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生態(tài)凈化系統(tǒng)水質季節(jié)性凈化效果及生態(tài)健康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1-03-18 13:44
以人工濕地為核心的水源生態(tài)凈化系統(tǒng)逐漸成為微污染水源水預處理的熱點之一,由于其獨特的半自然半人工條件,它的凈化效果與影響因素不同于一般預處理工藝。受上游進水及系統(tǒng)關鍵組成要素季節(jié)性變化影響,探究水源生態(tài)凈化系統(tǒng)內不同處理單元水質季節(jié)性凈化效果,并對該系統(tǒng)目前的水質和沉積物進行生態(tài)健康評價,可以給水源生態(tài)凈化系統(tǒng)的運行與管理提供理論指導,同時這也對水源水質安全提供了保障。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水源生態(tài)凈化系統(tǒng)上游水質季節(jié)性變化及特征水源生態(tài)凈化系統(tǒng)上游河流水溫四季分明,夏季DO濃度最低(2.2 mg/L),即水體自凈能力最差,水質最差;暴雨徑流導致夏季濁度波動較大(30120NTU);上游河流四季總氮(TN)超標嚴重,其中夏季水體中DO、總磷(TP)和高錳酸鹽指數也超過Ⅲ類水質標準;上游水體中FI指數為1.551.72,BIX指數為0.820.97,HIX指數為1.205.10,春季,秋季和冬季為生物內源占主導,夏季腐殖化程度最高;PARAFAC模型將溶解性有機物(DOM)光譜分為富里酸,色氨酸和胡...
【文章來源】:江蘇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9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YLH水源生態(tài)凈化系統(tǒng)采樣點位示意圖
圖 2.2 YLH 生態(tài)凈化系統(tǒng)沉積物采樣點位圖Sampling point map of the Yanlong Lake ecological purificati向在 YLH 生態(tài)凈化系統(tǒng)內布置 6 個沉積物采樣點于預處理單元;S2、S3、S4 位于挺水植物單元;S5深度凈化單元。用彼得森采泥器采集 0~5 cm 的表層回實驗室。將沉積物樣品運回實驗室后,立刻取出一(石頭等異物)、磨細、過篩(100 目篩)、混勻、裝瓶用。的監(jiān)測方法及其賦存形態(tài)形態(tài)
江蘇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混勻,等到溶液完全冷卻后用超純水定容至 100 mL 刻度線。再用干燥的小漏斗和無磷濾紙把容量瓶中的溶液過濾到 150 mL 的錐形瓶中待測備用。取 2 mL 待測液倒入 50 mL 的比色管中,加入超純水稀釋至管中溶液約為 30mL,用滴管吸取 2 滴二硝基酚指示劑加入比色管中。調節(jié)溶液的 pH,用 4 mol/L的碳酸鈉溶液和 0.5 mol/L 的稀硫酸,調節(jié)至溶液剛好呈現微黃色。加入 5 mL顯色劑(鉬銻抗顯色劑),混合均勻后用超純水定容至刻度線。靜置 30 分鐘直至顯色完全,把溶液倒入 10 mm 的比色管中,在可見分光光度計上 700 nm 處進行比色,同時用超純水作為參比,記錄下吸收值。B、沉積物的分級測定:(逐級浸提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地下水污染現狀與防治對策研究[J]. 魏屹嶠. 綠色環(huán)保建材. 2019(01)
[2]我國地下水污染現狀及對策措施分析[J]. 鄭才慶,支國強,李田富,郭宏龍. 環(huán)境科學導刊. 2018(S1)
[3]我國水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分析[J]. 楊慧. 山西水利. 2017(12)
[4]溶解性有機質在巖溶水系統(tǒng)中的遷移轉化及影響因素分析[J]. 張連凱,劉朋雨,覃小群,單曉靜,劉文,趙振華,姚昕,邵明玉. 環(huán)境科學. 2018(05)
[5]遼河流域河流秋季CDOM光學特性及影響因素研究[J]. 邵田田,李柳陽,王濤,趙瑩,宋開山,丁智.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04)
[6]我國水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J]. 吳曉紅. 環(huán)境與發(fā)展. 2017(03)
[7]我國主要河流污染現狀及治理情況[J]. 曹楓,張國珍,武福平,吳勇.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17(08)
[8]Decolorization of Methyl Orange by a new clay-supported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Synergetic effect,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and mechanism[J]. Xiaoguang Li,Ying Zhao,Beidou Xi,Xiaoguang Meng,Bin Gong,Rui Li,Xing Peng,Hongliang Li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7(02)
[9]熒光光譜結合平行因子分析研究夏季周村水庫溶解性有機物的分布與來源[J]. 黃廷林,方開凱,張春華,周石磊,曾明正,劉飛,夏超,叢海兵. 環(huán)境科學. 2016(09)
[10]Characterization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in water for optimizing water treatment and minimizing disinfection by-product formation[J]. Qi Zheng,Xiaoqiu Yang,Wenchao Deng,X.Chris Le,Xing-Fang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6(04)
博士論文
