徐進.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11)
[7]長三角典型城市PM2.5濃度變化特征及與氣象要素的關系[J]. 高嵩,田蓉,郭彬,張龍,馬曉燕.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09)
[8]基于單顆粒質譜技術的石家莊市2016年秋季空氣重污染成因分析[J]. 洪綱.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09)
[9]長春市初冬季節(jié)大氣PM10的微觀形貌特征與來源分析[J]. 劉寶林,劉珈鷺,竇文爽,尹秋玲,王笑倩,邵子珣.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36)
[10]城市街道峽谷通風與空氣污染研究進展[J]. 高海寧,李元征,韓風森,馬倩,劉雅莉,胡聃.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 2017(04)
博士論文
[1]基于懸浮顆粒物分布的關中城市居住組團空間形態(tài)研究[D]. 馬西娜.長安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230442
【文章來源】:科學技術與工程. 2020,20(2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水平采樣點位置示意圖
三條街道峽谷底層PM10濃度隨高度的變化見圖2。PM10濃度先隨著高度的增加而緩慢增加或持平,在5層樓的高度以后,又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急劇減小。根據已知的研究成果[25],PM10濃度應隨著高度的增加成指數下降。故截取5層及以上層數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趨勢預測(圖3)和F檢驗。圖3 PM10濃度垂直變化趨勢(5層及以上)
圖2 PM10濃度垂直變化回歸方程相關系數分別為0.944、0.975和0.981,顯著值p分別為0.000 4、0.000 7和0.000 0,均小于0.01顯著水平。由此可知,在5~15層(約16~50 m 高)高度范圍內PM10濃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成指數下降的趨勢,與已知的研究結論相吻合。這是因為越往高空,風速越大,污染物越容易擴散。而從1~5層高度范圍看,PM10濃度隨高度的增加而平緩增加,可能是因為PM10較輕,易受空氣湍流影響,越往高空,顆粒較小的塵埃聚集越多。但總體來說,越接近地面,汽車污染源及人類活動越復雜,各種構筑物、道路附屬設施以及綠化植物都會對氣流產生影響,顆粒物濃度分布情況十分復雜,故在底層范圍內無明顯規(guī)律可循。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道路綠化隔離帶消減顆粒物效應及配置參數研究[J]. 陳小平,汪小爽,周志翔. 中國園林. 2019(08)
[2]基于凈化空氣功能的琿烏高速公路沿線林帶設計研究[J]. 趙彥博,孫明陽.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9(04)
[3]環(huán)境熵變化對大氣顆粒物沉降的影響[J]. 虞鵬,董華,柳守婷,程健,林歡,張敬奎.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06)
[4]濟南市春季大氣中PM2.5、PM10顆粒物分布狀態(tài)及元素分析[J]. 張曉凱,于蕾,孫苗苗,邱軍,何源,李超群.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25)
[5]夏季空氣污染物指數與氣象參數相關性分析[J]. 景若愚,狄育慧. 環(huán)境工程. 2018(08)
[6]山地城市長上坡路段PM2.5濃度分布特性實測[J]. 胡靜,蔡靜波,刑雪,徐進.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11)
[7]長三角典型城市PM2.5濃度變化特征及與氣象要素的關系[J]. 高嵩,田蓉,郭彬,張龍,馬曉燕.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09)
[8]基于單顆粒質譜技術的石家莊市2016年秋季空氣重污染成因分析[J]. 洪綱.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09)
[9]長春市初冬季節(jié)大氣PM10的微觀形貌特征與來源分析[J]. 劉寶林,劉珈鷺,竇文爽,尹秋玲,王笑倩,邵子珣.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36)
[10]城市街道峽谷通風與空氣污染研究進展[J]. 高海寧,李元征,韓風森,馬倩,劉雅莉,胡聃.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 2017(04)
博士論文
[1]基于懸浮顆粒物分布的關中城市居住組團空間形態(tài)研究[D]. 馬西娜.長安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2304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2304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