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基生物質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對水體中六價鉻離子的綜合治理
發(fā)布時間:2020-10-11 04:36
生物質材料作為一種低價、易得、易降解的基質,不僅能夠應用于能源方面,在作為水體污染物吸附劑方面也有著良好的應用。選用生物質材料(濾紙、秸稈、明膠)為原料,通過添加聚吡咯(PPy)改性,制備了三種聚吡咯基生物質納米復合材料,均表現(xiàn)出對六價鉻離子(Cr(Ⅵ))的優(yōu)異吸附效果。PPy的光熱性能和導電性能,使得制備的材料能夠利用光輔助和電輔助進行脫附,降低吸附劑對高濃度洗脫劑的依賴,在提高吸附劑重復使用的同時,還能減少二次環(huán)境污染;PPy氧化態(tài)和還原態(tài)之間的轉變,使得制備的PPy納米材料在能吸附Cr(Ⅵ)的同時,還能實現(xiàn)將Cr(Ⅵ)還原為Cr(Ⅲ),實現(xiàn)水體中Cr(Ⅵ)的綜合治理。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以濾紙(FP)為載體,以聚乙二醇(PEG)作為交聯(lián)劑,以三氧化鐵作為氧化劑,利用化學氧化合成法氧化吡咯,制備出高性能的FP/PEG/PPy納米復合Cr(Ⅵ)吸附材料。制備出的FP/PEG/PPy納米復合Cr(Ⅵ)吸附材料能夠在3小時內達到吸附平衡,表現(xiàn)出良好的Cr(Ⅵ)吸附效果。根據PPy的導電性和吸熱性能,分別進行了電輔助解吸附和光輔助解吸附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在施加-1.0 V還原電壓后的復合材料的Cr(Ⅵ)釋放量約為不施加電位的Cr(Ⅵ)釋放量6倍;光照條件下復合材料在解吸附液中釋放的Cr(Ⅵ)的濃度為0.84 mg/L,而黑暗條件下僅為0.31 mg/L,說明材料的光電敏感性能夠顯著提高復合材料的解吸附過程。2.使用過硫酸銨為氧化劑,將吡咯氧化聚合到秸稈表面,制備出PPy/秸稈復合材料,PPy/酸解秸稈復合材料,PPy/酶解秸稈復合材料,用來處理水體中的Cr(Ⅵ)。實驗結果表明,三種PPy/秸稈復合物對Cr(Ⅵ)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其中PPy/酶解秸稈具有最好的吸附效率,吸附容量達到了10.5 mg/g。根據實驗所得的吸附數(shù)據分別代入準一級動力學方程和準二級動力學方程發(fā)現(xiàn),三種復合材料在達到吸附平衡時準二級動力學方程的相關系數(shù)均大于準一級動力學方程的相關系數(shù),可以確定所制備的材料對Cr(Ⅵ)的吸附過程是由靜電相互吸引引起的化學吸附。3.通過將吡咯單體均勻分散到明膠/殼聚糖(Gel/CS)、明膠/海藻酸鈉(Gel/SA)、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Gel/CMC)溶液中,然后利用鉻酸作為氧化劑及印跡離子,通過化學氧化法原位聚合,將PPy引入Gel/CS、Gel/SA、Gel/CMC水凝膠網絡,制備出Gel/CS/PPy、Gel/SA/PPy、Gel/CMC/PPy離子印跡材料。分別探究了不同的基質組分(CMC、CS、SA),不同的吡咯濃度(0.1 M、0.2 M、0.3 M)和不同的明膠/基質組分配比(4:0、4:1、4:2)對所制備的Cr(Ⅵ)印跡材料性能的影響,最終發(fā)現(xiàn)基質組分為CS,吡咯濃度為0.2 M,明膠與CS比值為4:2時,所制備的Gel/CS/PPy_(0.2)Cr(Ⅵ)印跡材料有著最佳的吸附效果和機械性能,其吸附容量能夠達到14.98 mg/g。而且制備的印跡材料對Cr(Ⅵ)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選擇性能,同時能夠利用光輔助和電輔助增強Cr(Ⅵ)的脫附過程。本文通過將導電聚合物PPy與生物質材料結合,開發(fā)出了廉價生物質材料的應用潛力,由于導電聚合物的引入,賦予了復合材料在處理Cr(Ⅵ)時的新特征,如光電敏感性、原位還原、選擇性吸附等,這對于Cr(Ⅵ)的綜合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學位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B33;X52
【部分圖文】:
復合材料(A)FP;(B)FP/PPy;(C)FP/PEG/PPy在50,000倍的SEM圖片
FP/PEG/PPy結構示意圖
FP/PEG/PPy的電輔助解吸附原理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36076
【學位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B33;X52
【部分圖文】:
復合材料(A)FP;(B)FP/PPy;(C)FP/PEG/PPy在50,000倍的SEM圖片
FP/PEG/PPy結構示意圖
FP/PEG/PPy的電輔助解吸附原理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孫妍然;周玉恒;張厚瑞;郝再彬;;酶解木質素改性制備Cr(Ⅵ)吸附劑[J];化工新型材料;2015年10期
2 黃婕;李超;楊俊和;;納濾膜處理含鉻廢水溶液的研究[J];化學工程;2013年05期
3 李永舫;導電聚吡咯的研究[J];高分子通報;2005年04期
4 馬曉建,趙銀峰,祝春進,吳勇,牛青川;以纖維素類物質為原料發(fā)酵生產燃料乙醇的研究進展[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4年11期
5 高揚;劉尚長;;高導聚吡咯的結構、性質及其應用[J];化學通報;1989年07期
本文編號:28360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360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