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倒置A 2 /O-動態(tài)膜生物反應器強化脫氮除磷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9 07:52
  水污染及水體富營養(yǎng)化問題日趨嚴重,我國現(xiàn)有污水的同步脫氮除磷多采用A2/O工藝,由于反硝化菌和聚磷菌之間存在對碳源競爭的問題,影響同步脫氮除磷效能。倒置A2/O工藝將缺氧池前置,可以克服兩種微生物對碳源的競爭。膜生物反應器結(jié)合膜分離技術(shù)和污水生物處理技術(shù),提高了污染物去除效率和出水水質(zhì),而膜污染和高膜成本限制其廣泛應用。動態(tài)膜生物反應器選用廉價的膜基材,能夠降低膜成本和延緩膜污染。粉煤灰是燃煤過程的副產(chǎn)物,屬于固體廢物,具有多孔結(jié)構(gòu)和較大比表面積,經(jīng)酸改性后其表面積增加,吸附性能提高;粉煤灰顆粒具有剛性結(jié)構(gòu),在膜污染層中的骨架功能,能有效控制和延緩膜污染。本課題采用倒置A2/O-一體式動態(tài)膜生物反應器工藝處理模擬生活污水,確定工藝運行條件和參數(shù),在此基礎(chǔ)上投加改性粉煤灰,進而實現(xiàn)工藝強化脫氮除磷、提高出水水質(zhì)的目標;钚晕勰嘈阅軟Q定著微生物對污水中污染物降解效率,為此進行了污泥的培養(yǎng)、啟動和運行實驗研究。實驗結(jié)果表明:在培養(yǎng)和啟動階段活性污泥MLSS和粒徑d50分別從3460 mg/L增加至6100 mg/L,27.8μm增大至59.8μm;穩(wěn)定運行后出水COD、氨氮和總磷可達到城鎮(zhèn)污... 

【文章來源】:安徽建筑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倒置A 2 /O-動態(tài)膜生物反應器強化脫氮除磷實驗研究


一l實驗裝置流程圖

混合液污泥濃度,污泥性能,輪蟲,水質(zhì)指標


的培養(yǎng)階段歷時 25d,啟動實驗研究階段歷時 10d,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實驗采用人工配水,水質(zhì)指標見表 3.1 實驗用水水質(zhì)指標Tab 3.1 Index of experimental water quality稱 COD NH3-N NO3-N g/L) 205~725 10~95 0 1.培養(yǎng)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體數(shù)量較少,培養(yǎng) 1~6d,微生較少,偶見鞭毛蟲與變形蟲。培養(yǎng) 7~14d,可見鞭毛逐步增加,培養(yǎng) 15d 后,開始出現(xiàn)輪蟲與鐘蟲,說明d,楯纖蟲的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培養(yǎng) 20~25d,輪蟲穩(wěn)定。啟動階段的 1~10d,有大量輪蟲、鐘蟲,微生始 MLSS 為 3460mg/L,整個培養(yǎng)過程中污泥濃度變

污泥培養(yǎng),反應器啟動,階段,自生成


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三章 倒置 A2/O-DMBR 脫氮降比 SV30值的變化趨勢與 MLSS 相似,初始 SV30值為0%,之后隨著污泥濃度的增加而增加,18d 后 SV30值超反應器進入啟動階段,SV30先減小,而后逐漸增加。的培養(yǎng)階段,SVI 與 SV30變化相似,前 10d,SVI 值由 0~25d,SVI 由 47mL/g 升至 120mL/g。反應器啟動階段,0mL/g。污泥培養(yǎng)初期 SVI 值降低,是由于接種污泥處于適泥活性偏低。污泥適應后,微生物量和種類逐漸增加,隨之提高,SVI 值升高[64,65]。動態(tài)膜生物反應器采用自生成方式,在 300 目無紡布的膜此需要控制好氧池中污泥的粒徑,若污泥粒徑較小,易堵通量減小。在污泥培養(yǎng)和反應器啟動階段,污泥粒徑的變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A2/O脫氮除磷工藝特點及研究現(xiàn)狀[J]. 趙巖.  山西建筑. 2013(30)
[2]倒置A2/O-MBR工藝處理低碳源污水脫氮除磷效果研究[J]. 王盈盈,于海琴,趙剛,孫慧德.  水處理技術(shù). 2013(06)
[3]倒置A2/O+MBR處理礦區(qū)生活污水的運行特性[J]. 趙曙光,姜志琛,樊耀波,吳瓊,魏源送,劉曉霞.  水處理技術(shù). 2013(06)
[4]倒置A2/O-MBR處理城市污水的中試研究[J]. 張健君,鄒高龍,楊淑芳,丁星,王莉,毛乾莊,楊丹.  環(huán)境科學. 2013(05)
[5]膜基材對動態(tài)膜反應器處理效果的研究[J]. 尤朝陽,張丹,肖曉強,劉志寅.  水處理技術(shù). 2013(01)
[6]生活污水污泥馴化過程中細菌多樣性及演替規(guī)律[J]. 許培雅,毛丹丹,吳建江,聶鋒.  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2(06)
[7]倒置A2/O—MBR工藝處理低C/N生活污水脫氮性能研究[J]. 崔新偉,謝麗,畢曄,張善發(fā),楊殿海,Shim H J.  給水排水. 2012(09)
[8]動態(tài)膜生物反應器(DMBR)研究進展[J]. 張玉潔,李小利,趙繼紅.  膜科學與技術(shù). 2012(03)
[9]濃縮時間對污泥濃縮效果、磷釋放及去除的影響[J]. 李振華.  中國給水排水. 2012(03)
[10]改性粉煤灰在污水深度處理中的研究[J]. 伍昌年,鄭力菲,湯利華,凌琪,黃丹.  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6)

碩士論文
[1]奧貝爾氧化溝工藝功能升級改造試驗研究[D]. 李海濤.青島理工大學 2011
[2]高效自生動態(tài)膜技術(shù)的初步研究[D]. 梁婭.同濟大學 2007
[3]合建式一體化氧化溝水力性能和節(jié)能特點研究[D]. 俞天明.重慶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10721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10721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3a5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