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pH值和游離亞硝酸對亞硝酸鹽氧化菌活性動力學及微生物種群結構影響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X703
【圖文】:
圖 1.1 Nitrobacter SEM 圖[18]Fig.1.1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of Nitrobacter長時,菌體呈桿狀或梨狀,芽細胞明顯。通過掃描電鏡觀察發(fā)現(xiàn),表面上覆蓋著 10nm 厚的的電子致密層。冰凍蝕刻或復染后,可粒成對的排列在膜的表面,該顆粒與亞硝酸氧化活性有關,如圖 1長時,細胞主要通過出芽或裂殖的方式進行細胞繁殖;由于細胞生成大量的聚 β-羥基丁酸,使細胞發(fā)生變形,細胞內(nèi)膜減少或消失,面及內(nèi)膜上,無法觀察到電子致密層和直徑為 7~9nm 的顆粒。ococcus菌屬(Nitroococcus)菌體形態(tài)呈球狀,其 SEM 如圖 1.2 所示。細。屬于好氧細菌,生長溫度介于 15~30℃之間,最適生長 pH 范圍介于(a)(b)
圖 1.3 Nitrospina 菌株相差顯微照片(a)與投射電鏡照片(b)[18]Fig.1.3 Differential micrographs (a) and projected electron microscopic photographs (b) of Nitrospina(4)Nitrospira硝化螺菌屬(Nitrospira)菌體形態(tài)呈螺旋狀,通常旋 1~20 圈(圖 1.4)。細胞無內(nèi)膜和羧酶體,屬于革蘭氏陰性菌,好氧生長。適宜生長溫度范圍為 20~30℃,適宜 pH值介于 7.6~8.0 之間,可以自養(yǎng)生長,同化 CO2,也可以混養(yǎng)生長,同化有機物。圖 1.4 Nitrospira 菌株透射電鏡照片[18]
無法同化有機物。圖 1.3 Nitrospina 菌株相差顯微照片(a)與投射電鏡照片(b)[18].1.3 Differential micrographs (a) and projected electron microscopic photographs (b) of Nitrositrospira化螺菌屬(Nitrospira)菌體形態(tài)呈螺旋狀,通常旋 1~20 圈(圖 1.4)。細胞酶體,屬于革蘭氏陰性菌,好氧生長。適宜生長溫度范圍為 20~30℃,適宜 7.6~8.0 之間,可以自養(yǎng)生長,同化 CO2,也可以混養(yǎng)生長,同化有機物。(b)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星;林煒鐵;朱雅楠;;FISH技術定量解析亞硝酸鹽氧化菌的條件優(yōu)化[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9年04期
2 黃文淵;;亞硝酸鹽氧化法測定血清直接膽紅素的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年04期
3 呂冉;李彬;肖盈;張靖雯;麥裕良;;亞硝酸鹽氧化菌研究進展[J];廣東化工;2019年05期
4 馬壽光;郭安南;章文軍;張德民;;復合載體固定亞硝酸鹽氧化菌處理養(yǎng)殖廢水[J];生物學雜志;2013年05期
5 ;亞硝酸鹽氧化菌的生產(chǎn)工藝[J];技術與市場;2005年06期
6 齊杰玉;郭愛芹;劉瑋;;亞硝酸鹽氧化法測定血清總膽紅素的技術性能評價[J];山東醫(yī)藥;2009年23期
7 邢麗貞;程成;孔進;;亞硝酸鹽氧化菌及其生態(tài)位的研究進展[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9年03期
8 胡杰;李大平;陶勇;張金蓮;鐘琦;何曉紅;王曉梅;;不同C/N值下亞硝酸鹽氧化菌和異養(yǎng)菌混合體系的微生物多樣性(英文)[J];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09年03期
9 包鵬;王淑瑩;馬斌;張瓊;彭永臻;;不同溶解氧間歇曝氣對亞硝酸鹽氧化菌的影響[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16年09期
10 馬好;姜廣輝;;短程硝化生化機理及其控制途徑綜述[J];鐵路節(jié)能環(huán)保與安全衛(wèi)生;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馬建國;劉月敏;陸明;;人工濕地中氮代謝微生物的共存策略及機理[A];十一五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研究回顧與展望——第四屆全國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雪;溫度、pH值和游離亞硝酸對亞硝酸鹽氧化菌活性動力學及微生物種群結構影響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9年
2 劉麗;南海亞硝酸鹽氧化過程分布特征與控制因子[D];廈門大學;2018年
3 呂心濤;游離氨(FA)和游離亞硝酸(FNA)對亞硝酸鹽氧化菌(NOB)活性的影響試驗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7年
4 馬壽光;硝化細菌的分離篩選及其在養(yǎng)殖廢水處理中的應用[D];寧波大學;2013年
5 孫金鳳;硝化菌的篩選與擴增培養(yǎng)技術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6 畢瑋;不同電子受體厭氧氨氧化反應的功能微生物分析[D];蘇州科技大學;2017年
7 孟佳;養(yǎng)豬廢水厭氧消化液的亞硝化調(diào)控與功能微生物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8 吳偉;氨負荷對養(yǎng)殖系統(tǒng)硝化功能建立過程的影響及動力學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9 楊晉;生物添加強化城市污水處理廠生物脫氧[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10 陳青青;溫度對污泥水單獨處理及富集硝化菌效果的影響[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583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58336.html