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鐳氡同位素示蹤調(diào)水調(diào)沙對黃河口水體運移及海底地下水排放的影響
【學位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TV148;X1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仲懷,徐麗君,劉興俊;黃河口鈾的化學行為[J];海洋科學;1989年02期
2 吳曉燕;劉汝海;秦潔;孫培艷;高振會;賈永剛;;黃河口沉積物重金屬含量變化特征研究[J];海洋湖沼通報;2007年S1期
3 廖巍;張龍軍;陳洪濤;肖純超;張雪;;2001—2011年黃河口營養(yǎng)鹽變化及入海通量估算[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4 王志豪;;黃河口海岸帶調(diào)查實踐[J];海岸工程;1984年02期
5 趙其淵,李家豐,丁紅,王小隆,馬文齋,李國都,何朝雄;黃河口沉積物微量元素的多元統(tǒng)計分析[J];山東海洋學院學報;1985年01期
6 關慶利;我院與美、法高等院校簽訂聯(lián)合調(diào)查黃河口等地區(qū)的協(xié)議[J];山東海洋學院學報;1985年01期
7 趙其淵,李家豐,丁紅,王小隆,馬文齋,李國都,何朝雄;黃河口沉積物微量元素的多元統(tǒng)計分析[J];山東海洋學院學報;1985年S1期
8 關慶利;我院與美、法高等院校簽訂聯(lián)合調(diào)查黃河口等地區(qū)的協(xié)議[J];山東海洋學院學報;1985年S1期
9 馬錫年,李全生,沈萬仁;黃河口及其近岸海域的溶解砷[J];海洋科學;1986年05期
10 曹文達,裘香荃,韓麗君;海洋腐植質(zhì)的研究——Ⅳ.黃河口海水和沉積物中腐植質(zhì)的分布[J];海洋與湖沼;198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義吉;;黃河口河海域界劃定[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水文氣象分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潮汐及海平面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計算海洋物理專業(yè)委員會、山東(暨青島市)海洋湖沼學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郭秀軍;朱大偉;孟慶生;劉濤;;波致黃河口多層粉質(zhì)土海床砂沸破壞機制研究[A];第十二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吳斌;宋金明;;基于證據(jù)權重法的黃河口沉積物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4 劉斌;張建中;劉立斌;尚彩霞;;新形勢下黃河口治理方向探討[A];中國水利學會首屆青年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3年
5 馬安青;胡泓;袁道偉;孫英君;;基于遙感技術對黃河口水色季相變化與河海劃界探討[A];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張世明;孫艷輝;王芹;;黃河口挖河固堤船挖施工工藝與措施研究[A];第三屆全國河道治理與生態(tài)修復技術交流研討會專刊[C];2011年
7 李為華;李九發(fā);時連強;應銘;陳沈良;張國安;;黃河口泥沙特性和輸移研究綜述[A];第八屆全國海岸河口學術研討會暨海岸河口理事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8 沈煥庭;;認識和治理黃河河口[A];黃河河口問題及治理對策研討會專家論壇文集[C];2003年
9 陳友媛;郭秀軍;賈永剛;孟祥梅;;生物擾動對黃河口沉積物滲流影響的電阻率測試試驗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楊秀娟;賈永剛;單紅仙;吳瓊;侯偉;;黃河三角洲沉積物固結過程長期觀測研究[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燕永清 通訊員 王興軍;巧用海動力治理黃河口工程技術研究項目報告審定會在我市召開[N];東營日報;2006年
2 記者 蔡文龍;建設黃河口水城 打造城市品牌[N];東營日報;2007年
3 尹文盛 杜婷婷;黃河口大力實施特優(yōu)農(nóng)產(chǎn)品戰(zhàn)略[N];東營日報;2007年
4 記者 劉標 通訊員 陳令軍;推動黃河口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N];東營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葛鑄聰;叫響“黃河口”品牌[N];東營日報;2008年
6 記者 唐志美邋通訊員 畢研廣;黃河口特優(yōu)農(nóng)產(chǎn)品亮相第九屆中國(壽光)國際菜博會[N];東營日報;2008年
7 趙尊珍 燕書菊;黃河口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夯實防火基礎[N];東營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王世鵬 通訊員 黃幫獻;墾利:黃河口蜜桃打上“地理標簽”[N];聯(lián)合日報;2008年
9 邵德安;黃河口:投資的熱土 創(chuàng)業(yè)的天堂[N];消費日報;2009年
10 記者 鄭代玉 通訊員 付占記;黃河口甲魚成功叩關西北[N];東營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劉志媛;黃河口碳的輸運特征及通量[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2 張向上;黃河口碳輸運過程及其對萊州灣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3 宗海波;黃河口海域風浪誘導的泥沙再懸浮數(shù)值模擬和全球海面氣象參數(shù)遙感反演[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4 史文靜;黃河口懸浮泥沙擴散規(guī)律及其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5 郝艷玲;黃河口水體生物光學性質(zhì)逐時變化的靜止海洋水色衛(wèi)星遙感探測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6 常方強;波浪作用下黃河口海底滑坡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7 王楠;現(xiàn)代黃河口沉積動力過程與地形演化[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8 陳友媛;生物活動對黃河口底土滲流特性的影響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9 楊晨;地形演變模型與濕地健康評價方法及其在黃河口的應用[D];清華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敏;黃河水沙對現(xiàn)行黃河口濕地生態(tài)的影響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3年
2 夏冬;天然鐳氡同位素示蹤調(diào)水調(diào)沙對黃河口水體運移及海底地下水排放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3 殷鵬;黃河口及附近海域碳參數(shù)與營養(yǎng)鹽調(diào)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邢云;基于磁性特征的長江口和黃河口表層沉積物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向上;黃河口有機碳的時空分布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6 劉宗峰;黃河口及萊州灣表層沉積物中多環(huán)芳烴來源解析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7 姚前前;小浪底調(diào)水調(diào)沙對黃河口來水來沙條件和海岸線演變規(guī)律的影響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8 廖巍;黃河口水質(zhì)污染現(xiàn)狀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9 王飛;黃河口無機碳的時空分布及其輸運通量[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10 董好剛;循環(huán)荷載導致黃河口沉積物成分和結構變異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073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0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