[1]分層型富營養(yǎng)化水源水庫水質演變機制與水質污染控制[D]. 李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高原水庫后生浮游動物群落結構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對不同氮磷比的生長響應[D]. 朱沖沖.貴州師范大學 2018
[2]黃東海水體及沉積物中有色溶解有機物的研究[D]. 藥怡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6
[3]九龍江流域表層沉積物中營養(yǎng)鹽污染研究[D]. 王帥.華僑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088424
【文章來源】:江蘇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9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YLH水源生態(tài)凈化系統(tǒng)采樣點位示意圖
圖 2.2 YLH 生態(tài)凈化系統(tǒng)沉積物采樣點位圖Sampling point map of the Yanlong Lake ecological purificati向在 YLH 生態(tài)凈化系統(tǒng)內布置 6 個沉積物采樣點于預處理單元;S2、S3、S4 位于挺水植物單元;S5深度凈化單元。用彼得森采泥器采集 0~5 cm 的表層回實驗室。將沉積物樣品運回實驗室后,立刻取出一(石頭等異物)、磨細、過篩(100 目篩)、混勻、裝瓶用。的監(jiān)測方法及其賦存形態(tài)形態(tài)
江蘇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混勻,等到溶液完全冷卻后用超純水定容至 100 mL 刻度線。再用干燥的小漏斗和無磷濾紙把容量瓶中的溶液過濾到 150 mL 的錐形瓶中待測備用。取 2 mL 待測液倒入 50 mL 的比色管中,加入超純水稀釋至管中溶液約為 30mL,用滴管吸取 2 滴二硝基酚指示劑加入比色管中。調節(jié)溶液的 pH,用 4 mol/L的碳酸鈉溶液和 0.5 mol/L 的稀硫酸,調節(jié)至溶液剛好呈現微黃色。加入 5 mL顯色劑(鉬銻抗顯色劑),混合均勻后用超純水定容至刻度線。靜置 30 分鐘直至顯色完全,把溶液倒入 10 mm 的比色管中,在可見分光光度計上 700 nm 處進行比色,同時用超純水作為參比,記錄下吸收值。B、沉積物的分級測定:(逐級浸提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地下水污染現狀與防治對策研究[J]. 魏屹嶠. 綠色環(huán)保建材. 2019(01)
[2]我國地下水污染現狀及對策措施分析[J]. 鄭才慶,支國強,李田富,郭宏龍. 環(huán)境科學導刊. 2018(S1)
[3]我國水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分析[J]. 楊慧. 山西水利. 2017(12)
[4]溶解性有機質在巖溶水系統(tǒng)中的遷移轉化及影響因素分析[J]. 張連凱,劉朋雨,覃小群,單曉靜,劉文,趙振華,姚昕,邵明玉. 環(huán)境科學. 2018(05)
[5]遼河流域河流秋季CDOM光學特性及影響因素研究[J]. 邵田田,李柳陽,王濤,趙瑩,宋開山,丁智.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04)
[6]我國水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J]. 吳曉紅. 環(huán)境與發(fā)展. 2017(03)
[7]我國主要河流污染現狀及治理情況[J]. 曹楓,張國珍,武福平,吳勇.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17(08)
[8]Decolorization of Methyl Orange by a new clay-supported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Synergetic effect,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and mechanism[J]. Xiaoguang Li,Ying Zhao,Beidou Xi,Xiaoguang Meng,Bin Gong,Rui Li,Xing Peng,Hongliang Li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7(02)
[9]熒光光譜結合平行因子分析研究夏季周村水庫溶解性有機物的分布與來源[J]. 黃廷林,方開凱,張春華,周石磊,曾明正,劉飛,夏超,叢海兵. 環(huán)境科學. 2016(09)
[10]Characterization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in water for optimizing water treatment and minimizing disinfection by-product formation[J]. Qi Zheng,Xiaoqiu Yang,Wenchao Deng,X.Chris Le,Xing-Fang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6(04)
博士論文
[1]分層型富營養(yǎng)化水源水庫水質演變機制與水質污染控制[D]. 李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高原水庫后生浮游動物群落結構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對不同氮磷比的生長響應[D]. 朱沖沖.貴州師范大學 2018
[2]黃東海水體及沉積物中有色溶解有機物的研究[D]. 藥怡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6
[3]九龍江流域表層沉積物中營養(yǎng)鹽污染研究[D]. 王帥.華僑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0884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884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