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價鐵復合材料去除水體中砷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26 22:43
自然地質過程和人為活動導致砷進入水體環(huán)境中。在還原性水體中,砷主要以亞砷酸鹽形式存在且AsⅢ毒性是AsⅤ毒性的60100倍。本文以人工模擬含砷廢水(12 mg L-1),研究了ZVI復合材料對水體中砷的去除。研究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1)研究ZVI-Sand填充柱對水體中AsⅢ和AsⅤ的去除及砷在不同高度的填充柱中的分布;利用海藻酸鈣凝膠反應將ZVI固定在石英砂上以防止鐵流失,考察鐵負載量、初始砷濃度以及停留時間對ZVI-Sand填充柱去除AsⅢ能力的影響;(2)制備海藻酸鈉基包覆ZVI微珠或絲狀復合材料,考察吸附材料在不同影響因素(如pH、共存離子、反應時間和初始砷濃度)下對水體中AsⅢ去除能力的影響。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結論:(1)ZVI-Sand填充柱對水體中2 mg L-1 AsⅢ或AsⅤ沿柱高度依次去除且柱出水口總鐵...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中國地下水高砷分布圖(a)水中砷濃度大于50μgL-1;(b)水中砷濃度大于10μgL-1[11]
科學院環(huán)境衛(wèi)生監(jiān)測所的監(jiān)測結果[15]顯示,我國超過 902 萬人 30~49 μg L-1,334 萬人飲用水砷含量在 50~100 μg L-1,而水體0 μg L-1,威脅 229 萬人[16]。
圖 1.3 (a)亞砷酸與(b)砷酸形態(tài)隨 pH 變化圖(離子強度約為 0.01 M)[6]Fig. 1.3 (a) Arsenite and (b) arsenate speciation as a function of pH (ionic strength of about 0.01M).1.3 砷的來源及危害砷廣泛分布在環(huán)境中,其污染來源分為自然來源和人為來源。自然來源主要是地球化學因素影響導致含砷礦物中砷的釋放及固定吸附在土壤或鐵礦物中砷的解吸,通過(生物)地球化學過程進入河流、湖泊等水環(huán)境中致使水體砷污染[8, 19],如巖石的風化、火山爆發(fā)、礦物巖層的侵蝕;人為來源中工業(yè)“三廢”是主要來源,其中含砷礦物的開采和冶煉,殺蟲劑、除草劑、木材防腐劑飼料添加劑和半導體材料制作中砷的添加,都無法避免含砷廢水、廢氣和廢渣的排放[6, 17,20, 21]。工業(yè)過程導致的地下水砷污染問題在全球各地均有發(fā)現(xiàn),尤其是在北美洲更為明顯[6]。砷具有劇毒和致癌性,而其毒性與砷的價態(tài)和存在形態(tài)有關。AsIII毒性約為
本文編號:3053284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中國地下水高砷分布圖(a)水中砷濃度大于50μgL-1;(b)水中砷濃度大于10μgL-1[11]
科學院環(huán)境衛(wèi)生監(jiān)測所的監(jiān)測結果[15]顯示,我國超過 902 萬人 30~49 μg L-1,334 萬人飲用水砷含量在 50~100 μg L-1,而水體0 μg L-1,威脅 229 萬人[16]。
圖 1.3 (a)亞砷酸與(b)砷酸形態(tài)隨 pH 變化圖(離子強度約為 0.01 M)[6]Fig. 1.3 (a) Arsenite and (b) arsenate speciation as a function of pH (ionic strength of about 0.01M).1.3 砷的來源及危害砷廣泛分布在環(huán)境中,其污染來源分為自然來源和人為來源。自然來源主要是地球化學因素影響導致含砷礦物中砷的釋放及固定吸附在土壤或鐵礦物中砷的解吸,通過(生物)地球化學過程進入河流、湖泊等水環(huán)境中致使水體砷污染[8, 19],如巖石的風化、火山爆發(fā)、礦物巖層的侵蝕;人為來源中工業(yè)“三廢”是主要來源,其中含砷礦物的開采和冶煉,殺蟲劑、除草劑、木材防腐劑飼料添加劑和半導體材料制作中砷的添加,都無法避免含砷廢水、廢氣和廢渣的排放[6, 17,20, 21]。工業(yè)過程導致的地下水砷污染問題在全球各地均有發(fā)現(xiàn),尤其是在北美洲更為明顯[6]。砷具有劇毒和致癌性,而其毒性與砷的價態(tài)和存在形態(tài)有關。AsIII毒性約為
本文編號:30532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0532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